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杰丁主
内容提要: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自身的独特性赢得了老百姓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因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深受观众的欢迎。但随着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行业步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民生新闻节目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节目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主持播报方式,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点,然后从生活化播报、评论式播报、段子式播报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创新策略,然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民生新闻;主持播报;创新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传播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随着新媒体的繁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对此,民生新闻节目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融媒体新要求,不断创新主持播报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观众对民生新闻节目的需求。
一、什么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即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闻线索,采制而成的当代新闻,多以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就业、教育、分配等话题为新闻内容,利用电视、网络等先进传播手段,发挥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互动性等优势,拉近媒体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20世纪90年代,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后改名《第七日》)就已有了民生新闻的特征,是国内最早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一。2000年后,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推出大量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像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推出的《拉呱》,青海卫视推出的《电视晚报》,甘肃卫视推出的《百姓有话说》等。这类民生新闻节目不同于时政新闻类电视新闻,将关注点从“国计”转向“民生”,以老百姓身边事、关心事、稀奇事为主要素材,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通过记者现场采访、跟踪调查等方式采编和制作新闻,勾勒老百姓生活全景,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
(一)平民化。“平民化”是民生新闻的核心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平民化的新闻内容。如《12道民生考题待解》,民生新闻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拆迁等十二个部分。可以说,民生新闻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着手,把老百姓生活与国家大政方针联系起来,关注老百姓生活状态的改善。二是平民化的新闻视角。民生新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用老百姓的眼光去看待和解读新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看问题、处理问题,把新闻的“政治色彩”降到最低,使新闻“接地气”,从而拉近媒体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三是平民化的新闻主体。时政类新闻报道多以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为主体,而民生新闻则将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使得新闻报道转向“民本位”。
(二)服务化。服务民生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功能,这体现在:一是沟通民众与政府。民生新闻从民生角度报道新闻,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既是党的政策落地的监督员,也是向党和政府反馈民生信息的情报员,更是调节政府与老百姓关系的调解员。二是传播正能量。民生新闻反映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以事件类报道为主,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会让观众有所收获,如改变观众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帮助观众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或增强观众的防范意识等,是对公众“有用”的新闻。三是解决民众生活难题。民生新闻媒体都会收到大量投诉、咨询、求助等信息,这是民生新闻线索来源,民生新闻也由此了解老百姓存在的困难,并通过媒体的影响力促成各类事件的解决,起到服务弱势群体、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三)区域化。我国各地区风土人情差异极大,各地民生新闻节目也多以本地人和事为关注重点,带有强烈的地方特征,不同地区的民生新闻内容也是无法克隆的。各地民生新闻的发展不但不会引起同质化传播的恶性竞争,反而能形成民生新闻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新形势下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创新策略
民生新闻以反映老百姓生活为主要内容,其播报也多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播报方法:
(一)运用生活化播报,使民生新闻更贴近生活。一是我国很早就有生活化播报的先例。在20世纪,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就已开始探索和应用生活化播报方式,例如,在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本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一改过去那种规范严肃的播报方式,而是采取和蔼、亲切的播报方式,快速拉近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观众的喜爱。在2006年6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朝闻天下》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自然清新的播报方式,在态度、用语方面更加“接地气”,广受观众好评。但在一些民生新闻的播报中,部分主持人对播报方式的运用还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生活化播报方式的巨大优势。
二是通过生活化播报提高民生新闻互动性。民生新闻主要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通过生活化播报更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共鸣,使民生新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民生新闻节目可借鉴新媒体互动性的特点,增强节目与老百姓之间的互动性,让老百姓产生参与其中的感觉。例如,安徽广播电视台2003年7月开播的《第一时间》大型民生新闻栏目,以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等特点赢得了观众的广泛欢迎和赞扬,稳居当地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二)运用评论式播报,使民生新闻特点更鲜明。一是评论式播报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评论式播报主要是指主持人通过精简化、口语化形式点评新闻。与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相比,评论式播报具有更灵活、更轻松的优势,可为观众营造出轻松、平等的氛围。例如,鲁豫很早就在《凤凰早班车》新闻节目中运用了评论式播报方式,通过朴实、平和的语言,讲述和点评新闻内容,创新且拓宽了新闻节目播报的方式。此后,我国很多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运用评论式播报,如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新闻联播》等都增加了新闻评述板块。白岩松在主持的《新闻1+1》中,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多方位、深层次评述,语言易懂平实,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
