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宣汉县、万源市要针对问题,
严肃问责,切实整改,
给全市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11月1日下午,第13期《阳光问廉》如约而至,继续现场辛辣问政,原汁原味直播——
《走偏的初心 变味的慈善》
《山坪塘成摆设 灌溉靠天 整治喊难》
《退耕还林助脱贫 成效未显增收难》
3个暗访调查短片,曝光了渠县、宣汉县、万源市有关部门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
针对3个典型案例,主持人犀利发问,有关责任人现场回复,专家团麻辣提问,问廉代表满意度测评,问的尖锐,答的“捉急”,现场辣味十足,剖析深刻到位。
三大典型案例
↓↓↓
案例一:走偏的初心 变味的慈善
检查组接到群众反映称,由渠县民政局出文开展的 “水立洁”净水器送温暖捐赠活动,实际却收取了1380元/台的费用。
经统计,此次活动共给渠县各乡镇无偿捐赠共计28台,捐助给困难群众共计580台,每台收取1380元。关于这个问题,在2018年12月6日,渠县政协进行的社情民意调查中也有反映,并提出了建议。该报告由渠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明确要求民政牵头及时核实查处。对此,2019年1月,由渠县民政局局长熊中林签发的【2019】6号文件出具调查结论中明确,这笔1380元/台的费用是由材料费、安装费、运输费组成,且不存在多收的情况。
而让人奇怪的是,当检查组向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时,居然一问三不知。
案例二:山坪塘成摆设 灌溉靠天 整治喊难
2016年,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落地宣汉县石铁乡白果村,项目包括整治山坪塘一口,新建渠道4.63公里,工程总价79万余元,由白果村村委作为业主具体实施,于2017年3月由石铁乡人民政府、宣汉县水务局进行了竣工验收。然而群众反映,该山坪塘整治结束至今一直无法正常蓄水。
同样整治后无法正常蓄水的还有2017年宣汉县水务局在白果村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该工程包括整治山坪塘两口,新建蓄水池两座,投入财政资金100万,用于白果村农田灌溉,由白果村村委作为业主单位具体实施,完工后石铁乡人民政府和宣汉县水务局、宣汉县水土保持局共同完成工程验收,但整治后的一口山坪塘至今仍无法正常蓄水,塘底杂草丛生。
案例三:退耕还林助脱贫 成效未显增收难
2015年,万源市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同时针对退耕还林,国家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300元为苗木款,1200元为群众所得。然而检查组最近在万源市旧院镇走访时发现,旧院镇2016年共实施退耕还林795.3亩,种植青脆李树苗44486株,此次树苗采购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但所签合同并未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包括镇上及村上在内,均未对参加谈判的供苗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及询价,仅按参加竞争的三家公司最低报价11.6元/株中标,其单价与同一时段、同一规格、同一品种、同家公司供给万源市长坝镇7.5元/株的青脆李树苗价格以及万源市林业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上,按当时市场苗木价格计算的青脆李6.0元/株的参考单价存在巨大差异。
在该村设立的一块宣传展示牌上,清楚地写着发展青脆李项目,帮助该村50余户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到头来,老百姓收获的却只是李子树树叶。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
在节目结束时作了现场点评!
郭亨孝在总结点评时指出,本期《阳光问廉》紧扣当前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曝光的三个典型案例都是当前脱贫攻坚行动中对老百姓生产生活最直接、感受最深的事项,反映出部分基层干部仍然存在初心坚守不牢、使命担当不够、漠视群众关切、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渠县、宣汉县、万源市要针对问题,严肃问责,切实整改,给全市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各级党员干部要以本期节目曝光的问题为契机,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深入检视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的差距和短板,扎实开展好专项治理,完善好制度措施,把涉及老百姓的每一项工作依法依规做实做好。
市委副书记徐芝文,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熊隆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友清,副市长王全兴,市政协副主席张洪波,市政府秘书长向仕春等出席。
本期“阳光反馈”环节还对上期节目曝光问题的调查、处理和整改情况进行了公布:
共计追责问责党员干部15人,其中,立案3人、书面诫勉2人、谈话诫勉4人、批评教育3人、谈话提醒3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