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诗佳网

在去哪儿购票被打“闷包”?

李女士告诉记者,5月21日她在去哪儿买的机票,每张含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税是709元。如果按照平台标示的这个价格,两张应为1418元。可是在支付的时候,她实际支付了1514元。

“我打电话找平台客服。客服回复说是因为我在下单时购买了‘周边产品’。可是我似乎没有勾选所谓的‘周边产品’。我进入去哪儿的页面,输入成都到北京的飞行区间,平台就按最低价到最高价的顺序给我推荐机票。我当然会挑性价比较高的机票购买。于是就选了平台推荐的靠前的票种。我本无心,平台有意,我买票时不可能留下什么证据。我说我没有勾选,但票是我确认的,钱是我付的呀。所以经客服那么一说,我也怀疑是不是自己失误勾选了呢?”

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5月29日,李女士打算再买两张从北京飞回成都的机票时,打开去哪儿页面,输入飞行区间,页面上推荐的机票还是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这一次,李女士留心了,点开详情细细地看,发现价格较低的机票都绑定了所谓的‘周边产品’。而且,无论你购买哪种类型的机票,在支付的时候,平台都会默认勾选或者优先推荐“有保障”选项。这样一来,消费总金额就比实际机票价格贵很多。超低的机票折扣,消费者根本没法享受。

见此情景,李女士录屏留证。

记者看到,李女士选了576元的成人票,明细为:套餐价(含机票和旅行券)458元,机建50元,燃油20元,退票保障48元。两张机票优惠2元后,页面显示金额为1150元。

李女士决定取消退票保障,页面出现提示缺乏出行保险,下面3个红色X:“无出行保险为您保驾护航;若发生旅行意外等损失自行承担;若发生航班取消、延误等损失自行承担。”李女士点了“放弃保障”之后,立即转入付款页面。让李女士惊讶的是,金额竟然由1150元变为1228元。也就是说,放弃保障之后,费用更高。

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李女士以为是系统错误,于是重新操作一遍,但情况还是前面那样。

“我就找客服,客服回复我说,他们的产品设计就这样。我无可奈何,只好到别的平台去订票了。既然是平台的产品设计问题,那么我5月21日购票,就不存在我自己错误勾选了‘无忧退’之类的周边产品,而是被去哪儿打了‘闷包’。”

平台回应:

相关做法符合行业惯例

针对李女士的说法,去哪儿的工作人员肖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平台不存在“捆绑销售”问题。如果李女士是误购,出行前按规则可以退款;如果已经出行,她这是第一次遇到此类情况,平台出于用户体验也可以退款。

“平台不存在捆绑销售,在预定界面,各类产品报价均有展示,附加产品包的价格、权益都有明细标注,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目前各大OTA平台、航司官方小程序都是这样展示的。附加产品在实际消耗前可以联系客服退订,该消费者已与客服联系,并成功退订。目前,平台仍在针对消费者的反馈改进页面展示,欢迎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

肖先生从他们的平台页面截图举例向记者解释说,这趟航班机票的“几种产品都有展示,附加包用橘黄色圈出来了,应该比较醒目了,不存在勾选。”

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记者看到,李女士购买的机票“产品”下面的确有两行字带橘黄底色,内容为“退票保障48元”,包含的服务明细有退票补贴手续费、爱奇艺会员、航后返现5元、50元接送机抵用券。

其他机票“产品”带的“附加包”也都有橘黄底色,以示突出。

肖先生说,目前他们已经给消费者李女士退款了,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让客服给她回电。他们的平台展示页面也是不断改进的,也欢迎李女士提出建议。

李女士说,她5月21日购买机票以及5月29日录屏的时候,去哪儿页面还是同一航班展示多种价格组合,比如600元的“裸票”,500元的“优惠套餐”。

“他们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展示低价假象。没看明白附加包的意思,买下这种‘产品’后,总价比‘裸票’更高。当时我浏览该平台时,看到他们以‘旅行套餐(含旅行券)’等模糊术语替代具体价格拆分,未显著说明附加包内容及不可开具行程单的限制,也是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他所谓的低价票一定是放在最前面,系统似乎优先推荐低价票,但是低价票强制搭载的‘周边产品’价格没有算进消费总价,这就是障眼法。而且付费的时候,系统会默认推荐‘有保障’。消费者有时候点快了,或者人脸识别付款,钱就给出去了。”

