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介绍了一组标点符号的新用法,引得众网友大量转发。近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其实这些新用法也不算“新”,它们来自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标点符号用法》。随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多数市民不知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版《标点符号用法》虽已实施两年多,许多市民却并不了解。当日,记者分别在学校门口、大街上、商场、体育馆等地方随机采访了40多位包括工人、白领、学生等不同阶层的市民,34位市民表示不知道标点符号的新用法。“什么时候的事情,我们不知道。”“标点符号还可以这样用,开玩笑吧?”“我是一名文字编辑,我们一般还是用传统的标点符号,新用法我们知道但是不用,因为用了,市民以为我们出错了。”市民张先生说。
记者发现,在传统的书籍上、电视上很少能看到标点符号的新用法,但是在电脑上和手机上却经常看到。
标点符号新用法普及不够
“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昨天和同事因为引号可不可以分段使用的问题争论不休,同事认为前引号在第一段,后引号在第二段可以这么用,我认为不可以,你说可不可以这么用?”市民张女士问记者。
记者和张女士一同查阅标点符号用法后发现,2012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张女士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表示,她上学的时候标点符号不可以这样使用的,虽然从事的是文字工作,但是标点符号新用法确实不知道。
营坊道小学五年级学生兰欣欣告诉记者,老师从来没有教他们标点符号的新用法,也不知道叹号、问号可以三联用。就此事,记者采访了我市一所中学的刘姓语文老师。刘老师表示,标点符号新用法的普及不够,人们根本不知道,老师即使知道也不怎么告诉孩子,因为考试不考标点符号,孩子们还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其他知识上。
这些标点符号,你用对了吗?
问号和叹号最多可用3个,表达语气强烈
记者注意到,根据新版《标点符号用法》,问号增加了两条基本用法: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也就是说“???”表示疑问的语气最重;另一条用法是作为标号表达存疑或不详,如“马致远(1250?—1321)”。
类似的还有叹号,在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值得一提的是,问号和叹号还可以“混搭”,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写作“?!”)。
“两本书”之间不用顿号
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如(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如:(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波浪线可表示起止
记者了解到,人们用波浪线比较随意,其实,“~”有规范用法,也就是在“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时,比如“25~30g”。
各种括号的用法也有明确界限
如六角括号“〔〕”多用于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被注释的词语等;方头括号“”多用在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