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作业规程,确保船舶集装箱装卸安全
集装箱船舶在装卸货过程中,时有发生集装箱从高处坠落事故,大部分是造成货损事故,但也有造成船岸作业人员伤亡,甚至酿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发现,此类事故大多与船岸工作人员作业方法有很大的关联,如门机超重作业,集装箱解绑不到位、门吊司机与指挥手脱节等各方面引起,同时也发现船方对集装箱绑扎工具的管理、装卸作业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在此,提醒广大船员、作业人员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关注集装箱装卸作业安全,杜绝各种违规操作,确保快捷高效的集装箱船舶运输安全。
重点关注
典型事故案例
集装箱船舶装卸一般常识
安全作业建议
典型事故案例
典型事故案例1
2022年7月15日,法国籍集装箱船“达**”轮在厦门港卸货,码头吊机在起吊位于第1货舱舱内的40尺集装箱,把位于该箱下方的装有危险货物20尺罐柜连带吊起,升至舱面时,罐箱脱落并坠落至货舱内,造成两个装有危险货物罐柜受损变形。
· 原因分析
原因一:装货港工人未按集装箱装卸规程拆除扭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该集装箱坠在装港(吉隆坡)装货时,工人未按要求拆除集装箱底角的一个自动扭锁,致该箱与下层罐柜的一角存在不稳定连接,在卸货时扭锁连带罐柜吊起,随后发生罐柜坠落。
原因二:装卸方案不规范。相邻左右贝位集装箱阻挡视线,吊机司机、指挥员及值班船员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典型事故案例2
2022年8月8日,厦门东渡港区的“海**”轮,码头吊机在起吊甲板上海侧第一列第三层高的20英尺集装箱时,带起第二层空集装箱,随后发生脱落、磕碰该列集装箱后坠海。
· 原因分析
原因一:半自动连接扭锁未能解锁到位。
原因二:装卸作业不规范。吊车司机由于视线被内侧集装箱遮挡,指挥手也没有及时发现上下箱未脱离,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典型事故案例3
2022年8月27日下午4点左右,巴拿马籍集装箱船“长*”轮在中国台湾台北港卸货时发生集装箱坠落事故,7个集装箱掉落,集装箱严重受损,所幸无人员伤亡。事故初步确认是由起重机操作员对起重机的不当操作造成的。
集装箱船舶装卸一般常识
集装箱系固设备主要有扭锁、桥锁、堆锥和一些拉紧装置。
· 扭锁
分为手动扭锁、半自动扭锁、自动扭锁三大类,主要用于甲板上2只集装箱之间的连接锁闭,以防止集装箱的倾覆和滑移。
手动扭锁:
开启状态
锁止状态
舱面第一层集装箱通常使用手动扭锁与舱面底座进行固定。
半自动扭锁:
①-锁芯②-锁壳③-内六角螺丝④-拉索⑤-弹簧⑥-导向块
通过集装箱体的重力释放,使螺旋状的扭锁锁头产生一个扭矩,锁头旋转,以达到箱体落箱锁止;卸货时,将拉索拔出即处于松开状态;吊离上层集装箱后,将扭锁取下即可吊离下层集装箱。
全自动扭锁:
通过锁舌的形状设计以及集装箱重力作用迫使扭锁卡入下方集装箱角件孔内。
在极端海况下,全自动扭锁依然存在脱开的可能性,所以市场上存在着全自动扭锁与半自动、手动扭锁搭配使用的方案,如同案例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集装箱系固的安全性,但也存在操作繁琐、装卸效率低的缺点,人员操作有一定危险性。
集装箱船舶舱内货柜装载是依靠导轨进行固定,舱内箱体之间不需要且不应使用扭锁进行系固。案例一未按要求取下集装箱底部扭锁,导致事故发生。
· 桥锁
附属系固设备,用于对上一层相邻两集装箱进行横向连接,以分散主要系固设备所承受的负荷,从而提高系固效果。
· 堆锥
用于上下2层集装箱之间定位,防止集装箱的水平滑移,其中双头锥还能用作舱内前后2个20尺集装箱之间的水平连接。装货时将堆锥置于舱内基座或下层集装箱的角件孔内,当上层集装箱完全置于堆锥上后,集装箱便被其和舱内导轨一起固定住;卸货时将上层集装箱吊离,直接取下堆锥即可。
①-横向双底堆锥②-桥型补偿堆锥③-接脚补偿堆锥④-桥锁⑤-高低桥锁
· 绑扎杆和花篮螺丝
这两个绑扎用具配合绑扎桥/舱盖板上的绑扎眼板使用,对甲板以上的集装箱起到强有力的固定作用。
· 集装箱配载与积载原则
1.不能超载:不能超出全船总的载箱数量、层数和重量限制。
2.下重上轻:重箱不能置于轻箱之上,堆码高度不应超过允许值,必要时进行倒箱;混装20ft和40ft等不同长度的集装箱时,大箱应置于小箱之上。
3.左右对称:左右舷尽量按箱重对称布置,尽量避免不均匀积载。
4.隔离危货:危货箱只能在“危货箱区域”积载,并注意隔离。
5.按图积载:积载之前必须配载,编制配载图,并按配载图积载。
· 集装箱装船流程
先将20尺标准集装箱装入舱室底部,在其上方堆放40尺集装箱,舱内20尺集装箱通过导轨和堆锥定位,无需使用扭锁。舱内装满集装箱后,封上舱盖。舱面第一层集装箱通过手动底座扭锁与舱面底座进行固定,往上各层集装箱通过全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扭锁连接固定,顶层集装箱之间再次通过桥锁进一步连接加固。装箱完毕后,使用绑扎杆和花篮螺丝将舱面第3层至第5层的集装箱与甲板、绑扎桥系固,提高横向固定强度。
安全作业建议
箱主:
根据《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且应按《集装箱检验规范》进行相应的检验和维护,保证集装箱维持安全状况。
