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应酬说话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饭局的应酬说话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饭局的应酬说话技巧
老话说:“祸从口出”;新词曰:“饭桌尤甚”。
2015年之春,靠嘴皮子吃饭的毕福剑,终因饭桌上的嘴皮子而自砸饭碗。其实,所谓饭局,重点不在饭,而在局。真可谓“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毕姥爷”做梦也没想到,一顿饭后逗闷子的耍宝,竟让自己陷入了颠覆性的命运困局。
而此案例的警示意义,绝不是调侃不再赴约吃饭这么简单。柏杨曾指出:中国人总是感性的反思,而严重缺乏理性的反思。饭局同理。毕竟,作为中国职场人,谁都离不开饭局应酬。而能走到今天,谁也都不容易。
毕福剑的职业发展就很不容易。1959年挨饿出生的他,经历了从苦孩子、知青、军人、大学生、科考队员、摄影师、导演、制片人,再到主持人的曲折成长过程。老毕熬得好不容易,直到2006年才熬出了自己职业发展的“风口”:星光大道。十年来,星光大道让很多草根的人生路越走越宽阔。但如今,“毕姥爷”自己的职业星光大道却因为区区一顿饭而一下子暗淡了下来。
很多人都替毕福剑喊冤。其实他一点不冤。
毕福剑一点也不冤!
参加了——不该参加的饭局
不是所有的饭,都是那么好吃的。
作为一个名人,一个身处央视重要岗位的名人,当然应酬会很多。因为你有用。这个“用”,可以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忙;二可能是朋友为了炫耀,让你捧场;三是有被其他利用的价值。前两个都好说,唯独这第三个,一定要谨慎。如果在一个参加人员构成复杂的饭局上,被组织的敌对机构所利用,一但陷进去就很难自拔。商场如战场,不同利益主体的竞争,有时会在推杯换盏间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所以小心为上,谨言慎行。
没参透——娱乐时代过去了
和罗京不同,毕姥爷的演艺风格,属于娱乐路线。过去10年甚或20年,在和谐声中,这种娱乐风格占据了中国大舞台,即便央视这样的喉舌舞台。人们就在这娱乐至上的歌舞升平中陶醉着,同时各种矛盾也在积累着。然而如今,时代风向已然在变化,这种在舞台上耍宝取乐于民的“赵本山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变了,你不跟着变,就是不识时务,就难免自找倒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