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49岁的刘仕蓉在茶地里用右手飞快地掐着绿色的嫩芽,大约20秒就把手心中摘满的嫩芽放到挂在身前的竹兜里。这里是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海拔680米,放眼望去,梯形的茶田赏心悦目。在刘仕蓉的身后,三个身穿红色党员志愿者马甲,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人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青杠坪的两个第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缺少水源,只能靠天吃饭的青杠坪村便开始从雅安引进老川茶和云南大叶茶,我们村是洪雅县第一个开始种植茶叶的。”青杠坪村的支书王顺告诉记者。
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
“我们也是最早和浙江茶商合作手工茶的,缘于青杠坪的茶叶出芽早,产量高,外地茶商云集当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青杠坪的手工茶便通过浙江茶商的营销渠道卖向了全国,那时候很多市面上的碧螺春其实都是洪雅产出的。”王顺向记者介绍,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村里走出一条生态茶叶发展之路,种茶、采茶、制茶已经成为每一个青杠坪村村民最基本的技能,现在全村596户家家都种植茶叶,全村拥有茶叶种植面积1.05万亩,每亩茶地每年净收益5000元以上,采茶的工钱是3元/斤,一天一个人大约可以采50斤鲜茶,挣到150元。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3582元。
“因为气候的因素,今年茶叶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相信今年村民的收入会大大超过去年。”王顺开心地说。
从3000元到150万元
宽敞的村级公路旁边,在一家叫雅林茶厂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台机器不停地运转,熟练的技师在设备面前专注地工作着。厂子的负责人白成林快言快语地和记者交流着:“我们是从1992年开始办厂的,最初的设备是一台价值3000元的平板锅,现在厂里的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烘干机等设备加在一起最少也投了150万元以上。这几天一直在收现,昨天收了20多万元,今天可能要拿40万元出来。”在厂里,白成林抓了一把刚刚制好的新茶放在玻璃杯里,开水泡过,汤色清碧,茶叶匀整,香气持久,滋味清爽。
帮助茶农采摘
雅林茶厂的由小到大、茁壮成长是洪雅县茶叶产业拔节生长的一个缩影。茶叶作为洪雅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近年来,洪雅县加快推进茶叶转型升级,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运行模式,打造高山生态茶品牌,积极探索“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当前,该县茶园达30万亩,年产鲜叶14万吨、干茶3.53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中国茶业百强县;有机茶园达1.88万亩,居蜀中之冠,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被誉为“中国最佳生态茶园”。
电力人是茶乡的贴心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