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初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人口数据以来,人口负增长”是一个持续的热门话题。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新中国在1961年以后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虽然少子化老龄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现的全球现象,并非新鲜事,相比其他国家的生育率下降均经过较长周期,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尤为急迫——尤其是考虑到2015年中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可积极的生育政策未能延缓少子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财经》杂志最新的8月刊封面专题便聚焦少子化困境。
点击上图,购买本期杂志。
本期杂志首先从产业角度,为你呈现产科、母婴消费和幼儿园行业受到的冲击。也会为你介绍不同国家为了鼓励生育所制定的纷繁复杂的政策,它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为养育孩子减负。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到不少科学家正在试图开发的人造子宫,我们会带你回顾过去半个世纪人类在生育技术领域的探索,辅助生育的各种技术一直在为女性的权益争取更多空间。
但人们为什么选择生或者不生?我们也采访了3位情况各不相同的年轻人,他们的发言会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生育观背后折射出的是更多元的生活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个人选择。
产业
——直面低生育率
许多生意和服务都与人口变动相关联。本文会为你呈现低生育率对产科、母婴消费和幼儿园已经造成的影响,以及这些行业从业者的应对方式。
妇产医院正在试图扩展与生育相关的医疗服务,几乎每一位产科医生都提到了自己未来工作的“精细化”倾向。类似的,母婴消费行业的公司同样期望依靠“精细化”和“消费升级”。而一些曾经习惯了市场供不应求的幼儿园,面对当下的招生压力,也开始学着走出去“找孩子”。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自述
——三个普通人的生育抉择
人们为什么选择生,或者不生?我们采访了3位情况各不相同的年轻人。他们的选择也许会启发你再次思考生育的意义。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政策
——为生育减负
在2021年,全球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在减少。“不愿生孩子”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鼓励生育也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归纳了全球各地,诸如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了鼓励生育而制定的纷繁复杂的政策,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养育孩子减负。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技术
——生育技术简史:从试管婴儿到人造子宫
从冷冻卵子,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从卵巢移植,到不少科学家正在试图开发的人造子宫,我们带你回顾过去半个世纪的生育技术史,这也是女性获得更多生育自主权的历史。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全球
——日本的少子化难题
从1992年日本内阁府在《国民生活白皮书》里第一次提出“少子化”这个概念算起,日本已连续31年呈现少子化趋势。
从策略内容来看,1990年代的日本少子化策略仍然集中在育儿支援领域,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从“育儿支援”与“工作与育儿两立”两个角度入手推进策略。到2010年代后半期,策略开始延伸到结婚问题、地方创生、幼儿教育等多个领域。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访谈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数字问题
我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以及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蓉聊了聊,邀请他们从人口结构、社会福利和宏观经济政策等不同层面来分析当下的人口现状。
在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等热词和不同的计量数据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这是我们对两位访谈对象提出的共同问题。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番外
——当“打工人”变老
少子化、老龄化、年轻劳动力短缺这三个相互交织的趋势,共同折射出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本文从建筑行业和餐饮业的几个案例切入,带你一窥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面对的问题。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除了以上封面专题,在本期杂志中你还可以看到:
研报
——飞鹤如何起飞
飞鹤核心业务结构简单,主攻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液态奶、营养品等其他业务占比较低。因而,资本市场对于这家奶粉公司的估值,也反映了母婴市场的变化。
为了融资,飞鹤2003年在美股上市,挺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又因为融资困难于2013年私有化退市。2018年,飞鹤收购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业务,次年完成港交所上市。2019年,飞鹤以11.1%的市占率首次成为国内市场额第一的奶粉企业。
不过,飞鹤虽然用20年时间飞出了改制“泥潭”、信任“泥潭”,但又撞上了新的时代难题。2022年营收、利润同时下降,飞鹤的说法是中国内地出生率下降,以及为追求产品新鲜度主动降低核心产品“星飞帆”的渠道库存所致。
本期的研报会为你介绍飞鹤这家颇具代表性的国产奶粉的“回血”历程,以及它正在面对的难题。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大公司
——单飞的阿里大文娱
今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实行“1+6+N”的新一轮组织结构调整,其中的“6”指的就是将云智能、淘宝天猫、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和大文娱变为充分自主经营的六大业务集团,成立自己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具备条件的各业务集团和公司,在未来拥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但做得不好的公司,有可能走向“自生自灭”的结局。
菜鸟、盒马和阿里云陆续提出了各自的IPO计划,文娱集团则是目前阿里六大集团里在募资进展上最“安静”的一家。
从2013年收购虾米开始,借助并购手段,阿里在文娱产业的投入长达10年之久,集纳了在线音乐、视频网站、电影发行、网文、游戏等一系列文娱产品,产品矩阵几乎涵盖了“文娱”这个标签之下的所有能想到的互联网应用。
然而,阿里文娱集团的现状又是典型的 “大而不强”——如果将阿里收购来的每个产品放回各自细分领域,大多算不上是头部应用。事实上,这些产品被收购之初,都还是彼时业内颇有竞争力的产品。直到交到阿里这家电商企业的手中,它们似乎都在渐渐失去对其 各自垂直赛道的独立判断,业务发展的重心都身不由己地转到了如何让自己“对阿里的主业有价值”这件事上。
长期活在“减负”的阴影下一味求稳,只会在竞争中掉队。此番单飞,对阿里文娱集团而言意味着背水一战。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one more thing
生还是不生,年轻人怎么算账?
围绕本期8月刊的主题,我们将会于8月13日(本周日)下午,在LAUNCH SPACE首发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A21栋 场景实验室 )举办一场读者沙龙,杂志封面主创团队会和读者朋友们面对面聊聊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育话题。
活动详细信息和报名方式见明日推文。期待与你见面!
本期杂志因受华北暴雨影响,部分城市可能会延迟配送,望谅解。
本期《第一财经》杂志更多内容:
编者的话:
少子化时代,突然来临
有故事:
产业/ 直面低生育率
自述 / 三个普通人的生育抉择
政策 / 为生育减负
技术 / 生育技术简史:从试管婴儿到人造子宫
全球 / 日本的少子化难题
访谈 / 王广州:生育数字之外,更应该关注中国人口的结构性矛盾
访谈 / 陈蓉:给予经济支持,不如做好育儿服务
番外 / 当“打工人”变老
有研究:
大公司 / 单飞的阿里大文娱
职场 / 互联网人,和公司一起出海
研报 / 飞鹤如何起飞全球 / 比水还便宜?美国零售商们清仓“失宠”的百威昕蓝
全球 / 为什么汽车维修变得如此昂贵
有态度: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下一个市场还会是中国
万事达卡首席营销与传播官兼医疗部门总裁 / 全球旅游业价值的20%来自大中华区
崔鹏 / 幽灵儿童和合成谬误
赵慧 / 太不吉卜力,但很宫崎骏
Farhad Manjoo / 人工智能会让PS变得极其简单,甚至过于简单了
王俊煜 / 无尽的创造力等待被释放
有腔调:
设计/ 房车改造流行,DIY设计潮流复星
话题 / 把小孩当做情绪出口,建议你也坐小孩那桌
看世界 / 卡斯村马帮行走笔记 / 朱英豪
读书笔记 / 印度陷阱 / 黄湘
世间事 / 平行线 / 富大人
十问 / 陈明昊:干点不靠运气的事儿
2023年金字招牌大调查已经启动啦,
识别下图二维码参与投票还有机会赢大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