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李女士说,在她跟去哪儿平台多次交涉后,平台已经退还了她两份48元的“退票保障”。

“我们年轻人知道怎么跟平台交涉,换作老年人,手机都用不利索,哪里会跟平台沟通?遇到这样的事,只好自认了。作为消费者我可以理解企业要盈利,但是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不要踩着规则的bug给消费者添堵。”

记者调查:

也有平台不带任何“附加包”

在今年“3·15”期间,《申度新闻》报道了市民刘先生在“智行火车票”平台上购买了一张从桂林飞往西安的机票,原价560元。根据订单页面显示,其中机票(特惠套餐)价格为490元,机建、燃油70元,另外还被自动勾选了30.9元的“无忧保障出行宝。而航旅纵横上,同一航班的机票价格是260元。

“智行火车票”平台客服也承认,机票价格确实为260元,但是刘先生购买的是特惠套餐,该套餐是组合出售,无法单独拆开售卖,也无法在购买时选择勾选,或取消勾选。

跟在去哪儿买机票的李女士一样,如果不要“退票保障”,就无法购买这个套餐里面的低价机票。

类似投诉不少。消费者普遍反映,部分第三方平台以低价揽客,但是如果不购买他们打包了“周边产品”的套餐,根本就买不到他们标榜的低价票。

李女士说,这些第三方平台把套路藏在套餐里。无论是否用底色字提示,或者引导“见详情”,目的都一样,就是让消费者多掏钱。

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家民航和铁路等正规平台的售票系统里,机票价格里都没有“周边产品”或者“附加包”。

一张机票多出48元,不买附加包没法享受优惠?消费者质疑“捆绑销售”,去哪儿回应

在航旅纵横APP,记者选了6月12日北京到上海的的航段。日期下面是该平台的“官方保障:无加价、无捆绑、无套路”承诺。平台也有类似的“商旅推荐”,用浅紫色标在机票信息下面,服务内容包括前排选座、优先登机、更多积分等。进入订票页面,可以看到同一航班不同的价格,每一项收费,每一项权益,都开列得清清楚楚。机票+套餐专区售卖机票+酒店套餐。价格和服务明细很详细,消费者一目了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价格的机票,享受不同的服务。

在12306平台,记者也选了6月12日北京到上海的的航段,平台直接按票价从低到高展示。首推航班为东航MU5100航班,经济舱3.2折,写明票价不含税。进入订票页面,该航班经济舱根据舱位不同,有三种票价。页面提示,684元机票为新客专享。所有机票“产品”都没有“附加包”,干干净净,没有套路,没有误解。

不过,记者另外浏览了几家旅游票务APP,这些平台都搭售“周边产品”。去哪儿用橘黄底色标在“产品”下面,成为“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的平台将这些“细节”折叠在“详情”里面,行业术语比较多。

律师观点:

消费者尽量货比三家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李达律师表示,虽然《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航空公司直销机票以及第三方平台代销机票都作了规定,但是第三方平台都规避了对他们不利的条款。消费者在这些平台购买机票时,尽量多对比几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最高的机票。

李律师说,具体到李女士购买机票的这件事上,平台的做法并没有违反相关法规。他们本来就是第三方机构,不是航空公司直接的售票平台。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附加一些“周边产品”,如果无法取消,消费者可以直接去航空公司买票,也可选择到其他平台去购买。李律师说,他经常出差,通常是先在某平台选航班看价格,觉得不合适,就去对应的这个航空公司购买。

“平台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搞捆绑销售。很多人着急赶路,没细看,觉得价格价格差不了太多,还有保障,就下单了,就被他们钻了空子。对消费者来说,平台就侵害了他们的知情权。正如去哪儿的工作人员说的,他们的确实告知了消费者,有‘附加包’,只不过告知得没那么明显。虽然他们说了,用了带底色的字体,但实际上这个告知并没有特别明显,意思也不特别明确。”

李律师说,平台还有一点做得比较生硬,就是消费者选择低价机票的时候,平台的产品就默认选购“附加包”;如果要取消,就不能购买这个套餐里面的低价机票。这就给消费者捆绑销售的印象。

“现在购买机票的渠道很多,消费者在购票时多看看,多比较。这些第三方平台的存在,反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的机票信息,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