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庙荒村:昔日因“庙”而荒,今朝信“党”而兴

诗佳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庙荒村,巍巍太行山脚下,红旗渠穿村而过。三月的庙荒村,天气渐暖,桃花正含苞待放,处处显现春的生机。滋养这一方百姓的红旗渠水,清澈见底,缓慢流淌。

走在沿渠这条宽敞平坦的石子路上,不一会儿,路口处,脱贫户郝心英家映入眼帘:大门上“脱贫不忘共产党 幸福感恩习主席 铭记党恩”的对联明亮醒目;大门后面摆放着一个小货架,上面陈列着窝窝头、花椒、粉条等当地土特产品;小院收拾得干净利索,院子里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和一辆摩托车;屋里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

河南安阳庙荒村:昔日因“庙”而荒,今朝信“党”而兴

郝心英在自家农家乐“自强小院”前露出幸福的笑容

几年前,这样的好日子在郝心英家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丈夫去世了,女儿考大学需要钱,日子没法过了。”郝心英家的日子陷入了绝境,天天愁得以泪洗面。林州市审计局的一位帮扶干部为她送来慰问金的同时,还帮助她女儿申请了国家贷款,让其顺利入学。

为了从根上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庙荒村第一书记陈军和党支部书记郁林英多次来到郝心英家,动员鼓励她开办农家乐。

有了致富的路子,但是资金问题咋办,这又成了郝心英的心病。

资金有困难,政策来帮忙。得益于国家的金融扶持政策,政府贴息,郝心英贷款五万元开始改建自己的院子,并取名为“自强小院”,意为在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关怀下,充分发挥林州人所传承的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几年来,郝心英的农家乐年收入都稳定在3万-4万元。“以前因为疫情,减少了不少游客,以后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郝心英对未来颇为自信和憧憬。

除了农家乐,依靠自家种植的花椒、红薯以及衍生的粉条等土特产,郝心英还能年收入3万元左右。“现在政府帮我卖土特产,有多少卖多少,就怕我没有货。”

“俺没有文化,说不出多么深刻的话,但是俺知道共产党好、习主席好、政策好、干部们好,才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以前妈妈给钱,现在党妈妈给钱,还帮忙出点子。”

从一家一户的变化,看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河南安阳庙荒村:昔日因“庙”而荒,今朝信“党”而兴

依托着当地依山傍水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庙荒村全村上下发扬传承红旗渠精神,让昔日的“庙荒庙荒,连庙都荒”变为“河南最美乡村”,也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笑容灿烂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郁林英带领村民,首先改善村容村貌,将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基础设施完善后,村里开始打造特色民宿产业,从农家乐的设计、注册到培训烹饪、学习创业,庙荒村为村里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郝心英就是其中的受惠村民之一,原来她不会做很多菜品,这对于开办农家乐的她来说是块很大的短板,亟需补齐。在专业厨师的培训下,如今,很多“硬菜”的烹饪对她来说已经轻车熟路。

河南安阳庙荒村:昔日因“庙”而荒,今朝信“党”而兴

“父辈当年‘战太行’,我们现在要‘富太行’、‘美太行’。”郁林英说,“无论是修红旗渠还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道理都是一样的。只要党的政策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有的是干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群众信党,是因为党支部和党员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为了庙荒村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干,党员干部领着干,广大村民跟着干。近年来,通过“志智”双扶,庙荒村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村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致富”的巨大转变。(本刊记者薛佳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