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裘梦婷(中)和她的创业小伙伴。 本人供图
创业者心理压力大,年纪轻反成劣势
“我是现在项目的创始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94年出生的裘梦婷是一个以八零后为主的创业团队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因为我团队里的其他成员都比我大,而且他们都是全职在做,你不能让他们觉得‘本来就已经跟着一个小姑娘在创业,结果她还上着学不跟你们好好干。’”
裘梦婷的创业团队做的是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项目,就是现在非常热的“互联网+”。她告诉记者,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所做的是偏娱乐社交的“轻”项目,而自己所做恰恰是关于企业服务类的“重”项目,平常会直接跟各个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接触,这也给她带来了不少困扰。
“大家都在喊鼓励年轻人创业,但是真正出去感觉年轻人在年龄方面其实还是挺受歧视的。因为平常接触的人跟我年龄差距很大,长辈们会觉得年轻人经历少、经验少,做事成功率低。”
裘梦婷有时出去会把自己年龄说大一点,她苦笑道:“有的时候人家还没跟你见过面,电话里一听说你是94年的,就会觉得不靠谱。”
“创业不是年龄的问题,或许是因为90后刚刚开始接触这个新奇的世界,什么都想去尝试,但是一旦碰到了自己觉得很有价值为之一直奋斗的事时,就会明白,创业不仅要有短暂的激情,更需要在理想支撑下,长期持续的热爱。”
裘梦婷说,自己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连续三天三夜都没有入睡,每天会有无数问题萦绕在脑海里。所以创业者都要成为乐天派,要学会自我调节。
她告诉记者,创业者普遍心理压力都会很大,如果你去加一些创业者的微信,你会发现每到凌晨乃至深夜,很多人会在朋友圈里分享“心灵鸡汤”的文章。
“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坚持和乐观。因为创业真的非常辛苦,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会频繁地换项目的原因。”
两年上限,到期何去何从?
虽然政策本身并未规定休学创业期限,但教育部规定,大学本科在校期间不得超过6年,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休学上限为两年。
李申告诉记者,办理休学创业手续时,学校让他写了一份保证书,其中就规定了在休学期满结束后,主动联系教务处办理复学手续。
“如果公司发展得还不错,比如两年之后发展到了B轮、C轮的融资,但现在给你休学创业的时间到了,你该回来读书了,公司的事儿该怎么办?”对于两年期限的质疑,杨轩认为,这个制度设计本身是有一定的道理。杨轩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休学创业很多都是选择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前期,都会面临人手紧缺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就只能自己干。如果两年内还没有做上去,那可能真的是因为自身的积淀不够,需要回学校读一读书。
“大学生创业大多数就是做一个APP,正常来说可能是九死一生,一般一到两年内时间足够,两年之后项目如果真的活了下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可能不太需要这张毕业证了。”裘梦婷说。
杨轩则认为,当公司进入快车道发展的时候,读书和创业并不冲突。“你完全可以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来读一读书。很多我认识的投资人和上市公司老总,人家工作那么忙,还坚持在上MBA、EMBA,甚至有的在读博士,所以我并不觉得公司做大了就没有时间去读书了。”
政策好看落实,配套措施要跟上
“很多我认识的创业团队,在融资过程中消耗三四个月都属于正常情况,不是他们的项目不够好,而是他们认识的投资人太少了。”采访中,休学创业者普遍认为,休学本身很简单,无非就是填几张表格交上去,但之后还应有配套措施真正帮助休学创业者。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有孵化器的学校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学校连个孵化器都没有,对项目融投资的对接更是无从谈起。在学校基础工作没做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去休学创业,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杨轩说。
他建议以学校的资源去找社会上的风险投资机构,定期开一些”风投”对接会。“我相信对学校来说这并不难,但是任何一个学生去做这些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
杨轩补充道:“最关键的是我们只有两年的时间,如果以学生的个人名义去做,这中间耗费的精力太多了。”
走在休学创业路上的李申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我觉得休学创业这个政策是好的,但还是应该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真正帮助大学生去创业。如果学校仅仅鼓励休学创业,而没有后续的支持,休学创业很可能真的就成了一个指标。如果休学的时间大量地浪费在了融资,找办公室上面,其实时间会不够用。”
“学生相对而言缺乏社会关系,有再好的创意在落地过程中还是需要许多人来帮他对接。这个过程如何能有学校或者政府通过某一种形式来推动,就能缩减创业者消耗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裘梦婷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