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企业员工租房后患白血病去世”的报道使人们重新关注起装修污染与重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关联,让家庭装修污染问题再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那么,为何装修后患重疾的事件频频出现,刚装修完的房子确实对健康有影响吗?家具、建材买的都是大品牌,入住后为何还是有异味?围绕上述问题,中国商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图为两位家装工人合力将灯座装上。CNSPHOTO提供
合格合规建材是第一关
“由于建材市场的上下游比较混乱,一般会建议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建材。”一位从业者表示。
“有传闻说‘得白血病的孩子,90%家里都是新装修的’,这种说法过于偏颇。”原美中宜和门诊中心CEO、北京水岸祐邻诊所CEO于莺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于莺认为,甲醛的确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但风险主要集中在那些长期、大量接触甲醛的工作人员身上,属于职业风险。而相比之下,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甲醛量要低很多,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住房中的甲醛污染和白血病之间的相关性。
“尽管甲醛污染并非白血病的‘充要条件’,但每天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对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于莺说。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家庭装修污染中除了甲醛以外还有一种污染物——苯及其衍生物。早在1982年,苯及其衍生物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证实,是人类致白血病因子。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中,甲醛、苯、TVOC、氡和氨被列明为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五种污染物。
在记者调查中,刘先生向中国商报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2017年4月刘先生开始装修新房,于当年10月完工,收工的时候他发现室内气味很重。当时他和妻子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正常情况,日后加强通风就会改善。然而三个月后,他打算趁春节搬新家时室内的气味依然很重,让人难以忍受。刘先生聘请专业的空气检测机构来检测,结果发现甲醛严重超标。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刘先生,甲醛的安全值是小于等于0.10毫克每立方米,而他家的甲醛数值达到了0.68毫克每立方米,属于重度污染。
“是不是当初自己跟着装修工人到建材市场买的材料出了问题呢?”刘先生想来想去,认为这种可行性最大。
“由于建材市场的上下游比较混乱,一般会建议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合格建材。因为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购买腻子、建筑胶水、玻璃胶、云石胶、瓷砖胶等等建材产品的经验,可能会图便宜听信销售人员的推销买了不符合标准的建材。建材市场有很多‘猫腻’一般消费者其实并不清楚。”深圳市住绿科技有限公司CEO郑植月告诉记者。
防止材料叠加污染
要想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除了要使用环保材料外,更重要的是引入装修污染控制设计。
在采访中,有多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在装修时对各个环节都已经非常小心谨慎,购买的建材和家具也都是可以拿得出证书的合格品牌,甚至不惜高价购买大牌,但入住后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材料污染是有叠加效应的。”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峣告诉记者。“例如在卧室里放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衣柜,空气质量并不超标,但如果除了衣柜之外还放了双人床、梳妆台等其他家具,这些家具如果与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残存的污染源加起来,结果就很可能超标了。”
高峣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买空调时要考虑房间的大小,一匹的空调放在小房间制冷效果很好,但放在大房间里制冷效果就稍差一些了。同样,在装修设计时也要考虑空间的大小,如一套家具即使是材料全部符合标准,它摆放在大房间里,由于空间大污染容易被稀释,室内空气质量通常会合格。而如果同样的家具摆放在小房间里,由于空间小污染集中,因此就很可能超标。”
“因此,要想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除了要使用环保材料外,更重要的是引入装修污染控制设计。”此外,高峣还建议,一般住宅精装修工程或办公楼工程交付后,业主还需要增加家具,工程要为业主后期家具配置新增污染预留一定空间,或者在设计时统一考虑家具的污染问题,为业主提供家具购买指导。
行业标准亟待改进
为了引导行业产品水平的提高,相关标准修订更新应适当加快。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以及家具,单项全都符合相关标准,但是叠加起来却可能会是室内污染超标,那么,是不是相关标准存在问题,还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呢?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现行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的国家标准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前者适用于建筑环节,而对于已投入使用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进行检测。郑植月向记者表示,由于检测条件的差别,经常会出现工程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但使用时室内环境却不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情况。
对此,高峣告诉记者:“国家标准是针对这一类材料或家具的有害物质规定,室内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是针对装修后整体的空气质量评价。其实,中间缺少一个装修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和过程管控的标准将这前后两端很好地关联起来。”
“简单地说,就是在特定的房间、环境、用材方案下,究竟各种材料污染物释放量需要满足到多少、各种材料的用量需要控制到多少、装修完成后才能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这都是当前的标准缺乏的。”高峣说。
记者从住建部官网查询到,2017年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行业标准《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已经提交至住建部。该标准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健康为目标,为解决材料污染释放量不好确定和材料污染的叠加效应,规定了从装修设计开始进行装修污染控制设计,依据具体的装修方案、材料/家具类型和用量来制定材料环保要求,从装修工程全过程来控制装修污染,但这个标准尚未正式发布。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早在200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但其中的一些标准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已有一些标准开始修订。其中《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标准去年就已完成并发布,相比于2001年版,明确了更为合理的标准。
“为引导行业产品水平的提高,其他标准修订更新也应适当加快。”高峣认为。
采写 丨中国商报记者 王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