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新闻稿件(精选6篇)
篇1:煤矿新闻稿件
20xx年7月5日,民航/飞行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山西煤矿,探寻幸福之源”团队参观了山西省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
在博物馆门前拍照留念后,一行七人随着导游的带领进入馆内。
首先导游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煤炭的历史,分布,产量等概况,接着为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煤炭,馆内陈列着许多由煤炭制造而成的工艺品,让大家对于这种能源物资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最为有趣的还是博物馆内的模拟矿井了,大家都先戴上了配有矿灯的安全帽,然后坐上矿车,穿过岩洞,到达采煤作业区。
从模拟矿井出来之后,大家兴趣盎然,紧接着参观了模拟矿井调度室,亲身体验了调度员的工作。
通过此次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这个团队对于煤炭,对于煤炭工作有了对比以前的更深刻的认识,运动会通讯稿范文也为以后几天关于煤矿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
总的来说,我们此行受益匪浅,用知识武装了自己。
篇2:煤矿新闻稿件
营造浓厚安全氛围 创建班组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因此,公司内部管理要切实提高每一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一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标志,电视、板报、标语、横幅、安全教育读本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入心入脑。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创建班组安全文化。坚持以安全氛围影响人,以安全理念引导人,通过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的强化理念渗透,弘扬健康向上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文化。三就是要提炼培植安全理念体系,用安全愿景驱动安全行为的外化,形成具有区队、班组、个人特点的安全目标愿景和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把警言警句、安全提示等制作成精美的牌板,悬挂在醒目处,营造出浓厚的班组安全氛围。通过创建班组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维护职工健康权益
为实现绿色清洁发展,保障职工人身健康,我矿将职业危害防治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有序地展开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受到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具体作了以下工作:
一、制订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对接触各种职业危害的在岗职工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坚持每年一次的职工健康查体,保障了职工安全健康。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职工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对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实际情况进行公示,让职工明白放心。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深入实施,目前我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工卫生档案建档率、职工教育培训覆盖率、职业病查体率及职业危害监测覆盖率均达到100%,在同级矿井中处于领先水平,在有效保障职工人身健康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强化机电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随着我公司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对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机电科结合公司实际,成立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在对运行机电设备进行原有日常安全检查的同时,以确保机电设备安全性为中心,扎实搞好机电管理工作,采取每月逢五逢十,由分管领导参加、机电科牵头组织、各区机电区长参与的方式,对正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从基础工作做起,把机电设备的故障与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运行。
关爱员工健康 彰显以人为本
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同等重要”的理念,始终把职工职业健康查体工作当作大事来抓,为公司全体职工建立了职工健康档案,并对职工的基本情况、年龄层次等信息进行了认真统计核对,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查体。
通过健康查体,不仅使广大职工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有效加强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降低了疾病对职工的危害,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从而使公司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创新思路 明确目标 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现今, 煤矿企业已经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突出以人为本,举安全工作使命之旗,铸安全理念之魂,强安全行为规范之基,将安全文化植入安全管理之中,营造 “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的良好氛围;全面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变为每
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从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因此,在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通过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干部职工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创造和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之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吸收其安全文化的先进理念、科学内涵以及丰富的营养,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安全文化,持续改进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落实好安全生产措施 创建本质安全型班组
