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钢改制之殇

诗佳网

7月24日,是建龙集团入主通化钢铁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是建龙控股通化钢铁后总经理陈国君上任的第一天,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陈国君被围殴致死。

目前,吉林省公安厅和通化市公安局已成立专案组对此案进行全力侦查。通化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据初步侦查了解,打死陈国君的人有可能为社会人员,非通钢内部职工。

7月24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以下简称建龙集团)正式入主吉林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化钢铁)第一天,上万名工人聚集抗议。这也是通化钢铁总经理陈国君上任第一天,他遭遇围殴。

当晚8时许,迫于压力的吉林省政府、国资委便向通钢员工宣布,建龙集团永远退出通钢集团改制重组。通钢明珠广场的鞭炮声响彻夜空,而后,聚集的上万名工人逐渐散去。临近午夜时分,陈国君被艰难解救出来,但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通化市公安局7月31日证实,吉林省公安厅和通化市公安局已成立了专案组,目前正在对此案进行全力侦查。

警方的侦查方向指明,“7?24”事件很可能是一次有组织、有策划的犯罪行为,而原因正是既得利益者担心,建龙集团入主通钢,将破坏“围钢经济”的利益链条。

省政府的决定

7月22日上午,吉林省政府专题会议作出决定,建龙集团向通钢集团增资扩股至66%。

4年前,吉林掀起一股国企改制浪潮。2005年初,816户吉林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被要求在年内完成改制。通钢集团也名列其中。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运作下,建龙集团与通钢集团联姻。2005年12月30日,建龙以资本注入形式入主通钢,8亿资金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了36.19%的股份。当时,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控股。

而吉林省政府这项新的决定意味着,全国最大型的民营钢铁投资公司建龙集团将正式接管吉林省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通钢集团。

当天下午,在长春通钢集团总部,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副秘书长常明召开通钢集团高层会议,传达了这项决定。在此次会议上,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还通报了通钢领导人员人事调整意见。

通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崔杰、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示一定按照省政府决定要求,认真抓好当前生产经营、股权调整和维稳的各项任务。

但是,通钢集团的管理层对此项决议反应激烈。董事长安凤成和另外3名集团副总拒绝签字同意建龙扩股,并当场提出辞职。一位接近安凤成的人士称,安凤成事先对此决定毫不知情。

会议结束后,由李来华主任牵头,马明、王喜东副主任及相关处长参加组成的省国资委工作组连夜赶赴通化市。当晚9时30分,李来华在通化宾馆召开通化钢铁股份公司领导班子会议。多名通钢高层称,他们在此次会上第一次听说建龙控股通钢的决定,觉得非常突然。

随后,省国资委工作组与通化市政府、市公安局领导召开碰头会,对第二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一直开到深夜。

7月23日一早,工作组进入通钢冶金区,分别召开通钢股份中层以上干部和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班子成员、在岗职工代表和内部退养人员座谈会。14时30分,李来华带领部分工作组成员,特别与离退休的原厂级领导进行了座谈。

一位参与座谈的原厂级领导表示,会上曾有人对政府的决定提出异议,希望省政府慎重处理。李来华要求,参会人员应统一服从组织基调,并协助组织疏通其他职工情绪,缓和矛盾。

随后,“建龙要控股”的消息开始在通钢职工及家属中蔓延,骚动出现了。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了解到,当晚在明珠广场上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人群,而职工家属区开始出现一些小字报和传单,召集员工第二天早上8点整到明珠广场聚集抗议。

“自己不能到的把家里老人都动员到明珠广场,人多力量大!这是要回我们工人损失的利益最后的机会了!”有人在通钢论坛里发出号召。

“工人的心被冻伤了”

通钢工人,在吉林省最南部的这个城市里,一度是优越身份的代名词。

在通化市,只要伸出两个手指向出租车比划一下,司机便会默契地将你载往二道江区,“那里都是通钢人”。

1958年,来自四面八方的上万名建设者云集二道江。“当时领导和工人们一同住席棚、睡地铺,风餐露宿,凭着被称为‘建设三宝’的靴子、雨衣、铁锤,老婆孩子齐上阵,在通化市建起了两座255立方米的高炉。”通钢一位退休的领导回忆说。

