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解码关中沃土 感知时代脉动”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大荔县。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网讯(记者 杨大君)9月16日至17日,“解码关中沃土 感知时代脉动”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素有“三秦通衢”的大荔县。 采访团先后探访了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大荔展览馆、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丰图义仓、陕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全方位领略了大荔县在特色产业升级、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采访团的首站来到了大荔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引入先进分拣包装设备、打造品牌化营销体系,有效提升了当地冬枣、苹果、高石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水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更通过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显著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年收购销售冬枣5000吨以上。
这里只是大荔特色水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荔展览馆与丰图义仓展现厚重历史底蕴
要读懂大荔,必先了解其历史。采访团随后参观了大荔展览馆。该馆为综合性展览馆,涵盖博物馆、档案馆、城市规划馆等功能,展览馆展陈分为两层,一二层建筑面积共约5300㎡,主要展现大荔的人文历史、发展建设和未来规划。
馆内丰富的文物史料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系统梳理了大荔从古至今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和发展成就,生动展现了大荔作为关中东部重要节点城市的深厚文化积淀。
而作为大荔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采访团自然不会错过“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这座建于清代的民间储粮仓库,以其宏大的规模、巧妙的设计和坚固的构造闻名于世,至今仍保存完好,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工匠精神的结晶。大荔作为农业大县“丰年储粮、灾年赈济”的民生传统也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东城街道畅家村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走进东城街道畅家村,村庄道路整洁,庭院优美,村落别具韵味,处处展现着乡村振兴的精致与用心。采访团参观了畅家乡村振兴馆,馆内丰富的实物陈列、图文影像与数字化展示,系统呈现了畅家村的历史变迁、发展历程与振兴成果。
雨幕中,采访团来到了毗邻的大荔豆腐文化体验馆,豆香从古朴的建筑中飘出,与秋雨的清新气息交织在一起。馆内,采访团成员兴致勃勃地体验石磨磨豆、滤浆等古法工艺;隔窗望去,泽瑞豆业现代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正高速运转。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在此完美交融。
据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介绍,畅家村从发展西瓜、冬枣、甜瓜等瓜果特色产业,到布局豆腐厂、宣传“豆腐文化”,逐步形成“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特色企业”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泽瑞豆业年收入净利润超100万元。”
通过“环境整治+产业振兴”的组合拳,畅家村实现了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深刻蜕变。一个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活、人文之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构筑绿色发展屏障
发展的同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大荔县深入人心。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陕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水域广阔,芦苇荡漾,飞鸟翔集,构成了关中东部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
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业务股长马林介绍,将持续“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方针,持续扩大水源涵养,保护候鸟栖息地,助力湿地焕发生机。
朝邑湿地的发展之路,正是大荔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体现。
从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到承载历史的文化地标,从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到生机盎然的自然湿地,采访团在大荔县感知到了这座关中县城强劲的发展脉动。它既深耕于肥沃的土地,从传统农业中挖掘出现代价值;又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守护着宝贵的生态资源。大荔县正以其创新探索和扎实实践,在关中平原上谱写着一曲产业兴、人文美、生态好的发展新乐章。
采访团探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记者 杨大君 摄
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冬枣智能分拣设备。记者 杨大君 摄
工人们在分拣包装大荔冬枣。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展览馆。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展览馆。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展览馆。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在大荔豆腐文化体验馆了解古法工艺及豆腐产品。记者 杨大君 摄
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介绍畅家村的发展历程。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丰图义仓。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丰图义仓。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记者 杨大君 摄
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业务股长马林介绍朝邑湿地保护情况。记者 杨大君 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