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结尾

诗佳网

 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资料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学习资料

出 题 格 式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

答 题 角 度

2024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结尾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2024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结尾

小 说 结 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有伏笔。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其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

如《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如: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地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分析】“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必 背 模 板

2024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结尾

小说结尾作用

(1)小说的结局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答题角度】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

【答题角度】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

【答题角度】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答题角度】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024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结尾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利奴羊

红 柯

屠夫走到羊跟前,羊们齐刷刷抬起头,异口同声“咩——”叫起来。屠夫一眼认出头羊,毫不客气地拎起来,就像出门人拎自己的包。刀子又轻又快。刀刃像哨子,在屠夫手里响着。刀子像深水里的鱼发出哗哗的搏击声。刀子左右飞动,越飞越快,整个羊发出骤雨般的轰响,仿佛两架钢琴在里边演奏。

村里的女人们不敢看被请来杀过年羊的屠夫宰羊,她们跑回林带里去,跟活羊待在一起,不停地摸羊脑袋抱羊脖子。羊会咩咩叫,她们不会。她们会说话,说啥呢?说啥羊都听不懂。

屠夫朝这边走过来,脸跟石头砸的一样没表情,女人和羊都静悄悄的,屠夫那张没表情的石头脸把她们吓住了。屠夫顺手一牵,羊就轻飘飘跟他走。

羊全垮了,全崩溃了,当屠夫走过来时,它们嘴里发不出声音,眼泪汪汪地看着屠夫。有那么一只羊,当屠夫把它摁到屠案上时,它竟然跳下来跪在屠夫跟前。大家目瞪口呆。一般屠夫遇到这种场面,便会丢下刀子,扬长而去,另谋职业。但这只绝顶聪明的羊看走了眼,这个屠夫只愣一下,就把神收住了。屠夫绝不走神,他要把活做完。收尾活儿又快又猛,刀子跟闪电似的,白晃晃的亮光在羊身上晃几下,羊就变成了一堆鲜嫩的红肉。

屠夫意犹未尽,他还要去林带。林带里还有一只羊,躲在女人堆里。那只羊自己走出来。它之所以落在后面,是因为它最小,另一个原因是它不合群;前边那十四只是新疆细毛羊,这一只是美利奴羊。美利奴羊既不哀号也不下跪,连眼泪都没有;它眼睛里只有光,一种很柔和很绵软的带着茸毛的亮光,朝屠夫忽闪几下,转身走开,一直走出林带,走向青草地。

大家围上来要截住美利奴羊,屠夫说:“它饿了,让它吃饱。”

美利奴羊穿过林带和麦地,往南边的草地走去。在麦地的尽头,牧草从平缓的长坡绵延到奎屯河,美利奴羊走进深草就再也不动了,大家只能看见一个白点,风吹草动,才露出羊的大半,草聚在一起,羊就不见了。有女人小声说:“这羊是吓呆了,动都不动,哪有这样吃草的羊。”回答的声音更高:“快要死了能吃多少,叫你吃你能吃多少?”

屠夫走的时候把刀子也带上了。他踩着麦地,麦子还没有长出来,地皮又嫩又软,美利奴羊踩出的蹄印很小,只有酒盅那么大,但很深,有些蹄印里还露出了麦种。一溜羊蹄印非但没有损伤麦地,反而使地显得平和、绵软而高贵。

麦地那边的草被割光了。屠夫的腿脚在草丛里发出厚重的刷刷声,只有那些长着大嘴巴、大舌头、宽牙床的大牲畜,吃草时才发出这么雄壮而缓慢的刷刷声。屠夫在牧草里走了好多年了,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地听到过牧草的响动,也从来没有这么为自己结实有力的腿脚而自豪过。

他看到了那只美利奴羊。他只看到它的大尾巴和背,后来他看到羊的侧面,脑袋、脖子和身子。屠夫有一双好眼睛,他的瞳光穿过白绒绒的皮毛,在羊的筋肉间流动;红肉、白骨、黄筋,青沉沉的血管和饱满的腑脏,闪射出一片冰凉的光芒,从他的额头穿过。世界趋于澄明。他的天眼开了。那双不听话的腿把他带到美利奴羊跟前,羊静静地看着牧草,它有一个黑黝黝的嘴巴,可它不吃草,嘴巴、鼻子、眼睛、耳朵全都沉浸在牧草所散发的寂静中。

美利奴羊是一种新品种,刚推广的时候他就认识它们了。他蹲下去,再高的汉子只要蹲下去,就会跟羊一样高。他看到美利奴羊特有的双眼皮,眼皮一片青黛,那种带着茸毛的瞳光就从那里边流出来,跟泉眼里的水一样流得很远很远。美利奴羊就用这种清纯的、泉水般的目光凝注牧草和屠夫,屠夫感到自己也成了草。人跟草一样,即使在寂静中,也会有一种内在的旋律在回荡。

他的身体里响了一下,声音很大,麦地那边的人都能听见。他栽倒时手和膝盖着地,刀子扎进沙土,连柄都进去了。他望着比他高的羊。

他仿佛才认识这只羊。

他爬起来,走出深草区。走到空旷的草茬地带,此像溺水的人回到岸上。他告诉大家:那是只神羊,杀不了的。他没给大家讲他膝盖落地的事情,可他的神情是这样的。

(取材于谢冕的同名散文)

小说开篇写屠夫杀羊,结尾写屠夫不杀美利奴羊,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表现屠夫高超的技艺。开篇写屠夫杀羊的情节,表现了屠夫屠宰技艺的高超。②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开篇、结尾都写与羊有关的情节,首尾照应,使情节更加紧凑、完整。③通过对比,表现屠夫的思想变化。促使屠夫不杀美利奴羊的原因是这只羊本身体现出来的高贵的生命特点,通过屠夫不杀羊的情节,表现了屠夫对生命的欣赏和尊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