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健康中原建设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我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原建设的重要安排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亮眼成绩单辉煌新征程
人民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的一番介绍,一份亮眼的“十三五”健康中原建设成绩单令人倍感欣慰——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7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4.35‰、5.91‰、10.46/10万降至3.21‰、4.67‰、9.27/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6.73%提高到26.76%,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健康资源供给不断增加。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71张、执业(助理)医师2.78人、注册护士3.06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0%、32.4%和41%。
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达到74元,比2015年增加34元,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发展较快,现有医养结合机构344所、床位5.2万张,婴幼儿托育机构2616个、托位10.9万个。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药品和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由520种增加到685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实施,药品价格持续降低。
此外,我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覆盖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覆盖率“三个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两个90%”目标,有效保障了全省162.1万因病致贫人口全部脱贫。
中原要出彩,健康中原必须先出彩。阚全程表示,“十四五”时期,健康中原建设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健康中原行动为引领,从预防、治疗、控费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让老百姓少生病、看好病、少花钱。
推进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工程、县域“三所医院”提标扩能工程、人才科技生态系统工程等“十大工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原建设提质提速。
让更多“家门口”医院强起来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十三五”期间,我省创建了心血管、儿童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了心血管、神经疾病等15个省级医学中心,推动了105个县(市)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家门口”医院强起来,更多城乡居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指引”。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再争创呼吸、神经疾病等3至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完善省级医学中心专业类别,规划设置6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谢李广说道。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关键。谢李广表示,未来五年,我省将积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把承担着全省70%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的县域医疗抓好。具体来说,将通过持续推进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疾控系统发挥专业优势,坚守防疫一线,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措施,维护了“硬核河南”的良好形象。
省卫健委副主任黄红霞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守牢公共卫生安全底线。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对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入境人员隔离场所、定点医院等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加快新冠疫苗接种,争取6月底覆盖人口的40%,年底前覆盖总人口的70-80%,尽快形成免疫屏障。
二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在“十四五”末,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癌症、慢阻肺、糖尿病防治网络,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心脑血管疾病1小时黄金急救圈,每个县至少有1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三是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整合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监督职能,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分级分类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创新医防结合,强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能,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四是持续提升疾控服务能力。着力培养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流调、实验室检测人员。健全疾控体系人才培养、准入、使用、待遇、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活力。
爱国卫生运动是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法宝。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公共卫生设施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化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全省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到2025年,实现省级及以上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打造健康细胞不少于3000个;到2025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到23%以下。”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延军说。
擦亮中医药特色品牌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新的指示、提出新的要求,令广大中医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这体现党中央了对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厚爱和支持,体现了对民族复兴和人民健康的高度关心重视。”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智民说道,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河南省中医院创建中医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好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
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所有三级中医医院和70%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化康复科,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
同时,还要加强机构管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以基础管理、中医特色“双核心指标”为核心的管理评价制度,强化中医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发挥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带教示范作用,培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优秀临床人才。办好仲景书院和仲景学堂。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专业,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
坚持守正创新。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传承创新平台。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支持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成果推广,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
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当地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擦亮仲景品牌,以医圣祠为核心,建好仲景文化地标。通过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中医区域医疗高地、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措施厚植中医优势;同时,还要通过加快张仲景健康城建设、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等措施做强健康产业,不断擦亮仲景特色品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