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陶红莲菜市场,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荷花是一种中国式的感情的最好展现。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古人认定的荷花的生日,而六月也是荷花的月份,荷花就是六月的花神。荷花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与荷花结缘极早,《诗经》里常被人用来阐释古人对于荷花的认知:「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离骚》里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古时候人们就对这种植物有着深切的认识,而且已经以这种植物来隐喻一种高洁的襟怀。
莲藕可食,荷花可赏,很早的时候古人对此就有认知。莲子清淡、幽香,藕则做法多样,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一直有重要的地位。无论煮汤还是做藕盒或糖藕,都有自己独到的风味。而荷花的观赏性更是让人陶醉,有纯洁的白莲,也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红莲,它们都是在中国传统中充满意趣的。
到了东汉,佛教传入,荷花更变成了一种有独特意味的植物,成为佛教精神的一种展开,既是一种佛的境界,也是一种生命修养的象征。纯洁无瑕,有超脱于尘世的高洁之美。佛经里描写佛陀,有这样的形容:「世尊喜悦微笑,清净如初秋莲华已开。」后世从此对于荷花有了更深的寄托,荷花所象征的是精神的超越和升华,是对于世间万物更高的感悟。像曹植有名的《芙蓉赋》里有:「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荷花的高洁,如同一种美好的人格。这种文脉一直传承,也和理学结合,所以才会有周敦颐千古传诵的名文《爱莲说》。这篇文章也让周敦颐从此与荷花有了不解之缘,「出淤泥而不染」成了中国人人格精神最好的展开,这篇文章给了荷花最高的礼赞。荷花的高洁清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清雅的境界、清高的品格、清净的气质的展现。
荷花在中国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也就是采莲中所包含的浪漫诗意。采莲曲也一直是中国诗里的独特类型,很多着名诗人都有采莲曲。采莲姑娘的青春之美与荷之美一直是相映成趣的,采莲是浪漫的事情,是中国式的诗意的一部分。它不像文人高洁的精神,而是世俗的快乐和浪漫的浸染。
王昌龄有《采莲曲》二首: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两首诗写采莲女在水上荷叶荷花之间出没,就很有意趣。清人孙汝兰就在《百尺楼?采莲词》中把这隐喻成了人间的感情:「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如莲子。侬去采莲花,郎去收莲子。莲子同房各一心,郎莫如莲子。」莲花莲子在这里都是一种隐喻了。
荷花还在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里有一个角色,当年「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白莲开放,同往赏花,说出解语花的形容,这是对杨贵妃的欣赏。以花喻人,人胜于花之处在于人能解语,心心相印,这感觉还是很浪漫的。当然对于今天的女性主义,这种说法也就未必合适,当时却还是一段佳话。荷花的浪漫诗意是现世的,和那出世的高洁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是中国人情感丰富性的所在。
由秋至冬,荷花就凋落了。凋落的荷花又是一段中国式的情感来源。留得残荷听雨声,正是中国式诗意的另一面意味。宋末元初时人黄庚有《池荷》,很有启发:「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潮流会变,从春到秋,荷花也经历了从开到败的过程。只有沙鸥静静地旁观了这变化。人要对于成败得失看淡些。其实许多事没那么了不起,不过是沙鸥看到的一幕而已。做荷花还不如沙鸥来得潇洒。八大山人有名的《荷花水鸟图》也是寄寓他深沉的感慨。杨万里有一首《秋凉晚步》写秋极佳:「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意浓,但悲伤也不必,正是一点凉意,给人惬意的感受。虽然红色的荷花落了,荷叶也残了,但还有小如铜钱的荷叶新长出来,给人生命旺盛的感觉。秋的诗意也有自己绵长的韵味。荷花正是一种中国式的感情的最好的展现。
你有没有因为一句诗词太美了而想要背诵整首诗?
很多诗词都好美的。下面列出几首欣赏下……
1.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读一读,一曲新词,去年天气,夕阳西下,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独徘徊……多么简单的词语,被晏殊这么一排列,意境清新雅致。
2.《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一首古老的诗想来很多人不会拒绝她的美吧。即使不能背出全篇,一句“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可是耳熟能详的。曾经琼瑶阿姨的小说和电影《在水一方》红遍大江南北和东南亚。邓丽君同名歌曲也曾经甜美了几代人。
历代的《诗经》解,无论是说男女思念之情,还是寻觅隐逸贤者,都因为诗篇里那迷离的,凄清的意境吧。
3.《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都太美。后代的诗评家评论说:“五言之冠冕”,“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可见其在中国诗词上的地位。
这么的美的诗,作者竟然不可考,可能是汉末时期文人们的集体创作吧。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大转变的时期,文人们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现在读起来,也不免心有戚戚然。
4.苏轼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也一次苏轼和朋友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一件平常事,在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妙心,表现出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托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想来这首诗,也陪伴了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低谷迷茫时期吧。
5.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的词牌来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充满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
浩瀚诗词的海洋,无数首动听的,迷人的诗篇感动了,鼓励了,抚慰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后人是何其有幸呢。
鉴于北京突然新增肺炎患者?
