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当天14时28分4秒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它带给我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3年,但当时的情景永远记忆在我的心中。这次大地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两点:地震震惊世界造成的灾害损失最重、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
汶川5.12地震
一、5.12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世纪,我国曾发生两次大地震,分别是震亡28.82万人的1920年12月16日民国时期我国宁夏海原县发生的海原地震和震亡24.27万人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数的前两位。
停摆的钟表
与上述两次大地震相对比,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虽然震亡人数大大小于上述两次地震,但是,要说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非5·12汶川地震莫属。
依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地震严重破坏的地区约50万平方公里
,在受灾的灾区中,属于极重灾区的有10个县(市);属于较重灾区有41个县(市);属于一般灾区的有186个县(市)。
抢救伤员
5·12汶川地震,有69227人震亡,有17923人失踪,有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有4625.6万人受灾;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震后次年6月,我与同事前往汶川县、什邡市等地参观,耳闻目睹了汶川地震损坏的房屋建筑街景情况,有关企业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讲述了抗震救灾的情况。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钟楼的钟表时间永远停在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人们在此漫步注目,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
二、5.12汶川抗震救灾速度,彰显了祖国强大的力量,震撼着国人的心,使人们终身难忘。
时至今日,再次回顾5.12汶川抗震救灾的情景,使我深感祖国的伟大和力量的强大,彰显了人民军队永远是人民群众的保护者。
抗震抢险的解放军官兵
抗震救灾是在震中地震高发区、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抗震救灾难度大、以及两个多月后就要举行2008北京奥运会的情况下进行的。
依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灾区伤病员1336621人次,其中累计住院治疗90066人;共向20个省转运伤员10015人。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灾区从废墟中共救出83988人。
抗震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发生了灾后建设奇迹。根据国家统一协调及分工,19各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
当年我们来到灾区重建施工工地,被热火朝天的中国力量所感染。只见各省、市建筑施工队伍,正在夜以继日地紧张施工,为灾区人民献上一座座优质安全漂亮的建筑。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三个月,就解决了上千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安置问题。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旧貌换新颜
灾区城镇建设规划漂亮,城乡建设焕然一新,在很短的时间内,矗立起一座座漂亮的新城,经过经济建设的发展,汶川等重灾区震后十年GDP已达到震前的3倍多。 规划
虽然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但是汶川抗震救灾建设形成了巨大的中国力量,地震灾区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它带给我们以下5点重要的启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发挥了坚强的中流砥柱作用,实施正确果断有效的协调指挥。
二是忠于人民的军队发扬了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人民群众救援的坚强力量。
四通八达的告诉公路
三是各省、市保资金、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的机制,是对口支援建设的成功经验。
四是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促进了灾后建设取得实效。
五是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项和坚定支持,是抗震救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愿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第13年,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