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共甘肃省教育工委、甘肃省教育厅委托,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进行了考察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质询等方式,重点对学校更名的可行性论证、学校党建、校园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学位点授权、重点实验室、到账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获奖、基本办学条件等情况,对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进行了全面核查,现就考察评估有关情况形成如下意见。
一、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的必要性
(一)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推进法治甘肃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甘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加快建设法治甘肃。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有利于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依法治省和建设法治甘肃的需要。
(二)是更好地培养服务国家治疆治藏治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通道,在西部地区居于“座中连六”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不仅是中东部联结西北、西南的枢纽,也是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战略纵深区。甘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省内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与社会稳定,也关系到西部整体建设发展与战略地位的巩固,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战略利益。甘肃政法学院始自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终紧盯国家战略需要,累计输送各类人才7万余人,已经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安全稳定的坚定守护者。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服务西部的优质生源,培养更多具有西部情怀、甘于为西部边疆地区稳定发展奉献青春的优秀学子;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水平专家,围绕民族文化、边疆安全和法治建设开展相关研究,形成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西部边疆安全稳定、繁荣富强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更有效地提高学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贡献度的客观需要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点,在保障国家安全、边疆稳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培养一批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法治人才,不仅是提升甘肃法治建设服务水平、推进法治甘肃建设进程、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需要,也是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地区团结的需要,对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交流与合作、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提升学校开放办学的层次与水平,扩大学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有利于学校在更高层次和平台上与沿线国家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学生来校学习,培养更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层次国际化法治人才。
(四)是切实优化甘肃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促进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十三五”时期以来,甘肃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但受历史、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甘肃高等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办学层次低、办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补齐高等教育发展短板的任务十分艰巨。截止2017年底,全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817所,冠名大学的414所,占比51%。甘肃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5所,冠名大学的只有6所,占比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全国冠名大学的政法类院校仅有6所,甘、青、宁、新四省区尚无冠名大学的政法类高校。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不仅有利于优化甘肃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类型结构,改善甘肃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现状,提高甘肃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法学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提升政法类高校整体办学层次和水平。
二、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的可行性
(一)学校已具备更名甘肃政法大学的条件
甘肃政法学院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066.58亩,全日制在校生11021人,其中本科生10145人,硕士研究生876人,硕士研究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95%;专任教师总数633人,生师比为17.41:1;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以及省级重点学科3个,34个本科专业。学校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计7117.27万元,年均1423.45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校舍建筑面积39.77万平方米,生均36.08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85万平方米,生均15.2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910.12万元,生均6269.96元。现有纸质图书126.31万册,生均115册。目前,甘肃政法学院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已达到教育《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相关指标要求。
(二)学校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首批“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校围绕公安专业学生岗位实战能力需求,先后建立36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与甘肃省14个市州公安局建立校局合作关系,在广东等省公安部门建立实习基地16个,构建了贴近公安实战需求,实验、实训、实习、实战有机结合的公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先后建成“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省级鉴定机构1个,“法医物证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群体”省级科研团队1个,“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省高校协同创新团队1个。在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置司法鉴定二级学科1个,并在诉讼法学二级学科下设置物证技术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方向2个。已形成以法学学科为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学科为特色学科,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育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更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央有关部委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甘肃政法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在“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教育部批准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甘肃政法学院,公安部原边防局将学校确定为边防部队接受地方院校大学生重点院校,中国法学会专门致函全力支持学校更名大学工作等。近五年,中央财政为学校投入专项资金2.75亿元,甘肃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73亿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201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划拨793.21亩土地用于学校新校区建设。2017年,《甘肃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将“甘肃政法学院更名大学”列为“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从政策扶持、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土地划拨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省政府将学校兰州新区新校区建设列入省重大项目。2019年,省上计划安排6亿元专项建设资金支持新校区建设。这些重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学校更名大学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建议甘肃政法学院党委、校领导班子,对更名大学进行专项细化,列出各项指标优化完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靠实部门主体责任,全力确保更名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建议甘肃政法学院对申报材料涉及的文字表述、数据支撑、逻辑关系、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对照考察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有关整改问题,尽快优化完善论证报告和有关支撑材料。
三是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建议甘肃政法学院再次对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等核心指标,再做全面的查漏补缺,及时解决问题,做好迎接国家考察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考察评估结论
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通过此次考察评估,总体认为,甘肃政法学院已具备更名甘肃政法大学的基本条件,一致同意提请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审议甘肃政法学院更名甘肃政法大学申报设置事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