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化工安全案例分析
某市开发区内的星辰化工厂主要生产高分子聚合物,
2025
12
21
时许,三号反应釜发生剧烈爆炸。当时正值夜班交接,爆炸冲击波造成控制室
玻璃全部碎裂,
名操作工被碎片划伤,大量有毒气体泄漏导致周边两公里内
居民紧急疏散。消防部门耗时八小时才完全控制火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三千
万。
事故调查组调取设备运行日志发现,反应釜温度传感器在事发前
72
小时已
出现数据漂移现象,中控屏幕显示温度比实际值低
40
℃。操作工王某某在交接
班时未执行双人复核制度,误判温度处于安全范围。经实验室检测,反应釜内
残留物存在异常聚合反应产物,证实工艺参数失控导致物料分解。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三个漏洞: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由
72
学时压缩至
24
时,应急处置演练停留在桌面推演阶段;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连续三年未落实,
关键阀门腐蚀超标仍在使用;夜间值班制度形同虚设,事发时安全工程师在宿
舍休息。当地应急管理局执法记录显示,该企业去年四次安全检查均以生产任
务重为由拒绝深度排查。
从技术层面看,该型号反应釜的连锁保护装置存在设计缺陷,温度、压力、
流量参数未能实现动态联锁。行业标准《
HG/T
20549
2025
》第
5.2.3
条明确规
定聚合反应设备必须配备三级联锁系统,但企业设备仍在使用
2018
年安装的双
级联锁装置。
车间布局违反《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第
8.1.2
条关于疏散通道的设
置要求,物料堆放占用防火间距达
1.8
米。事故发生时,东南侧安全通道被临
时存放的原料桶堵塞,延误了初期灭火时机。
周边居民反映,该企业近半年频繁出现不明气体泄漏,但环境监测数据在
政府网站始终显示正常。调查组调取企业自行监测记录发现,固定式气体检测
仪存在长达五个月的校准过期情况,手持式检测仪电池仓锈蚀无法开机。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在事发前三个月刚通过年审。
审核机构提供的记录显示,现场审核仅抽查了行政办公室文件,未进入生产区
域核查设备状况。这种形式主义认证暴露出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监管盲区。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
,建议同类企业建立设
备健康档案系统,对超过设计寿命
50%
的关键设备实施每周专项点检。推行智
能巡检系统,为反应釜加装光纤光栅温度传感阵列,实现每平方厘米的实时热
场监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