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出活力,创新赢未来。一直以来,吴江日报社深入贯彻“报纸立社、新闻亮社、人才兴社、经营强社、多元展社”的总思路,全力培育和建设“求真、创新、协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加快推进全媒体新闻宣传事业和多元化文化传媒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有作为、有担当、有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吴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做强主业,多元拓展,构建主流媒体集群传播效应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渗透,特别是新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一报独大”的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闻宣传正面临着全新的媒体变革,需要有新思维、新平台、新突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宣传始终是报社最亮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最好的特色、最强的实力,做大做强新闻主业,始终是报社一切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提出“亲近——源于本土、好看”的新闻理念,着力加强策划创新,立足吴江写吴江,跳出吴江看吴江,使新闻主业牢牢成为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
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狠抓平台体系建设,奋力抢占优质传播资源。目前,吴江日报社形成了报纸——都市社区报、盛泽周报两份主题专版类子报;杂志——《现代领导》、《乐居吴江》;图书出版——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吴江办事处编辑出版了100多本精品书籍,并在新华书店首创“吴报传媒图书专柜”;网络——吴江新闻网连续4年上榜全国百强新闻网站;论坛——东太湖论坛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网络论坛;手机报群——吴江手机报、纳税人手机报、吴江网络舆情专报;微博群——乐居吴江杂志、苏州吴江发布、吴江日报、吴江新闻网4个官方微博;移动手机、移动视频、微电影、微访谈、移动采编云平台、二维码应用系统、党报阅报栏、户外流媒体等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全媒体模式,构建起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的“海陆空”立体化传播格局,一个新闻事件通过N种传播渠道,不同渠道又可叠加并扩大传播效果,形成了新闻宣传的规模效应,产生了1+1>2的良好效果,成功实现从吴江日报到吴报传媒的转型升级。
勇于担当,有效释放正能量,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
新闻宣传绝不仅仅是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人物,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传播主流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直以来,我们努力打造自己的百年“吴报传媒梦”,其中最重要的根基就是要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旋律、舆论主方向、民意主基调,做有社会担当、有时代引领精神的媒体人。我们反对盲目“抢独家”,反对不顾社会主流价值的报道,始终高扬主流和公益两大旗帜,以公信力为主流媒体的最大担当。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家在苏州·乐居吴江”为主题的吴报传媒主流文化体系,以一个个公益活动,引领和传递社会正能量,打造了新闻助学、年画宝宝、“太湖星”小记者社教成长成才工程、市民读者健康顾问团、“暖冬行动”大走访、吴江网络歌手大赛、吴报传媒系列文化评选、主题式大型特刊服务、“看魅力城乡、看文明成果”万人赏美、吴江旅游秀金陵等品牌活动。我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报道和树立了“最美女会计”、“最美公交司机”、“水晶球男孩”倪振威、“最牛救人哥”、“三创三争”先进人物崔根良、十大好母亲、百名孝儿女等一大批模范典型人物,努力传递正能量,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我们以匡扶社会正义、增进民生幸福为重要担当,推出了《真相调查》、《民生聚焦》、《百姓人物》、《悦读书香》、《周末故事会》、《风中的感动》、《城市微文明》等一系列栏目和版面,以主流媒体的声音引领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融合互动,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主流媒体社会影响力
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复杂多样,受制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差异,新闻信息传递形成了“缓、深、全”和“快、短、杂”两种不同风格,逐渐产生了以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体制内舆论场和以网络论坛为主体的民间舆论场,两大舆论场既分化又交织,既对峙又融合,分分合合,使社会舆论生态环境越来越复杂。正视这两个舆论场的存在,科学认识它们间的矛盾,协调处理好它们间的关系,是新时期媒体人的责任,也是跳不过的职务命题,既是我们的担当,也是我们的幸运和历练 。
吴江日报社新媒体事业建设起步较早,成效比较显著,目前已形成了以吴江新闻网为中心、东太湖论坛为互动平台,手机报、微博群、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多元化传播平台体系。其中吴江新闻网连续4年上榜全国百强新闻网站,东太湖论坛成为苏州网络新闻发言人,以及吴江网络问政、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监督平台,注册用户超13万,日均发帖600多条,可以说吴江新闻网、东太湖论坛已成为吴江网络舆情的重要传播场所,和以吴江日报为主体的体制内舆论场交相呼应,并立天下。我们推出《民生效能热线》、《新闻发言人专区》、《新闻报料》、《江城民生》、《报网互动》、《新媒体体验》等频道或栏目,充分发挥好东太湖论坛的民意收集、舆论引导和沟通联系作用,把吴江市民的期盼、关注、想法,引导和消化在本地网络论坛上,把吴江党委政府部门的解释、措施、承诺等及时就近落实,切实打通两大舆论场,做到新媒体舆论场“主流化”,体制内舆论场“亲民化”。
以人为本,思想创新,着力打造过硬新闻人才队伍
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来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才来做精做优。我们把建设一支精于新闻、善于经营、勤于管理的全能型、高素质吴江报人队伍,作为报社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相信,只有每个新闻人的内心强大、能力过硬,才能推动吴报传媒事业百年远航。
加强人才队伍思想理念建设。经过多年磨炼,逐步形成了吴报传媒的人文建设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实现了报社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合力格局。我们确立了“116工程”的内核发展理念:一条发展思路,即深入贯彻“报纸立社、新闻亮社、人才兴社、经营强社、多元展社”的总思路。一个新闻理念,即创树并大力践行“亲近——源于本土、好看”的新闻理念。六项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党性原则;二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三是坚持新闻宣传和报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原则;四是坚持策划创新原则,发扬“亮剑精神”,敢于探索,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五是坚持多元拓展原则,以新闻主业为龙头,加快报业多元发展;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原则,一切工作和事业由报社全体同仁共创,一切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报人共享。我们创新提出并全力培育和建设“求真、创新、协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响亮提出“以新闻事业为耀,为职业荣誉而战”的吴江报人行动誓言口号。
加强教育培训和活动管理。我们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创新活动。设立“记者书屋”,推出“悦读成长·携手并进”全员读书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培训活动、“人在职场,我是记者——励志名言”征集活动、“敬业·爱岗·感恩”主题演讲活动、“正视能力不足,常思本领恐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创新推出“听道讲坛”活动,开展优秀部门、优秀个人、优秀全媒体记者、优秀创新案例的“四大优秀评选工程”,开展比创新思路、比策划活动、比亮点工作、比业绩贡献的“四比竞赛”活动;与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全面合作,设立吴报传媒奖助学金,挂牌“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系吴江日报社总编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