曾经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了有着近10万人口的钢铁城。

通钢建有自己的广场、体育馆、房产公司、豪华宾馆等设施,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各种大型活动,逢年过节还有灯会。通钢还曾邀请美国篮球队前来比赛,当时一票难求。至于逢年过节发下的鱼肉、买房的补贴,在通钢已司空见惯。

但今非昔比,当初通钢人的光环在市场经济的洪流里渐渐隐去。明珠广场已经残破,晚上连路灯都没有,音乐喷泉只是摆设。体育馆也因为年久失修,大厅开始漏雨。在游泳馆游泳,原来凭职工证只要几块钱,现在涨到了10多块。

2005年建龙入股之后,通钢集团及通化钢铁的总经理、财务主管却在很短时间内都被其更换。建龙集团副总裁陈国君便是那时进入通化钢铁,担任总经理一职。

当年9月,通钢第一次开始大面积压缩人员,30年工龄以上的职工“一刀切”,全部下岗。曾担任通钢改制领导小组人事组长的王乃谦说:“当时我们管这个政策叫‘兜底政策’,原本设计得很温和,却不知为何最终变得如此严厉。”从那时起,通钢出现了上访的人群,工人一直告了4年状。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6年到2009年,通钢每年都会有针对建龙的工人游行发生。

2007年,陈国君大刀阔斧对通钢进行内部改革,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三级管理中,第一级为总经理、第二级为厂长、第三级为作业区区长(科长),取消了车间主任和段长。这三级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据透露,改制后管理层收入大幅提高,一个处级干部一年能拿到30万,10倍于通钢普通职工年薪。而在改制以前,干群间工资差距只有一倍。

面对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工人们的心理也失去了平衡:“领导拿的钱不就是我们的血汗钱吗?”

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被资方“践踏”。

一位对建龙集团颇为熟悉的人士透露,建龙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其行事的风格粗犷,善于走上层路线,这是业内知名的。建龙所参与的多起收购,都是先和当地政府谈好,才开始具体的投资。由于在地方上的投资过于激进,故抚顺、唐山在内的许多被收购企业员工也对其颇有怨气。

同样,建龙在通钢推行的管理模式规定苛刻,设有种种奖惩措施,监督管理工人力度加大。

“夏季无论高温多少度,都必须穿工作服,偶尔解开扣子都要被处以100元至200元的罚款。办公楼的戒备森严,处处有人站岗,普通职工想见经理一面很难。”在一位通钢退休干部的印象中,从那时候开始,员工与管理层逐渐疏远,干群关系急转直下。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进步。通钢就是工人的家,但有一天这个家的屋顶塌了,不再为他们遮风挡雨,这对工人意味着什么呢?”通钢一位中层人员说。

2008年12月,通钢炼轧厂厂长宋凯被大锤砸死,凶手是他的下属——一名炉前工。“宋凯对工人太苛刻太粗暴了,案发后,大家反而都为杀人者的家属捐钱。难道这仅仅是宋凯和杀人者之间的小矛盾吗?”这位退休干部说。

2008年的冬天,通化的气温最低可达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通钢流动资金短缺,没给宿舍楼供暖,“工人们的心被冻伤了”。

建龙去而复返

雪上加霜的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重创钢铁产业,通钢没能逃脱。2009年以来,通钢集团亏损近10亿元,企业效益下滑使得员工工资被压到难以接受的程度。

2009年3月,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安凤成突然接到吉林省国资委的通知,匆忙请假赶回长春,与建龙高层商议“股权分立”的要求。股权分立的结果是,建龙集团退出通化钢铁的全部股份,持有100%吉林钢铁股份公司股份和板石矿23%的股份。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建龙退出通钢集团。