6月11日至14日,北京新增确诊病例79例。首都进入非常时期。这一突发消息使北京的疫情形势突然紧张了起来。
此前北京刚刚下调风险防控等级为三级。不到1周的时间累计新增数达80例,目前北京已有丰台、大兴、西城、海淀、房山、朝阳、东城、石景山8个区发现了确诊病例。这再次给北京和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
此前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和院士多次在媒体提示广大民众要注意第2波疫情的可能性。当然北京这一次发现的及时,动作迅猛有力,应该说经过溯源隔离,会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扩散链条。
这也是北京民众和全国网友们所热切盼望的。
越是疫情突发,广大群众和网友们越要管好自己 ,不要过于紧张。
在此状况下。小编建议北京的民众不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了。一是不要给国家添乱,二是为了保护好你自身的健康安全需要。三是辽宁、河北、四川三省已经发现了与北京相关联的病例。
如你真要往外旅游的话,若外省市出台相关隔离措施的话,就会打你一个措手不及,这非常不值当。
目前辽宁省已对外发布消息,对北京市的丰台区,西城月坛街道和房山长阳镇的赴辽宁人员,分别实施隔离14天的政策要求。如果你跑到辽宁去游玩的话,那么被隔离14天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所以不去的话是最理想了。如果你非常想出去的话,一定要密切关注全国各省市的,对外发布消息。或者直接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和政策要求。如果明确的回答要隔离的话,最好还是谨慎前往,如果对方回答目前还没接到通知,但不排除的情况下,也建议暂缓停止前往。建议北京人这段时间尽量少外出各地去旅游,毕竟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接触过相关人员。另外全国各地的政策也会随时变化,如果你正好赶上了这个变化,那也可能就会面临着隔离14天、费用自己出的旅游风险。当然,如果你早已计划好外出旅游或机票早都已经订购的情况下,最好是能退则退,哪怕是损失了一点退票费用。如果你是确有必要外出的话,那么一定要认真接受当地的各项测温,如实报告,出示北京健康码等等相关的环节要求,配合当地做好疫情防控,避免发生各地政策不同而导致矛盾冲突。
总结陈词:
早前,北京已对外公布的4个较高风险地区,主要是丰台区的罗园街道、花乡和西城区的月坛街道,房山区的长阳镇。
此后6月14日,不到一天又调整为10个,丰台区花乡地区是全国唯一疫情高风险地区;北京市已有四个区10个街乡位列中风险地区,分别是:西城区月坛街道、金融街街道,丰台区西罗园街道、新村街道、太平桥街道、卢沟桥街道,房山区长阳镇,大兴区林校路街道、高米店街道、西红门地区。
以上这些地区的人员连在北京内的流动都要尽量避免和减少,更别说要外出旅游了,一旦出京很可能被隔离14天,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国家的各项疫情防控规定,不给国家添乱,就是为国家做的最大贡献。
目前北京的疫情防控进入最关键时期,需要社会各方面和你我每一个人的共同配合。
怎样种植莲藕才能提高产量?
