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文学院文艺部举办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诗佳网

近日,江苏大学文学院文艺部“溯愿”实践队以“乐道拾遗,薪火相传”为主题,分赴江苏、江西、贵州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五支小队分别走进江西仰山书院、苏州博物馆、龙城梳篦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及贵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在行走中触摸文化根脉,用实践诠释传承担当。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实践模式,采用“自主选题+分组探秘”形式,成员结合兴趣选定目的地后组队出发。实践过程中,大家通过线上专题分享会、图文日志等形式实时交流见闻,让文化感悟在碰撞中不断深化。

江西仰山书院的青砖黛瓦间,藏着跨越数百年的文脉记忆。队员们在规整的讲堂与藏书楼间驻足,细究清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与雕花工艺,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厘清陆九渊心学思想在此地的传播脉络。指尖拂过百年书桌的木纹,仿佛能听见昔日学子的诵读之声,对“为学之道”的理解愈发深刻。

苏州博物馆以“中而新,苏而新”的建筑风格闻名,贝聿铭将传统园林意境与现代建筑语言巧妙融合。馆内藏有吴地历代珍贵文物,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书画,从雅致的苏绣作品到精美的玉器,全方位展现了苏州地区绵延千年的文化脉络。成员们在此漫步于光影交错的庭院中,赏析文物里的吴地风情,探寻“江南文脉”的精神内核。

江苏大学文学院文艺部举办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在苏州博物馆观察文物,杨思琴 供图

龙城梳篦博物馆反映常州地区生产梳篦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工艺特点,从梳篦这一小切点反映了常州的饰品历史。在这里,成员们欣赏梳篦的不同形态,体验梳篦复杂的制作过程,感悟其中的工匠精神。

镇江博物馆坐落于西津渡古街旁,馆藏文物涵盖从商周至明清的多个时期,其中以六朝青瓷、唐宋金银器和明清书画最为知名。馆内“古代镇江”展区系统呈现了这座城市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港口的历史变迁,从春秋时期的吴国重镇到唐宋时期的漕运枢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刻理解了镇江“江河交汇”的独特文化气质。

贵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是民族交融的生动缩影。苗族银饰的錾刻纹样、布依族蜡染的图腾符号、侗族鼓楼的建筑力学……队员们在服饰、乐器、生活器物中,读懂了各民族“和而不同”的生存智慧,也见证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历史轨迹。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既当文化探寻者,也做传承宣传员。大家表示,这场跨越数省的文化之旅,不仅让沉睡的历史“活”了起来,更让青年一代的文化担当“醒”了过来。未来,文艺部将持续以实践为笔,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杨思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