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诗佳网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呼吁了很多次的张信哲新专辑终于来了,这两年歌迷不停在线催专的场面,也可以暂停一段时间了。

而在这张新专辑正式上线后,我也很冷静地想了想,其实张信哲的上一张专辑《就懂了》,不过也就是在四年之前发行的。以张信哲的乐坛履历,不说和他同期的歌手,甚至好多比他出道时间更短的歌手,现如今五六年、七八年,甚至十几年不发新专辑,也是习以为常、不在少数。

所以,为什么大家偏偏不放过张信哲呢(包括我)?这才四年时间,就一直不停催催催,以至于催出一种心理暗示,感觉《就懂了》是至少六七年前的专辑了。这也只能说,一个歌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他的歌迷欲望和胆子也越大!

而这次新专辑《属于》上线后,有些人听得很过瘾,有些人则觉得张信哲“变了”,变得和自己印象中的“情歌王子”有些不一样了。

其实在很多时候,“情歌王子”确实成了张信哲给予我们的某种“规训”,这是他的风格、这是他的优点、这是他的标签,这也成了歌迷受众的束缚。而很多时候,歌手本人也会越来越依赖于这样的风格,最终和歌迷达成某种事业默契,各自满意、皆大欢喜。

这种默契,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舒适圈。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但虽然在谈吐上,张信哲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不过在骨子里他却一直是棱角分明,甚至是很有个性锋芒的。比如这几年在《中国梦之声》里和太一等年轻歌手的合作,《有歌2024》里参与的《山鬼》,第二季《天赐的声音》里参与的《动情祭》,以及《明明》OST里翻唱崔健的《假行僧》,乃至更早的1998年“梦想成真”北京站上翻唱“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等等,都可以听到张信哲在音乐塑造上的多重可能性,以及他多向的音乐野心。

而在专辑层面,《空出来的时间》里的《你会为我犯错吗》,《就懂了》里的《在不在》等等,同样是突破“情歌王子”标签的作品,尤其是上张专辑《就懂了》,整张专辑都有着一种非常现代化、欧陆化的听感,即使是情歌也有更精致的氛围、巧妙的律动和立体的色彩。

有了对张信哲的基本了解,《属于》这张新专辑就不在意料之外了,虽然这张专辑在音乐上的跨度,确实超过了一般歌迷四年时间所能达到的审美更新升级速度。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歌手领着歌迷走,这样的歌手怎能让人不爱?并且说走咱就走!

这次新专辑里我最早听到的歌曲是《共犯》,当时也是在“未来式演唱会”绍兴站的现场。记得之后和哲哥的聊天中,他还因为过于替歌迷着想,所以隐隐有些担忧这首歌曲会不会有人接受不了,我告诉他放心,至少在我的社媒评论区,大家的反应只有惊喜和惊艳,而没有任何惊吓。

共犯由我同样很喜欢的新生代乐团“理想混蛋”成员创作,并由哲哥多年的搭档、也是Rocker出身的李振权担任制作。不用提醒大家这是一首摇滚作品,这首作品的意义,其实是在摇滚乐的框架之中,同样体现出了摇滚内核,而不是披着摇滚风格外衣的简单曲风尝试。

这首《共犯》的内核,就是通过作品形成发问,一边是旁观和沉默,一边是自省和发声,我们到底在这个世界扮演了什么角色,有没有成为很多事件中的“共犯”?其实我更希望这首作品,未来能在短视频里形成二创,让二创不再仅仅只是为了感官的愉悦和搞怪,而是能通过作品形成正向的同频共振。

听《共犯》,拒绝共犯!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张信哲这次的新专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整个创作阵容,并不是那种行业模板化的顶配几件套,但从效果来看,这些作品的优质,又证明了张信哲在选歌审美和眼光上的独到(当然也包括哲哥自己的创作)。

开场曲《为靠近而远离》来自余荃斌这个我都快要忘记的唱作人,电子+世界音乐的编曲氛围,再加上音乐剧般非套路化的旋律和吟唱,整首作品艺术气息浓郁。而近与远的二元哲学命题,同样赋予作品以一种深度,结合音乐的浩瀚与星际感,也可以说让感官与灵魂都变得深邃了。

《属于我们的故事》在我听来,更像是属于张信哲的“草东”,虽然是Grunge风格,但张信哲的发声习惯,其实并没有因为风格而改变,这其实也是一直以来张信哲很有意思的一点。不管是什么风格,他的演绎一直不会为改变而改变,于是在这样一首作品里,就可以听到经典阿哲声线和经典Grunge风格融合之下的差异感,同中求异、异中有同,这也是属于阿哲的摇滚故事。

另外还有一些我特别推荐的歌:电子民谣的《戒了》,虚实交替的声线,非常很好地体现出那种内拉拉扯的挣扎;《这世的名字》来自唐汉霄的作品,也是这张专辑里最为东方古典的作品,五声旋律加钢琴、军鼓加小号,国风向的歌曲因此也被演绎跨越古今的意象。据说这首歌曲的MV是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拍摄的,别说这个场景的西方结构、东方内蕴,恰恰就是这首歌曲最佳的意境呈现。不知道未来这里会不会成为哲哥歌迷的音乐朝圣地,在这里拍下属于自己的《这世的名字》,属于自己的记忆。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在《有歌2024》的《鲸落》里,和张信哲有过合作的宋瑀哲,这次也为他写了《万语千言》,一首简单的民谣小品,我特别爱的是那段飘逸的副歌,也是绕梁这个词的既视感。和薛之谦合作的《你不是一个人》,当张信哲的清澈明亮和薛之谦醇厚诚挚的声音相逢,也提供了一种属于兄弟间的情谊和情义心声,未来一定会成为KTV里双男声歌曲的高点播率歌曲。

专辑还有一首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就是由专辑企划何启弘老师填词的闽南语作品《皱纹写字》。张信哲的闽南语作品虽然远不如国语那么多,但他唱过的《爱如潮水》闽南语版,包括《有歌2024》上用闽南语唱《阿嬷》,都是足够叫人惊艳的。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这首写给、唱给哲哥母亲的作品,张信哲唱得朦胧、梦幻,仿佛带人进入岁月的深处,而在这样的氛围里,情感的诚挚也以一种更沉浸的方式体现出来。这里不是情歌里那种明确的爱恨,而是感恩、温暖、理解、包容等等多重复杂的情绪,听来更让人觉得百转千回、无比动容。尤其是何老师用“皱纹写字”作为歌名,仿佛一把文艺的剑,瞬间就扎到了人心。

情歌当然也有,《守候》和《或许只有我看见》就是很哲式的情歌,它们和专辑别的作品并不矛盾,它们是张信哲的音乐内核,而在音乐上的实验与探索,则可以看成是一种外延。他是守候者,也是冒险者,在音乐里有家有远方,两种可能、皆大欢喜。

对于张信哲,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所以,对很多歌手来讲,走不走出舒适区似乎是一个选择题,而对张信哲来讲,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可以成为问题的问题,舒适是张信哲,走出舒适是更好的张信哲。而对于张信哲,我真的可以说,我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既要又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