得知建龙退出的消息后,工人们开始燃放鞭炮,二道江欢声一片。

今年6月,通钢股份首次扭亏实现盈利6000余万元。但不久,通钢集团总经理安凤成突然接到国资委通知称,建龙将增资扩股,持有通钢集团66%的股份。

吉林省国资委人士称,吉林省国资委回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及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持的股权,有意引进新的投资者。当时包括吉林省本地企业如华润等公司都曾参与谈判,但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经各主要股东同意,最后仍选择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

吉林省政府专题会议7月22日通过的决定方案是: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旗下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等其他原有股东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相当于原来的第一股东与第二股东对调。

“正当企业走过了最为困难的日子后,万万没有想到,吉林省国资委却宣布,建龙集团又要回来增持、控股通钢。”一位焦化工厂的内部职工表示,以前通钢还是国有控股企业时,建龙尚且裁汰员工,如果建龙控股后,能不会继续对员工大量裁撤吗?

对于建龙集团撤出后去而复返的举动,通钢在职与退休的职工普遍感到不满:“这是对通钢人的玩弄。”更让他们气愤的是:“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经过职工大会同意?为什么不让员工事先知晓?”

陈国君之死

7月24日,工人受伤的心中积攒的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8时35分,在通钢办公楼前聚集的人群达到400余人,他们呼喊着“建龙滚出去”的口号,打出“建龙侵害国有资产,从通钢滚出去”的横幅,涌向了生产区。

有人在现场组织,拿着喇叭高喊:“大伙不要有过激行为,咱们就是为通钢讨个公道。”但很快,呼吁理性和克制的声音就被群体的愤怒所淹没。当时,正值夜班工人下班,随后,通钢的二号门和四号门被蜂拥而来的工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国资委工作组向副省长王祖继电话汇报事态发展情况,王祖继急忙从长春出发赶赴通化。

此时,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副总李明东和陈国君已经开始约见通化钢铁各层次干部谈话,开始了建龙入主通钢第一天的工作。陈国君负责谈话的是通化钢铁的核心部门——炼钢厂和焦化厂,也是通化钢铁职工最多、矛盾最激烈的两个部门。

上午10点多,陈国君被拉下台痛殴。在保安的保护下,陈国君逃身到焦化厂办公楼二楼材料科办公室,保安还锁上了两道铁门。与此同时,建龙高层张志祥和李明东亦遭到群攻,但幸运的是二人在保护下躲进了宾馆。

10时55分,李来华主任向王祖继副省长汇报了事态进展情况,并向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传达了王祖继副省长意见:经请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抓紧调集警力,对现场进行布控。待伤者诊断出来后,再追究打人者的法律责任。通化市委书记齐晓光要求通钢集团在现场的领导提供闹事者姓名,以便公安局开展工作。

半小时后,通化钢铁的1至6号炉全部休风停炉。人群开始向焦化厂聚集,现场传出有人准备再次围攻陈国君的消息。

在工人聚集的过程中,各种流言不断向外扩散。“建龙要让45岁以上工人全部内退”,“建龙已在吉林钢铁厂培训好200多名干部,现有的干部都要换成建龙的人”,“建龙征用吉林5000亩地,通钢将转移到吉林”。

这些流言都加上了“陈国君说”4个字,但多名工人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证实,并未亲耳听到陈国君说了这些话。

而国资委主任李来华提请公安部门注意,闹事的人可能含有通钢在岗及离退休人员以外的其他类型人员。

此时,赶到通化的王祖继听取现场人员汇报,他要求:“通化市要做好厂区外的工作,尽快控制实施人身攻击的人员,控制势态,不能手软。”12点20分,建龙集团人员收到陈国君电话,表示已经再次被打,情况十分危急,现已经隐藏起来,要求尽快抢救。

16时38分,陈国君隐藏的焦化厂办公楼内有人呼喊,已经找到人。现场附近的通化市公安局长及公安系统人员得到报告,陈国君已经处于万分危险的境地。有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部分聚集人员开始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阻止公安民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

现场目击者称,有人拆下暖气片砸开了两道门,将陈国君拉出来殴打。一个围观者说,数度被殴打的陈国君被人用脚从二楼楼梯上踹下。倒在一楼门口的陈国君此时仰面躺倒在地不能动弹,口里喘着粗气,不能说话,看样子伤势已经非常严重,但还有人朝其扔砖头杂物。有武警官兵要求把陈国君抬出来,遭到工人们的拒绝。