墨脱二姐:
1
选用发标优势性强的籽白莲品种。生产藕带可充分利用三类品系,一是野生系红莲品系,这类品种一般自然生长在湖汊和港湾,野生性较强,分枝多,跑标能力强,采收的藕带时间长,产量高。但野生红莲籽实产量和地下茎藕产量低,人工栽培利用率低,一般不作为大面积的籽莲和藕莲生产栽培,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地采收藕带,一直可采收到6、7月份,不需考虑后期籽实和茎藕产量,采用收前易后的方法多生产藕带。二是观赏的花莲品系,花莲以观赏花卉为主,籽实和地下茎藕商品利用价值也低,在春季可生产藕带,夏季可观赏莲花,赏心悦目,莲花(池)田生产藕带可起到稠密疏稀的作用,有利于减少莲田花芽过密,通风、透光,壮荷壮花。三是籽白莲品系,一般人土栽培的籽白莲品系生长旺盛,发苫跑标能力强,分枝多,花盛蓬大,籽实饱满,籽实产量高。所以,籽白莲品系是以生产籽实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但地下茎藕较小,淀粉含量也低,茎藕小而生硬,食用性差,商品利用率低,人工很少挖取利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籽白莲宿根(也称座蔸莲田)田地下茎密,藕枝多和藕头密的特点,在春季生产前期生产藕带,夏秋季生产籽白莲,一举两得,同样可取到稠密疏稀的作用,还有利于后茬籽白莲的增产增收。人工籽白莲高产栽培的品种有鄂莲1号、湘莲、芙蓉莲、金芙蓉1号、太空莲3号、36号、建选17号、35号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广,易栽培,既适应莲田栽培,也适宜荒湖、鱼(塘)池、湖田、浅湖滩、沟、渠、港汊等种植。藕莲不宜生产藕带,它是以收获地下茎藕为主要目的的,否则,会降低莲藕产量,得不偿失。
2
莲田的选择。莲田要选择土质肥沃,田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松疏,水源充足,有利于莲鞭的走带跑标,这类莲田无论是前茬藕带产量和后茬籽白莲产量都较高,鱼池(塘)、湖田肥力充足,产量更高。还可利用浅湖滩、沟、渠、港肥沃的地方栽植籽白莲专门生产藕带效果更佳。
3
利用宿根(座蔸)莲田生。产藕带新栽莲田当年藕株移栽密度少,一般667㎡200株左右,芽头也少,发育生长慢,不能生产藕带。否则,采收藕带后,由于芽头有限,还会造成种藕株无头死亡,藕带也没有产量,籽白莲也绝收。藕带生产一般利用第二年或第三年的宿根莲田为宜,宿根莲田未经取藕,其藕株多,芽头密,是新植莲田的10倍以上,藕标发得早,生长也快,又能提早上市,市场差价大,每千克可售8–10元。座蔸莲一般可从4月中旬采收到5月中旬,收获时间长,产量高。不收籽白莲的湖汊港湾一直可采收致7月上中旬,667㎡产藕带可达80千克以上,产值640–800元,相当667㎡水稻的收入。专业化生产藕带的莲田省种、省肥、省药、省工、省投入,莲田年复一年可利用采收。生产籽白莲的田块,5月中旬后不宜久之采收,采收藕带后的籽白莲田要加大肥料投入和管理,就能夺得后茬籽白莲的丰产丰收。
4
莲田的管理。采收藕带的座蔸莲田冬季不能断水,否则,田间干裂,淤泥层晒硬,第二年不但不利于藕带的抽起,还影响莲藕跑标,生长速度也僈,更重要的是无法采收藕带。此外,还要防止人畜下田危害,荷杆让其自然干枯,禁止砍杆和扯杆,以免水灌入地下茎引起烂种。第二年开春后在藕苫冒出土之前,也就是3月中下旬,用人工除掉大性杂草1—2次,或放干田水,用95%草甘磷原粉100克加60%免耕乐100克兑水30千克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既除草又松土,紫背萍(红湖萍)严重的莲田亩用20%克芜踪200克兑水30千克防治,待7天后杂草茎叶发黄枯死时再复水进田。有的田水无法排干,或水源条件不方便,放后难己蓄水的莲田,可用木舗滚将全田斩一遍,既消灭了田间杂草,又松疏了土壤,然后亩用20%都.
芐可湿性粉剂50克拌细土20千克或尿素5千克全田撒施,但田间一定要保持3—5厘米的水层,对莲田的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经验的莲农先用95%草甘磷除掉莲田的恶性杂草,然后再用20%都.
芐可湿性粉剂封闭除草,效果更好。结合除草在清明节(4日5日)前后亩施12%过磷酸钙50千克,17%碳铵50千克,60%氯化钾10千克,促使莲鞭生长旺盛、粗壮、鲜嫩而洁白,有条件的莲农利用冬春时节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效果更好。
5
适时适度采收藕带。莲田浅水灌溉,有利于增加泥温,莲鞭跑标早,生长快,能提早采收。早发莲田4月上旬可采收少量的藕带,4月中旬可大量采收上市,一般4—5天采收1次,5月上中旬1—2天采收1次。藕带的采收标准选择藕苫(又称荷苫或荷笔)叶还没有展苞之前进行抽鞭,这样采收的藕带顶端头似圆尖形,叶芽没有萌动,鳞片没有开裂,抽起的当节藕带既嫩又鲜,售价好。采收的方法是,找准对象藕苫(苫笔叶没展开),右手顺着藕苫往泥下伸,直摸到苫节为止,认准藕苫节生长的前方,用食指和中指将苫前藕带扯出水面,再用母指和食指将藕苫节边的带折断洗净。
6
分级捆扎。藕带采收后分级捆扎,顶端没有开叉的标头为一级,鳞片包头破裂分叉,长出叶芽的为二级,藕带较长的,后梢比较老化的要摘除待售。市场出售时有的菜贩将藕带用卫生球或稻草洗刷白洁,然后浸泡在清水中,既白嫩又好卖。但这只适宜零售者,生产者大量批发和长途运输者不宜采用。否则藕带表皮受刷后久了易变质发黑,降低商品鲜味价值。
7
藕带采收后的田间管理。采收藕带后的莲田用铺滚轻斩一下,下茬籽白莲生产上要加大施肥量,每667㎡施45%(15—15—15)氮磷钾复合肥35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锌硼各1.5千克或17%碳铵50千克,12%过磷酸钙50千克,60%氯化钾12.5千克,锌硼各1.5千克,其它田管同常规大田。
是袁隆平教授研发的杂交水稻吗?