进入2014年以来,机电科继续完善工区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规章制度,尤其是加强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收到较好的效果。
机电科以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为载体,通过班前学习,借助事故案例、启发引导职工,让职工真正感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规范班长管理行为和职工操作行为入手,要求班组岗位职工施工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重点放在安全确认前的隐患排查环节。对工作现场存在或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班长必须一盯到底,及时排查整改,经复检确认隐患整改彻底方可作业。
班长要给职工上好课,开好会,增强人本管理意识。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管理中的不足,积极对职工不懂的问题进行帮助教育,耐心讲解,帮助其掌握技能;班长要主动为职工服务,关心和爱护职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解决职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主动与职工沟通,和职工多谈心,多交流,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内部矛盾。
篇3:电视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新闻敏感就是对新闻的认知和鉴别能力。一件看似并不起眼的事情, 别人看到或听到只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你知道它是具有新闻价值的, 这需要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人才能做到。当然, 这是需要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和磨练的。当你以敏锐的触角发现一条新闻线索, 并准备对其进行采访报道之前, 应提前想好这条新闻该从哪个角度进行报道, 需要搜集哪些信息, 酝酿好需要了解的问题, 并在采访过程中把它记录下来, 对后期稿件的撰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到新闻线索, 有一点就不得不提, 任何新闻报道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坚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特点。真实性也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 是新闻事业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记者不能因为一条罕见的新闻线索就不考虑它的真实性并对其进行报道。
2 积累新闻素材, 选好新闻题材, 找准新闻角度
作为一名记者, 应该重视新闻素材的积累。新闻素材就是从被采访对象身上或被采访事件中搜集而来, 没有经过记者归纳总结的原始信息。没有新闻素材的积累, 就没有新闻写作的开始。
新闻报道的切入点, 就是记者从哪一个侧面来展示被采访对象或被采访事件。记者从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大量信息中找到切入新闻事件的一个点, 把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同时, 找到受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梳理和归纳好碎片化的信息, 就对受众认识并接受新闻事件起到了引导作用。
电视新闻切入点的选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特色亮点切入, 逢年过节的庆祝活动每一年都不会有很大差别, 但是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角度, 从另一个侧面展现节庆活动与以往的不同, 突出当年的特色和亮点来进行报道, 就能让新闻更加鲜活。
2) 从大众观点切入, 要时常关注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 贴近群众生活, 以点带面, 从小事入手, 才能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为一线记者, 应当往基层走, 多接地气, 留心观察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了解他们的意愿, 反映他们的诉求, 从他们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才能做出受大家关注、让大家热议的新闻。
3) 从时间性或空间性切入, 一些新闻事件,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 新闻性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发生变化。例如:常年干旱雨水不足的地方, 今年雨水偏多发生泥石流灾害了;在深山老林无意中发现了珍稀物种;常年值得信赖的名牌奶粉出现质量问题了等等。
3 掌握写作技巧, 文章通俗易懂, 逻辑结构清晰
要写好一篇电视新闻稿件, 应该做到简洁明了, 逻辑清晰。虽然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与文字类新闻一样, 但是电视的最终产品是画面、声音和字幕, 是以新闻事件现场摄录的活动画面为主, 以解说为辅的直观化传播形式, 文稿的写作规律就有所不同。
写好一篇电视新闻稿,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文稿的写作必须通俗易懂, 要尽量做到口语化。电视新闻最终呈现出来之后, 文稿以解说的形式出现, 并没有字幕显示, 文稿不口语化就会让受众难以理解, 同时破坏一条电视新闻的完美。
2) 声音和画面的必须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电视新闻中, 声音分为解说和同期声, 它们作为对电视画面的补充, 穿插着整条新闻过程中, 对新闻事件进行说明和解析。解说必须和画面搭配, 同期声的灵活运用, 能让新闻更加鲜活。
3) 篇幅短小, 行文顺畅。电视新闻要做到短小精悍, 在琐碎的新闻信息中抓住重点, 在繁杂的新闻事件中把握主题。简洁顺畅才能让观众看得舒服, 听得明白。
4 善于谋篇布局, 突出新闻主题, 准确表达意境
1) 巧妙的创作标题。新闻标题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条电视新闻报道若能巧妙地创作出一条言简意骇的标题, 就能在一瞬间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新闻中来。当然, 标题必须紧扣主题, 突出主题。
2) 写好能够支撑整条新闻的导语。导语是对新闻的导读, 是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要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新闻中最核心的内容, 或单刀直入, 或制造悬念, 或引人深思, 这样才能唤起受众强烈的观看欲望。没有好的导语, 做到上下呼应, 就不能突出主题, 并且支撑整条新闻, 让受众看不明白。
3) 布局合理, 逻辑清晰。有了好的标题和导语之后, 正文该从哪个切入点入手, 同期声该在什么时候出现, 结尾该如何画龙点睛、突出主题都至关重要, 整篇新闻稿件的结构必须具有逻辑性, 是开门见山、由浅入深, 还是制造悬念、揭晓谜底, 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稿件在受众眼中的价值。
5 结束语
对于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来说,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新闻事件, 只有勤于学习, 深入采访, 积累经验, 善于总结, 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才能把最真实、最具时效、最有价值的电视新闻报道呈现给观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