二是评论式播报应契合民生新闻地域性特点。与其他新闻节目相比,民生新闻地域性更强,主持人在运用评论式播报方式时无需过于规范严肃,但也不能完全采用随意性语言进行表达。主持人的评论式播报语言是将语言进行美化和加工过的“口语”,既不像日常口语那样随性,也不像传统播报语言那样具有冰冷感和距离感。例如,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了《特别关注》节目,主持人不但是栏目记者,还是节目编辑,通过亲自采访当地发生的新闻并进行编辑,在评论时更加言之有物,使观众感同身受,在新闻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采取口语化的方式进行点评,很多评论来源于本人的深刻感悟,该节目荣获了2012年度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广播栏目十强”的荣誉称号。
(三)运用段子式播报,使民生新闻节目更幽默。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大部分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是距离感十足、不苟言笑的,而朱广权在2017年1月26日的新闻节目中,运用讲段子的方式回答了网友关于电视台放假的提问,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该事件一度在互联网上盛传,受到了大家的热议。朱广权从此就以段子式播报方式作为了节目主持的风格,利用讲段子方式播报新闻事件,有效增强了新闻节目的魅力,例如,“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你若发奋写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你若不发奋写作业,便会遇到包青天”等等。又如,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甚至组成了“央视BOYS”,以段子式的播报主持赢得受众青睐,甚至有了“段子手”的称号。
在以往,播报新闻需要不苟言笑,正襟危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闻播报方式转变得更加亲民、更接地气了,不再局限于程式化的播报和宣讲。段子式播报一般用于严肃性不强的民生新闻事件,不仅可以更贴近热点事件,还可以有效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不但能满足国家对新闻节目的相关要求和规范,还可以增强民生新闻的幽默感,为创新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渠道。
(四)语言精辟、精炼,把握好舆论导向。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资讯充斥网络平台,大多数受众每时每刻都被海量信息包围,资讯过剩、垃圾信息过多成为网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民生新闻主持人在播报时,务必语言精练,突出重点。
以新闻导语为例,新闻导语要将新闻时间、地点、主要内容都交代清楚,让观众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例如,“今天上午高新区发生了一起有害气体泄漏事故”,二十个字就将新闻信息概括出来,观众很快就抓住了新闻重点。另外,新闻导语要能抓住观众的关注点,让观众产生追踪下去的欲望。例如,“今日下午,两个熊孩子骑着扭扭车上了高速公路”,这条简短的导语立刻就能引起观众的好奇:骑扭扭车的孩子往往才两三岁,是怎么上高速公路的?这两个孩子有没有发生危险?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在哪里?等等。通过简短的新闻导语,既点出了新闻重点,又让观众迫切想要了解前因后果,更愿意去看新闻。
最后,民生新闻的播报也要体现导向性,弘扬正能量。例如,“一位老人在雨中摔倒后,竟然没有一位路人上去帮忙,但有路人报警,待警察前来处理”。这条新闻要反映怎样的基调?是鼓励路人报警吗?还是批判路人冷漠?主持人在播报时,应体现这样的思想:“我们理解路人怕连累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并不鼓励这么做,因为社会整体上是风清气正的,碰瓷讹人只是极少数的个案。”这样的播报方式,表达出社会上的正能量依旧存在,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信任,但也要互相包容,从而传达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新形势下创新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保障措施
(一)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范围。民生新闻报道的对象不但包括城市居民,还应包括农民群众。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应将老百姓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都记录下来,描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全景。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新闻媒体更多地将报道对象局限于城市居民身上,很少关注数量庞大的城市农民工和农民群体。这不但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和农民群体缺失话语权,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民生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因此,民生新闻栏目应将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改善农民生活、体现农村建设和生活等内容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线索和素材,并进行深入挖掘,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拓宽民生新闻宣传报道的空间,达到关心、关注城市农民工和农民群体的目的,为城市农民工和农民群体提供更多话语权,更好地提高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二)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播报品质。要想让观众更加喜爱民生新闻节目,就要对老百姓广泛关心的交通设施、教育收费、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高度关注,这些内容都是民生新闻的亮点内容。同时,主持人不能走进误区,认为只要是贴近就是通俗,仅体现民众生活里的奇闻怪事或繁琐小事,让医疗事故、家长里短、交通肇事、邻里纠纷等内容占据民生新闻节目的主要篇幅,这容易让人们觉得乏味,没有新鲜感,使民生新闻节目的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目前,民生新闻节目较为重视对老百姓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喜怒哀乐进行报道,亲民感十足。但如果长年让非常相似的事件充斥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就很难体现民生新闻的价值了。尽管民生新闻始终强调运用“平民视角”,但绝不是与琐碎、肤浅等同,并且不可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而去刻意迎合观众。工作人员在编排民生新闻时,不但要力争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还要注重引导观众的行为;在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展示时,要对隐藏于事件表象背后的实质进行深入挖掘,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服务与引导进行有机结合。另外,报道民生新闻的范围不可只限于老百姓日常琐事,还要对时政新闻有所涉足,挖掘出时政新闻与民众小事间的结合点,通过民众视角深刻解读时政新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民众观看民生新闻的积极性,还可以大大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品位。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节目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创新播报方式,不但要正确引领社会舆论,而且要积极传播先进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新风,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