别看超市、农贸市场卖的大多不是杂交水稻,但其实我们许多人平常吃的,有许多都是杂交水稻,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水稻在南方为籼稻,北方为粳稻,我们一般说的杂交水稻为籼稻。粳稻不是杂交的水稻,但是也是经过驯化改良过的水稻,用一种叫全基因组分子标记选择技术的进行改良的,但是我认为和杂交是差不多的,就是用高科技对水稻全基因进行标记育种,我们常吃的东北稻花香大米就是。
首先杂交水稻最重要的还是战略意义,是为粮食危机而生。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建国初期,就面临着西方世界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观点,这个观点看是嘲笑,但对于我们国家养活十多亿人口确是挑战。
建国初期,整个国际上所有粮食贸易量2亿吨,而仅我国就需要将近2亿吨的需求,这意味着什么。要让我国的十几亿人都能解决温饱,只能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我国的许多的地方都有饥荒,许多人饿着肚子。普通的常规稻亩产400公斤左右,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如果不是袁老和许多科学家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根本就满足不了生活需求。即使现在,杂交水稻的制种种植,目前我国有150万亩左右,它的最主要作用是——制种。毕竟杂交水稻和常规稻不一样。常规稻留种就可以种植,杂交稻用收获后的种子,种植的水稻产量是很低的,甚至不一定能结穗。所以种杂交水稻,就需要购买种子,我们国家对于杂交水稻每年基本都要保持一定基数的种子。我认为现在大多数人吃的大米就是袁老的杂交水稻。我国目前水稻种植大概3000万公顷左右,其中杂交水稻种植就有1700万公顷左右,也就是说杂交水稻占比将近57%。我国2021年大米年产量2.128亿吨,其中一多半都是杂交水稻的贡献。我国14亿人每年消耗的大米也要有1.9亿吨,而我国进口的大米总量只有将近500万吨,再加上出口的200多万吨,如果仅仅只吃常规稻米,肯定满足不了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人口基数。
另外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种植那么多的杂交水稻,又不都是出口的,不还得自产自销啊。即使你不吃,那自己种的首选就是自己吃吧。虽然现在超市杂交水稻卖得少,那主要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有钱了,想吃最好的,但并不意味着都能吃上那些常规稻大米,毕竟总量在哪放着呢。
杂交水稻的口感都已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和普通常规稻已经没啥区别了。杂交水稻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对水稻口感进行改良,那时候仅仅是为了保障基本的生存需求,不至于饿肚子才是首要目的。现在的杂交水稻品牌有上百种,甚至几百种。口感已经和普通的常规稻吃着区别不大了,也就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东北大米、原阳大米、盘锦大米等等部分地区不是杂交稻。
另外在一些购物平台里就能看到许多杂交水稻米,卖得一样并不便宜,口感一样吃得好吃。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平常去饭店吃饭,商家哪能都给你吃那么多好的大米,你一样吃不出来是不是杂交稻米。再比如黑龙江每年产的大米总共也就1000多万吨,肯定供不上全国人民吃,所以你早就吃过杂交水稻了,只是不知道而已。
有些在超市卖的散米,有的不到两块钱一斤,如果不是杂交稻米才有的产量,价格能那么低吗,有的标注了,有的没有标注出来而已。回家熬个粥吃起来也没什么两样。
结语其实杂交稻米和我们说的常规稻米现在区别已经不大了,不管是从外形还是口感来说。再说杂交稻米最重要的是它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不能和外国比,如果没有杂交水稻,如果发动粮食战,那后果又是怎样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感谢袁老以及为杂交水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