自2016年出生人口达到1.8万人之后,天门的出生率就进入下滑通道,至2023年仅出生6168人,较高峰期减少2/3。天门也是湖北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5.8%。
2023年9月,天门从生育激励、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生育休假、住房保障、婴幼儿照护方面,出台鼓励生育五条政策。2024年初,天门又将其细化成七条意见,加大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补贴力度。2025年初,再次升级为“新七条意见”,增强年轻人头胎生育意愿。
三轮政策下来,天门成了国内“砸钱催生”的“天花板”——目前,在天门生二孩最高可享各类奖补28.7万,三孩最高奖补35.5万。其中包括6万元的结婚购房奖励,6-12万元的生育购房奖励,2300-3300元的一次性生育奖励、分娩补助,每月800-1000元、累计发放3年的育儿补贴,4200-4800元的产假补助等等。
如此大手笔的补贴,天门政府或需投入3亿多元。今年7月,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在《中国人口报》上算了一笔账——预计天门市2024年至2026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全市有望多出生3000多个孩子。去年全市兑现的政策资金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不到2%,财政可承受。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显著——2024年,天门全市出生人口7217人,较2023年增加1050人,同比增长17%,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远高于全国5.8%的增幅。今年上半年,天门新生儿数量为3756人,同比增长5.6%。
二孩及以上新生儿增幅明显——去年出生的7217个新生儿中,一孩3564个,二孩3017个,多孩636个;其中二孩增长28.1%,多孩增长41.6%,高于新生儿整体增幅。
房地产市场因此受益——去年天门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41亿元,同比增长6.5%;商品房销售75.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增幅双双回正,双双排名全省第一。截至今年3月,天门共兑现鼓励生育购房补贴2934万,兑现奖补住房371套。
天门甚至还出现了人口回流——一位当地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天门顺应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趋势,大力发展服装电商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2024年,约有8万在外务工的天门人返乡。
-02-
黑龙江14年减少800万人
出生率连续7年垫底全国
一举成名的天门,吸引了省内外100多个县市区相关负责人调研取经。黑龙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却可能是最“紧迫”的一个。
黑龙江的人口出生率,至少已连续7年垫底全国。2017年以来,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从6.22‰下降至2.92‰,在31个省份中排在倒数第一。2024年出生率尚未公布,但恐怕也不会有太大好转。
在更早的2015年,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转负,同比增长-0.6‰。2023年,自然增长率降至-6.92‰,远低于全国均值(-1.48‰),在31个省份中垫底。
黑龙江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程度,较大部分省份更加严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0-14岁人口占比10.32%,仅略高于上海(9.8%);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22%,仅略低于辽宁(25.72%)和上海(23.38%)。
黑龙江人口规模已连续14年下降,降幅全国第一。2010年黑龙江常住人口3833万,2024年仅有3029万,人口总量减少804万、降幅达到21%。同期吉林常住人口减少430万、降幅16%,情况比黑龙江要好上一些。
面对如此情形,黑龙江也不是不重视的。2022年2月,黑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在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时表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砸钱催生”的办法也用过——2023年4月,哈尔滨出台生育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每月分别给予500元和1000元育儿补贴,购买新建住房可获1.5万元和2万元购房补贴……
只是效果微乎其微——根据哈尔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哈尔滨出生人口3.3万人,出生率3.6‰;2024年出生人口3.5万人,出生率3.7‰。
这也是民建黑龙江省委会“提高人口出生率”课题组,远赴天门调研的原因所在。
-03-
“出生人口回升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效应,
不应直接解释为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善”
在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取经天门”无疑是地方官员积极且稳妥的动作之一。但这背后仍有几大问题需要考量,比如“增长17%”是否意味着生育意愿的根本性改善?“天门经验”能否复制?人口消长又真的可以被规划吗?
在很多人口专家看来,天门出生人口的回升,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石智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天门市近年出生人口的回升主要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效应,不应直接解释为生育形势的实质改善。”
他认为,其中因素至少有三点:一方面,2024年具有典型的“龙年”文化效应;另一方面,疫情全面放开后存在补偿性“堆积释放”。同时,天门生育支持政策形成明显吸引,带来“迁移选择效应”——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本地户籍家庭回到天门分娩、登记并领取补贴,从而抬升本地出生数。
至于“天门经验”能否复制,人口专家普遍认为还需因地制宜。石智雷表示,其他城市在制定政策时,还得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地方文化、财政实力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方式,不能简单照搬。
人口学者、育娲人口智库执行长黄文政认为,地方补贴政策确实能短期内见效,但一旦在全国推行,其边际效应会递减,因为全国作为一个封闭样本空间,迁移所带来的额外刺激将不复存在。同时,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缺乏持续推动的动力。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这种奖励或者限制人口的政策,可能从一开始就有失妥当。早在几十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在《生育制度》中指出:人口的消长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现象,也不是食料的多寡,而是决定于社会结构的性质。
“若是一个结构里需要的人数多,物资少,这结构中的人甚至可以在半蛰的状态中过着不得饱食的生活;相反,若是一个结构只需少数人口就能维持,尽管食料丰富,也不会依几何级数的速率去生孩子的。”
费孝通先生研究发现,世界各国的政府因为不同的目的时常采取奖励和限制人口的政策,但是效果时常是并不太显著的。“除非政府在经济上谋改革,否则人口消长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参考资料:
各地统计局
聚光灯下的天门:一个中部县级市的鼓励生育探索.南方周末
同比增长17%,湖北天门出生人口“逆袭”.界面新闻
上半年,天门出生人口同比增长5.6%!天门发布
湖北天门探寻“生育密码”.《瞭望》新闻周刊
天门市委书记算账:3年投入3亿多鼓励生育,全市有望多出生3000多个孩子.澎湃新闻
湖北天门,为何“敢生”?长江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