船方:
1.强化船员业务技能培训
根据MSC.1/Circ.1353《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船方应定期对船上负责集装箱装卸、系固的船员开展业务培训,尤其是安全工作系统、集装箱装卸流程、系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等方面内容。
2.加强系固设备属具的维护保养
船长应负责制定并组织船上人员实施包括底锁、扭锁、拉杆及松紧螺丝等系固设备的检查、保养与维护计划,每航次结束和每次装箱前,船方须对系固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造册登记:
1.检查系固设备是否有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如永久变形、氧化锈蚀等;
2.有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的便携式系固设备应报废更新;
3.有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的固定式系固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否则应打上醒目的警示标记,以免误用。
3.做好监督检查绑扎解绑工作
船长应督促船员做好绑扎、解绑或检查工作,只有证实所有集装箱均绑扎妥当后才能开航,或者解绑到位后,方可开始卸货。
4.做好危险品集装箱监装监卸工作
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值班船员应严格落实监装监卸工作,尤其是危险品集装箱卸货,必须检查督促装卸工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绑扎或解绑作业。在发现集装箱存在连带吊起、卡住或吊机故障等险情时,应立即禁止作业,并要求装卸方及时排除故障险情。
码头装卸方:
1.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保障作业安全。
根据《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要求,集装箱装卸作业人员应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培训,并应经考核合格。参与集装箱系固操作的人员应进行锁紧及解锁集装箱的培训,该培训应包括预期使用不同类型的系固设备。
2.规范装卸船作业,杜绝违规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装卸船作业人员,要求每个操作符合《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要求,严防违规作业。
作业前:
1.确认装卸机械及属具处于良好工况。作业人员对所用工锁具、集装箱装卸机械及指示装置进行例行检查,确认处于正常状态,确保装卸载能力与所装卸的集装箱的状态(箱型、重量)及装卸载的船型相适应,并符合安全要求。
2.对集装箱外形结构、可活动的零部件和箱上货物的栓固情况等进行检查,避免吊运时因为箱结构损坏、零部件跌落、货物栓固不牢引发各种意外。
3.卸船前,装卸工应该按卸载顺序拆除集装箱栓固装置,并放在指定容器或位置,检查所有栓固装置是否拆除,包括拉杆的拆除、箱间转锁的打开等;装船后,所有集装箱应固定牢靠,甲板上或者舱内无隔槽堆装的集装箱应于栓固。
作业中:
1.集装箱总质量应在作业机械的额定工作载荷范围内。
2.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分布,尽可能减少视觉盲区。加强吊机司机、指挥手、解锁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处理异常情况;吊运作业遇视线受限,应有专人指挥,吊运司机应按指挥员的指令进行作业。
3.确认吊具与集装箱的连接正确、可靠。起吊时,应在自动化指示装置或目视确认连接牢固后,方可起吊;在集装箱被吊离箱顶等支承面0.3米时应暂停,确认无其他异常情况后,可继续吊起。发现有偏重、倾斜,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后再起吊。
4.禁止单槽(栋)深挖作业。集装箱“吊上-吊下”船舶装卸作业时,装船作业一般由海侧向陆侧逐位逐层(及一箱高度)进行,卸船作业一般由陆侧向海侧逐位逐层进行。
5.应根据作业机械性能、集装箱的类型以及操作环境等情况,控制起吊机械的速度。在提取或堆放重心易动和重心偏离的集装箱(例如管式集装箱、干散货集装箱、装有悬挂物的集装箱或有制冷装置的冷藏集装箱),应控制起升和下降速度,以避免吊集装箱晃动和转动。
6.应垂直起吊集装箱,起吊时不准拖拽;应平稳轻放,不准甩动吊具把集装箱放置在垂直着落外的地方。
7.不准把吊起的集装箱悬空等待,宜将集装箱松落或接近作业位置外支撑面。
8.对装载危险品、有害货物的集装箱,根据《国际危规》等规定要求进行装卸作业,在现场备有相应的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或黄沙等)。
9.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船体平衡。
完货后:
1.所有集装箱应固定牢靠,甲板上或者舱内无隔槽堆装的集装箱应于栓固;码头装卸方应将系固设备交还船舶,以便船员检查保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