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检融合,南宁海关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按照总署党委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要求,提出“对标总署部署要求、对标全国海关先进,打造一个具有广西特色的先进海关管理体系,建设一支过硬的海关队伍”的目标。在落实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南宁海关经广泛论证、调查研究,提出了“6+14”政务保障和综合业务重点项目改革,通过提升关区业务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一条具有南关特色的边关治理新路。“6+14”项改革既是南宁海关解放思想、主动改革、自我加压的务实举措,也是创新实践、破解监管难题、对标先进关区追赶的现实行动。南宁海关的改革初心是坚决的,推进改革决心是坚定的,可以概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先进,高标准地推进改革。
广西是全国海陆空口岸类型齐全的省区,但对比先进地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改革之初,南宁海关就将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在改革中,将高标准要求贯穿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2018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行动中,南宁海关按照总署部署完成了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但我们没有仅仅满足自身的进步,按照自治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精神,南宁海关党委提出要对照先进关区通关时长,自我加压,比如在海运通关环节,我们进行北部湾通关时长百日攻坚,全力推动钦、北、防海关信息化建设,对海关通关环节一一梳理,自我剖析,通过人员优化流程优化,迅速缩小与先进海关的差距,形成南宁海关的亮点。今年总署党委出台了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1年要实现智慧海关基本建成,到2025年要全面实现智慧海关。南宁海关党委认为,南宁海关辖区虽然处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但决不能拖全国海关的后腿,我们要与全国海关一道同步实现“智慧海关”的目标。在今年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调动全关区对标“智慧海关”,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论证,制订了南宁海关三年科技规划。比如,我们提出要在海关边境贸易信息化应用创新领域在全国海关系统保持领先地位。今年1月21日,南宁海关边境贸易信息化应用创新实验室挂牌成立,在全国海关率先完成创新实验室实体化运作。实验室聘请4名国内高校教授为特聘专家,与7家高水平科技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组建集海关、高校、IT企业三方联合的创新实验室科研团队44人。实验室牵头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海关监管系统,系统一期于今年3月份上线,实现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甘肃五省市海关监管数据互联共享,是全国海关首个由直属海关牵头建设的跨关区数据共享类关级项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