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专业主义基础篇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理论。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 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 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 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告服务” 的一种理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 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的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 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是“专业人士
2、(Professionals )”。【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 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 初的新闻工作 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 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当然,除了专业之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 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 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 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 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
3、al )立场上,以客观的方法报道新闻、反 映观点。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体系,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 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 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的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 重要资本之一。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 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 后的解释,新闻事实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 反映。其次,西方学者根据大量证据也指出,某些客观报道本
4、身便是有偏见的, 尽管这种偏见往往是隐含着的,不易察觉的。新闻媒体独立性是西方媒介社会地位的基石。但西方新闻媒介对政府的“监 视”是一种“小骂大帮忙”,本质上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服务的。此外, 新闻媒介自身的快速发展、日益膨胀,使得“第四权力”成为了一个无人能够监 督或制约的存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1. 新闻专业主义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2.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 益集团的宣传员;3. 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主导社会的价值理念;4.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以科学、理性、标准评价事实的真伪,不臣服
5、于政治权 威或经济利益;简而言之,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向公众 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1.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 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 恶进行选择。2.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 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失去了真实,客观便无 从谈起。3.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 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
6、立的,不应臣服或 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4.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 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 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 规范。新闻专业主义的局限性:1. 记者们不愿指责违反专业标准的同行,职业协会经常会形成封闭式的团体。2. 专业标准可能过度抽象和模糊,难以被贯彻执行。3. 媒介的专业化不包括专业训练和专业执照标准。4. 媒介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拥有较少的独立控制权
7、。5. 违反专业标准很少有立即可见的后果。进阶篇进阶1 :新闻专业主义的中国适用性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主要职业规范,但这一理念来到中国 却“水土不服”,学 界异常兴奋,业界对此嗤之以鼻。在中国,媒体是党和政府 的喉舌,要遵循党性原则,要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媒体的宣传责任与新闻 专业主义的信息传递发生冲突。新闻学研究大佬李良荣指出,中国的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就是用事 实做宣传、摆事实讲道理,思想性是新闻的核心。体现的是一种宣传没收、劝服 模式,而非新闻模式。当然,中国社会同样需要信息传递,我们的新闻媒体也有着信息传递的功能 存在,所以“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只能够适用于报道层
8、面”。李 良荣大佬还指出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适用范围:第一,向社会公开传递信息的媒体才能谈新闻专业 主义。第二,新闻专业主义只适用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即高度组织化的常设机构。第三,新闻专业主义适用于严肃新闻的传递,不能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八卦新闻。进阶2 :社会化新闻生产情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常见的考试题目如“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公民新闻的崛起与新闻 专业主义”“后真相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等等,考察的点在于新闻专业主义 在社会化生产情境下的适用性(变化、冲击、挑战等)。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何,信息传播的形态就三种:一是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的新闻机构或平台,二是面向小众传播的个人或组织,三是个体
9、对个体的信息传 播。那可做具体分析:前提: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第一种形态: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新闻机构或平台必须且一定要坚持新闻专 业主义,向社会公众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第二种形态:面向小众传播的个人或组织,其信息传播本身就有一定的偏向。就像我不是药神中的假药贩子张长林,在“讲座”上忽悠病人的信息都是严 格“把关”筛选之后的;再入某些粉丝群体,都是基于观点认同而聚集在一起, 其中要想做到信息传递的客观、公正、全面既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第三种形态:个人对个人的传播,虽然人与人之间要真诚,但人与人之间的 信息传播变数较多。为了不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新闻专业主义也是
10、必须要坚既然传播形态就这三种,我们来看一看社会化生产情境的新情况,即新媒体 发展与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理论上确实给了每个人一个“话筒”,可以传递信息。以微信、微博 来说,微信是基于朋友圈构建的传播体系,朋友圈的信息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个人 对个人的信息传播,其传播的内容中既有信息、也有情绪,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 宣泄,因此,该不该以及如何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因时因事而异。但是,一旦个人决定创办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后,微信就跟微博一样,成为 了个人对全域进行信息传播的一个平台,就成为了 “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 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 发生的特殊的、重要
11、的信息”(公民新闻)这样一种状况。其中探讨的既有对新 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但更多的是对公民媒介素养的批判。再进一步,在后真相时代,尽管公众不断呼唤真相,但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于 是否最终可以得到真相,这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更大挑战。专业新闻的一切价 值都基于对真相的宣称与公众对真相的需求之上。当公众不再需要真相,而是宣 泄表达情绪之时,新闻专业主义的命运变得不可预期。进阶3:事实核查(fact-checking)与新闻专业主义西方的“事实核查” (Fact Checking)制度,是指一些媒体为了确保所刊 载、发布的事实准确无误,而设立专门的事实核查部门和专业的“事实核查人”(Fact-Checke
12、r ),以便对媒体的内容生产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管理。其包含两种 意思:一是在新闻作品发表或发布前,对其中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二是由博 客或媒体组织在新闻已经发表或发布之后对其真实性所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 公布于众。在如今新闻被碎片化、无逻辑的新闻线索取代,也便有观点认为现在客观性 不再是核心问题,而核实真相成了首要问题。问题在于,对于专业新闻从业者而时效性和准确性二者不可兼得,核实真相在同步传播的时代已经变得尤为艰这些原因导致了第二种意义上的事实核查的出现。就此看来,事实核查成为了保障新闻客观性和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把利器,记者“抢新闻”,以及事件自身的复杂性,使得记者在报道刊发之前在一定时间内 将事实核查清楚很困难。当然,报道刊发前的事实核查必不可少,而报道刊发后 的事实核查同样重要,通过对已刊发报道内容事实的核查,也能贯彻“发掘有价 值的信息并将其呈献给受众”的新闻工作宗旨。换言之,事实核查成为了一种保 护新闻专业主义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报道后的事实核查,倘若真的查出有不 符合事实的地方,其冲击的是记者和媒体机构,而对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维护, 警醒记者和媒体机构在后续的新闻工作中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规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