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杀与不杀的戏码,真的分得清吗?
2006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绞死”了。结果还没等人们松口气,社区里炸开了锅。什么真假萨达姆、绞死了六个还没轮到本尊……这事让人觉得比连续剧还玄乎。妻子和情人出来发声,非说那死的不是萨达姆。美国人这下抹不开面子了——到底绞死了个替身,还是本尊?里面水有多深,只有替身梅哈伊勒心里最清楚。
这位梅哈伊勒,可不是啥特务,一开始就是个普通小伙,日子平平淡淡,家里有口热饭,有个贤惠的老婆,孩子也懂事。讲真,要不是萨达姆挑上他,他可能这辈子也跟天下大多数人一样,活在热闹之外。然而有些事就是天降的一棍子。80年代初,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照例去上班,路上还想着晚上买点牛肉回家给孩子炖汤。结果,被几个人当街夹带走了,等他醒过来,脚底下的地毯软得都不像话,面前却坐着伊拉克最权势的人——萨达姆。
你要问我是怎么知道这种感觉的,其实僵着腿也能想象——梅哈伊勒当场愣了,心里头肯定翻江倒海。偏偏对方还直接讲明了:“你长得和我像,来给我当个替身吧。”这世间风头人物,总得防着人暗地里来一刀,萨达姆活得久,也跟狐狸一样滑头——找几个像自己的,关键时刻让外人搞不清谁是谁。这事儿在伊拉克都快传成了茶余饭后的段子,梅哈伊勒自己小时候还能拿这张脸骄傲一阵,谁想到真成为灾祸。
但再骄傲也轮不到他做主啊。梅哈伊勒当时心里恨得牙痒痒,可人家萨达姆手底下有的是办法,家里人也早就被摸了门道——不答应?那老母亲要受苦,老婆孩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失踪”。你说人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怎么选?多数人,哪怕脾气再硬,家人一被抓到威胁点上,也就软下来了。
于是,天翻地覆的生活开始了。首先一通动刀子把梅哈伊勒的脸修得更像本尊,每天练习走路,说话,吃饭,甚至连抽烟的动作都要和萨达姆一模一样。外头细雨蒙蒙的时候,他要去研究萨达姆怎么皱眉;天气热了,又琢磨自己手汗是不是和萨达姆的习惯一样多。你不要小瞧这种模仿,有时就像整个灵魂都当了别人的影子。梅哈伊勒后来回忆,自己连做梦和醒着都分不清自己是谁。
培训不光是给人瞧着像那么简单,最后的一关,得混进萨达姆家里跟家人吃饭。如果一个亲姐都没有发现破绽,那才能真的顶包出去。换句话说,“考核”之后,梅哈伊勒就变得——嗯,怎么说——连自己都快相信自己是萨达姆了。你见过演员入戏深,可这样活着,是另一种煎熬。
大家都以为当替身能风风光光,穿好料西装、吃皇家大餐。但实际咋样?真的是披着别人的脸,做着别人的事,天晓得哪一天就得替人挡上一颗子弹。萨达姆的敌人太多了,不只是美国,还包括一堆伊拉克国内外、左边右边的仇家,什么政变、刺杀、炸药包,好莱坞都拍不出来的剧情,在他的周围成天上演。在外人看来,萨达姆像只老狐狸,府邸修了八十多座,每天住不同的房子,行踪神秘。可你真要靠着这些日子过下来,心里不悬着,没人信。
梅哈伊勒的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他第一次被派出去,是去医院慰问士兵。说实在话,那稿子他背得比考试还熟。最开始,每个细节都紧张得发抖,后来,甚至连那一抹“总统的微笑”都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来。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也在风口浪尖,活成了风景里的人物。
但天大地大,没人能当主角当得过头。梅哈伊勒后来遭遇刺杀,手里沾了血才明白,这局里自己不过是棋子,是让子弹偏离真正目标的挡箭牌。有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对方活捉,他没办法,只好坦白自己不是本尊 ——结果人家愣是调查半天,确认身份,放他一条生路。跑回来,还没喘口气,消息传出,萨达姆直接对他的妻儿动手,报复得极狠。那时候大概没什么希望了。你说,这种仇,砸进了心窝里。
而后,梅哈伊勒再也不信天下有善意。他干脆藏在自己伤口里,努力找机会翻身。当时在医院,碰上个护士女生叫索菲亚,两人小心翼翼地试探,就像街头川流里溜进了一道缝隙。人跟人只要命运有交集,有时三言两语就能把心结开。梅哈伊勒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索菲亚,对方也没犹豫,帮着搭桥,联络上了外部的人 ——美国中情局。
那些年萨达姆为什么能神出鬼没、打不死,外界各种传言,都源于他这套替身、傀儡的伎俩。美国人听了这些内部消息才恍然大悟:原来抓了半天,总是抓到假的。等到局势彻底变化,2003年,大兵开进伊拉克,把那些地堡、府邸搜了个底朝天。这才靠DNA比对,终于锁定了萨达姆本尊。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萨达姆绞刑,梅哈伊勒获救。索菲亚把他带去了美国,两人在异乡开始新生活。你说这事算圆满吗?其实,梅哈伊勒一辈子的影子,早就有一部分还是萨达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命运,已经被随意切割。
至于那些坚持“萨达姆没死”的人,比如妻子和情人,他们见过太多张梅哈伊勒这样的脸,早混淆了真假。究竟最后那根吊绳上的是谁?其实,别人都不敢多说一嘴。我们总说历史是干净的,其实亲历者心里,恐怕永远残留着疑问。萨达姆究竟有多难杀?或许这问题根本破不了。每个人的脸,背后都藏着别人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