经过在场领导的再三研究,17时15分,李来华向聚集人群宣布,终止建龙集团重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在他宣布之时,现场仍有人投掷石块。

但事件仍没有结束。18时10分,陈国君被打现场传来消息,看到陈国君被打得不省人事,已经生命垂危!王祖继再次要求立即部署警力,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解救。

此后,吉林省国资委处长闫立庆和冯雅东乘坐宣讲车,宣读了关于建龙集团永不再入股通钢集团的通知。22时,吉林省国资委105号正式文件传到,省委副书记王儒林指示立即印刷,并向群众发放。

与此同时,通化电视台、通化广播电台开始不断地重复播放建龙集团永不再入股通钢集团的通知,明珠广场上陆续响起鞭炮声和欢呼声。

一个半小时后,聚集的工人们不断散去,上万的人群只剩几百人。深夜23时,邻近的白山市警力到达。此时,武警排成方阵,进入焦化厂办公楼,将陈国君抬走送往医院。院方证实,当天晚上23时,陈国君被送至医院时,已经死亡。陈国君的死亡报告显示,其死亡原因是“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抢救不及时所致。

7月27日下午,在吉林省国资委新闻发布会上,副主任王喜东称,“7·24”事件是“有些人挑拨、煽动群众不满情绪,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将其打伤流血不止,并作为人质挟持”。

围钢经济的利益链

通化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据初步侦查了解,打死陈国君的人有可能为社会人员,非通钢内部职工。通化市公安局也要求,要摸清查实“7?24”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核心骨干人员。而吉林省公安厅和通化市公安局就“7?24”事件,已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查。

一位通钢的退休干部分析,公安局之所以会认为此事件是有预谋的,是因为建龙入主通钢后,如果通钢高管被换,原先与通钢形成长久商业关系的利益方将被重新考量,有贸易往来的众多钢铁相关企业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钢铁是通化的三大产业之一,当地大大小小遍布有近百个铁矿,与钢铁有关的中小企业多如牛毛。全市年产铁矿石250多万吨,年产铁精粉10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销往通钢。

依附着通化钢铁强大的经济磁场,2004年,通化市委市政府提出让更多的企业分享大企业的“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围钢经济”——通钢需要什么产品,通化市就优先引进并扶持企业生产什么;通钢生产什么产品,通化市就吸引和扶持企业加工什么。

通化市市长助理钟安堂曾表示,通化市与通钢已经形成明确分工,通钢集中力量做好主业,通化市负责原料供应、中间产品利用、下游产业链条开发等配套产业发展。预计到2012年,围钢产业生产能力可达780亿元。

事实上,通化市铁矿、铸造、炼铁、石灰等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与通钢有着或多或少的业务联系。据介绍,通化市辉南县华兴铁造厂仅仅是一家生产海绵铁的小企业,但每年有近万吨的海绵铁销往通钢。

通化四方山铁矿是当地三大矿山之一,铁精粉全部销往通钢。四方山铁矿的一位经理称,目前通化市已经形成了以通钢为中心,向外发散的一个巨大利益链条。一旦通钢被建龙集团控股,企业内部就会进行人事变更,多年形成的以通钢为中心的利益链条也会产生更迭。

该人士称,东北人讲人情、拉关系的现象很多,周围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托人才能与大钢厂攀上业务。

一位通钢的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依赖通钢生存的企业很多,有的企业依靠着通钢已经买上了奔驰、住上了洋房。但建龙集团介入后,精明严苛的管理机制很可能将这种利益格局打破,其对通钢的原燃料等必将强化控制,这些人将无利可图,而以前这种钱就是白捡。

他还指出,更为关键的是,通钢的重组对处于利益链条核心的、企业内部既得利益者的冲击更大。

该人士透露一个细节,当建龙集团控股后,聘请原董事长安凤成仍任原职,而且薪水比以前更高,但其却并不同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