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
当历史的风烟吹散了岁月的尘埃,乌江镇,这座位于安徽省和县的千年古镇,宛如一颗镶嵌在皖东大地上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的每一条街巷,都弥漫着岁月的芬芳。走进乌江镇,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的隧道,让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感受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历史的厚重:楚汉相争的终章
乌江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地处乌江浦而得名。然而,真正让乌江镇名垂青史的,是那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突围至乌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和汉军的追兵,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的渡江建议,选择在此自刎,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正是对项羽英雄气概和悲壮结局的最好诠释。
项羽的故事,为乌江镇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便是为纪念项羽而建的霸王祠。霸王祠,原名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霸王祠始建于唐初,历经多次修葺与扩建,如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祠内有正殿、享殿、衣冠冢、抛首石等景点,还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碑刻。走进霸王祠,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楚汉相争的硝烟与战火,能听到项羽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呼声。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乌江镇的传统庙会——霸王祠“三月三”庙会。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赶来,或祭祀项羽,缅怀这位英雄;或欣赏国家级非遗和县东路庐剧的精彩表演;或品尝霸王酥、乌江花生米等特色美食。庙会上,玩龙灯、踩高跷、跑彩船、打莲湘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让人们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传承:“乌江三张”与林散之
除了霸王文化,乌江镇还孕育了独特的诗文化和书法文化,其中以“乌江三张”——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最为著名。
张籍,字文昌,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气势磅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张即之则以书法闻名于世,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宋书殿军”。
“乌江三张”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草圣林散之。林散之出生于乌江镇,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的书法作品独具匠心,将草书的灵动与古朴完美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如今,在乌江镇的林散之书画院和林散之广场,人们可以欣赏到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感受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自然的馈赠:山水相依的美景
乌江镇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它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东傍长江黄金水道,北与南京浦口区一河之隔,一桥相通,属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境内的驷马新河宛如一条白练,环绕着乌江镇,河面上汽笛长鸣,船帆点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凤凰山上的霸王祠,与山下的驷马山景区南北对峙,一古一今,相映成趣。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登上凤凰山,俯瞰整个乌江镇,只见古镇的青瓦白墙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古今的交融:乌江老街的前世今生
在乌江镇,有一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街——乌江老街。它位于林散之广场不远处,是一条2000米长、南北走向的老街。老街两侧是砖木结构的房屋,一排排老旧的长条木门,一扇扇旧式雕木花窗,窗下墙角的苔痕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走在乌江河老街的麻石条板上,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回声。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有卖服装的、玩具的、家电的,也有卖特色小吃的。乌江霸王酥、乌江烧饼、煮干丝、蟹黄包子、鸡蛋饼等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商品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生活气息。
据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前的乌江古镇,街道纵横,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青石板路面狭窄而长。镇上商店、当铺、钱庄、花行、木行、客栈、澡堂、各类作坊近百家,尤其是“乌江卫花”闻名遐迩。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湖广丝绵甲天下,温暖不如乌江花。”乌江卫花色白,纤维细腻,质地柔软,是棉花中的上乘之品。宋美龄曾在乌江建造一座为全套美国设备的轧花厂。
随着时代的发展,乌江老街也在不断变迁。如今,虽然部分老居民依旧坚守在这里,保留着些许人气,但也有一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彻底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中,只剩下残砖剩瓦。然而,乌江老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当地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对老街进行保护和修缮,让它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战争的记忆:古今战场的风云变幻
作为长江北岸的重要渡口,乌江镇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楚汉相争,这里还发生过许多重要的战争。南北朝时期,征战连年,更替频繁,长江沿岸更是用兵之地,乌江的建置也多变。临江、江都、齐江、同江,郡名都有“江”字,这充分说明乌江在南北朝时,作为长江渡口、沿江屏障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乌江镇也遭受了战火的洗礼。日军的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乌江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奋起反抗,为保卫家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动力。
生活的延续:传统习俗的代代相传
除了“三月三”庙会,乌江镇还有许多传统的生活习俗。玩龙灯是乌江一带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不只在乌江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玩,即使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当地群众也会玩龙灯。人们在正月十二去霸王祠焚香参拜,然后舞龙。正月十三,乌江街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两条彩色巨龙在游动,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潜入人海,一会儿摇头摆尾,一会儿直冲云霄,到元宵节达到高潮。
此外,乌江镇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除了前面提到的霸王酥、乌江烧饼等美食,这里还有许多以长江鲜鱼为原料的菜肴,如清蒸江鱼、红烧江虾等,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乌江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它既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乌江镇能够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颗皖东大地上的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