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秀才”中宣部长陆定一:53岁任副总理,60岁被撤职,73岁才恢复名誉
陆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江苏省无锡人。
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_中宣部高官
陆定一在中国共产党内,素有“秀才”之称,连毛泽东都经常用“秀才”来称呼他,在某些场合,“秀才”甚至成了他的代号。所谓秀才,用在陆定一身上,大概指的是他聪明、博学、善记、才华横溢,能写一手好文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也。“秀才”陆定一在党内长期从事宣传理论工作,曾经担任中宣部部长22年,是名副其实的党内一支笔,这些世人皆知,不用多说。鲜为人知的是他少年时代就过目不忘,聪明好学;青年时代一走上革命舞台,就显示出了一个江南才子的璀璨光芒。
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_中宣部高官
陆定一在题词。(资料图片)
过目即成诵
1906年6月9日,陆定一出生在无锡西漳镇陈家桥老陆巷的一座颇有气派的砖瓦大宅里,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富豪之家。
陆氏家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陆定一为陆氏的第八十世孙。陆定一生在西漳乡下,出生后却生活在无锡城里。陆定一小时候就聪明过人,与姐姐、哥哥一起被送到蒙馆读书,老师一教就懂,课文一背就熟。由于学得轻松,就有闲暇做小动作,玩恶作剧,趁教书先生打瞌睡时,他悄悄地跑到先生身后,把先生的辫子绑在椅背上。先生的头一磕,被辫子拉醒了,醒来却不知道辫子是谁绑的,于是就惩罚大家,加重大家背书的分量。这样,陆定一背得轻松,却苦了其他学生。
1914年,陆定一的父亲转任浙江高等审判厅推事,一家人随之迁到杭州,在杭州的三四年里,陆定一一直没有再上学,也没有请家庭教师。这时候,街头的书摊吸引了他。他由哥哥陆坤一带领着,经常用零花钱租书看。租来一本书,就近一蹲,便入迷地看起来。书摊上所有的书都看遍了,仍不过瘾,他就用过年磕头得来的压岁钱买书来看,买来的书积了两大箱,都是历史小说、演义之类。广读博览,使他获得了很多历史知识,也使他养成了读书的嗜好。
1917年,陆定一考进了江阴县南菁中学的附小。南菁中学是江苏的一所著名中学,陆定一读的是高小一年级。他入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就得到老师的赏识,评语是:“心思殊灵敏,笔下亦简净,努力前途,小子勉之!”在南菁附小读书不到半年,陆定一得了伤寒病,再度辍学。病好后,三姨妈为他请了一位姓范的先生在家教。范先生惊讶地发现,少年陆定一具有非凡的记忆力,通常读过三遍的文章,他就能背下来。由于少年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直到晚年,这些东西他还能随口背出。一次,他到某地视察,看到墙上刻着长长的一篇碑文,边看边顺口背下去,并一下指出碑刻上漏了一字。经过核对,果然如此,邓小平曾特意“考”他,以验证他的记忆力究竟如何,随意点了《古文观止》中的几篇,要他来背,陆定一全都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出来。邓小平感叹道:“《古文观止》,到你这里观止了。”
1918年,谎报了一岁年龄的陆定一,考取了上海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22年秋季,陆定一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大学,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他觉得学工科能实现自己的“科学救国”志向。在南洋大学,他数学成绩突出,在校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他的英语学得更好,不仅会读、会听、会笔译,而且口语十分流利。这在他后来的职业革命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还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直接用外语交流担任翻译。1946年8月6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那一场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就是由陆定一翻译的。
中宣部数风流人物_中宣部高官_
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时的陆定一
毅然抛名利 挥笔展才华
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季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他写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被选进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课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及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编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3课。《老山界》编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老山界》编入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八课。
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的危急关头,陆定一根据任弼时同志主持召开的团中央紧急会议精神,参与起草了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请求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开展对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随后,陆定一以共青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期间,他以犀利的文笔撰写了大量文章,鞭挞黑暗势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1928年秋,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他撰写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在理论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1928年底,根据党的决定,陆定一赴苏联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委、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此期间,陆定一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错误进行了斗争。1930年陆定一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陆定一被错误地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1934年10月,陆定一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年28岁,在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数学书有介绍。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1940年底,陆定一奉命回延安。延安整风运动期间,1942年4月,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同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强调新闻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同时,他在该文中提出了“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新闻事实必须置于革命立场的统帅之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应该使发布新闻的快慢完全服从于党的需要。以上观点给中国的新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45年,陆定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文章《报纸应革除专制主义者不许人民说话和造谣欺骗人民的歪风》。文章指出:“戈培尔的原则,就是把所有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完全统制起来,一致造谣,使人民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全是法西斯的谣言,毫无例外。到了戈培尔手里,报纸发生了与其原意相反的变化,谣言代替了真实的消息,人民看了这种报纸,不但不会聪明起来,而且反会越来越糊涂。看德国,不是有成千成万人替希特勒去当炮灰么。”文章指出报纸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以真实的消息,启发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聪明起来。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前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民族,是有好处的,没有它,所谓文明,是不能设想的。后者,则与此相反,它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
1947年1月,他发表了《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透彻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当时世界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关于美国反苏战争口号的实际意义是侵略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关于世界规模的统一战线等战略思想,在全国和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北时,陆定一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做出了出色贡献。
_中宣部高官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1957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58年倡导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1959年,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1960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1962年,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长。
中宣部高官_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
在1962年的广州会议上,周恩来和陈毅等提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不应该再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开始毛泽东对此没有表示不赞成,但中央有一些人不赞成,主要是陆定一明确表示反对。陆定一说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变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就不能摘。他和周恩来就此争论的很厉害,僵持不下。陆定一当时是中宣部长,主管这方面的事情,中央尊重他的意见,就把为知识分子“摘帽”的事情放到一边去了。
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近13年之久。
1979年6月,陆定一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_中宣部高官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
_中宣部高官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
唐义贞
陆定一婚姻
陆定一的第一任夫人是唐一珍,又名唐义贞,曾任中央红军卫生材料厂厂长,1935年牺牲于闽西游击战中。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女孩叫叶坪,1931年12月30日生于江西瑞金叶坪村,红军长征前寄养在于都。男孩名范家定,1980年9月与生父陆定一相认后改名陆范家定,1934年生于福建长汀四都圭田范家,养父范其标是红军残废军人。第二任夫人是严慰冰。长子陆德(1942年6月9日-),为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副院长,次子陆健健,女儿陆瑞君。
中宣部高官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_
中宣部高官__中宣部数风流人物
陆定一外孙赖章盛
陆定一子女
子女:陆德(长子)陆叶坪(女儿)赖普恩(女婿 )陆小定(儿子)陆健健(儿子 )孙辈:唐继贞(陆小定之女)陆承贞(陆小定之女)陆继朴(陆健健之子)赖章盛(外孙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