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为了方便抓捕萨达姆政权的逃亡高官,特别发布了一套扑克牌通缉令。
这套扑克牌通缉令在全世界范围内相当有名。根据牌面的大小,人们多多少少能够区分萨达姆政权中哪些是核心人物,哪些又是边缘人物。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的伊拉克著名官员都登上了扑克牌通缉令。比如萨达姆政权的新闻部长萨哈夫,虽然没有在通缉令中出现,但其名字却响彻世界。那么,为什么萨哈夫会在世界上拥有很大名气呢?
(萨哈夫)
首先我们要知道,萨哈夫绝对算是萨达姆政权中的一个异类。
自萨达姆统治以来,伊拉克都是由逊尼派穆斯林来统治。绝大部分的政府高官,都是萨达姆从故乡提克里特带出来并一手培植的。但偏偏萨哈夫却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他和萨达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自从1963年加入社会复兴党以来,萨哈夫就辞掉了英语教师的工作,专心地干革命。
这也就意味着,萨哈夫能在逊尼派林立的萨达姆政权中担当重任,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老资历。
在萨达姆当政后,萨哈夫先后担任了伊拉克广播官员,驻缅甸、瑞典等国大使等一些外务工作。1992年,他甚至接替了有“萨达姆喉舌”之称的阿齐兹外交部长的职务。一直到2001年,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公然在报纸上批评萨哈夫后,萨哈夫才被萨达姆降为新闻部长。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萨哈夫几乎每天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而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萨哈夫的新闻发布会又被称为“萨哈夫秀”。每当他出现在电视上,阿拉伯人民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地听萨哈夫讲述伊拉克的局势。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
比如在2003年4月3日,西方媒体大肆报道“美军兵临伊拉克城下”。紧接着萨哈夫就面无表情地出现在电视上,镇定地嘲讽西方媒体的报道。他说:“美军在伊拉克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伊拉克人民将会用子弹和鞋子来欢迎他们。”
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里,用鞋子打人,是一种极其不尊重的行为。萨哈夫要用鞋子欢迎美国人,自然是得到了一片喝彩。
所以每当人们因局势而焦虑时,萨哈夫一本正经地嘲笑美国人,就成了伊拉克人民舒缓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也是“萨哈夫秀”在阿拉伯国家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国媒体曾专门对萨哈夫使用的词汇进行了统计。像“蠢货”“歹徒”“小丑”这些略显庸俗的字眼,成了萨哈夫使用得最频繁的词语。美国媒体因此讽刺伊拉克称,让一个没有文化和教养的人出任新闻部长,伊拉克确实是一个失败的国家。
而当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来询问萨哈夫时,他却仍然淡定地回答道:“非常抱歉,我今天才意识到,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轰炸我们人民的罪犯,显然是侮辱了这些词语。”
(遭到突袭的巴格达)
4月7日,当美军已经来到巴格达总统府前之时,萨哈夫竟然在距离前线几百米的地方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炮弹持续的爆炸声中,萨哈夫首先安抚记者,告诉他们巴格达是绝对安全的。之后,萨哈夫又不经意间玩起了“空城计”,透露出了“巴格达是一个大陷阱”这样一个信息。
这条信息经过媒体的报道,登上了全世界报纸的头条。为了验证信息的真实性,美军甚至将推行行动停止了整整一天。
而就在萨哈夫频繁出现在镜头前,不断发射唇枪舌剑时,萨达姆政权中的一众高官,却早已卷着被子逃走了。
此时终于有人发现,萨哈夫原来是萨达姆政权中一个孤立的个体。他的表情永远保持着镇定,就像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而他的每段发言,总有一个能够刺激到美军或是鼓舞到伊拉克人民的爆点。
因此有人大胆推测,萨哈夫不过是萨达姆政权推出来吸引火力,好让众人顺利逃走的角色。他的一举一动,包括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的。当然,对于这件事,萨哈夫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正面进行回应。
不久后,美军正式占领巴格达。萨哈夫随即通过媒体发声,表示自己已经向美军投降,正在接受审问。
几个月后,西方媒体报道称,萨哈夫被美军无罪释放。此事之后,便再也没有萨哈夫的消息传出。
直到最近几年,才有知情者在网络上透露称,萨哈夫一家目前定居在阿联酋。萨哈夫正打算将自己与美军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出版呢。
(参考资料:《沙漠枭雄萨达姆和他的王国》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