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田间地头去 到群众身边去衡水市宣传十九大精神“文化大集”巡演启动
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讯(记者董楠 通讯员王聪娜)5日,桃城区河沿镇集贸市场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主办,桃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协办的衡水市宣传十九大精神“文化大集”巡演活动首演暨启动式在这里精彩举办。
一进活动现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鲜红的标语,大幅的海报,迎风招展的刀旗,内容丰富的展板,将集市变成了十九大精神宣传的阵地。广场正中,市文广新局、市河北梆子剧团、市评剧团、市群艺馆,市作协、市书协、市美协、市摄协、市音协、市舞协、市剧协、市曲协、市民协、市影视协及桃城区各艺术家协会等20多个文艺团体的标牌一字排开。舞台两侧铺着大红绒布的长条桌前,书法家们泼墨挥毫,“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等一幅幅十九大标语,引得村民们争相索要,不少作品墨迹未干就被争抢一空。画家们则用丹青妙笔,描绘着人们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其他协会的艺术家们也在不停地忙碌着。作家们拿着小本子,在火热的现场用心感受生活,寻找着创作的灵感。摄影家们举着“长枪短炮”四处奔忙,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记录下“文化大集”上一个个精彩感人的瞬间。
启动式后,市群艺馆和桃城区文化馆的演员们奉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金秋十月飞彩霞,丹桂飘香醉万家,引领中国新时代,特色思想放光华……”他们以音乐快板、山东快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原创歌曲《使命》,表现出了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坚定自信。舞蹈《拥抱新时代》《迎新》展现了衡水人民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壮志豪情。既有新意又接地气的表演,吸引着赶集的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的干脆把自家三轮当做了看台,一家人坐在上面看得津津有味。陈家村的张兰赏,看完音乐快板《美丽衡水大家建》拍红了手掌:“这样的节目说的是身边人,讲的是身边事,不空洞,有味道,让大家觉得更有奔头了,更得加油干,把咱家乡建得更好!”
为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十九大精神,此次活动还向河沿镇党委及基层支部赠送了市新华书店提供的《十九大报告》《党章》等学习资料读本。河沿镇党委书记魏春荣捧着一大撂读本如获至宝:“市委宣传部送来了及时雨,我们一定好好学!党委班子带头学懂弄通,好向老百姓宣讲。”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市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文艺形式,组织全市文化单位开展了以“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的宣传十九大精神“文化大集”巡演活动。利用农村集日人流量较大的时机,组织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现场展示,文艺演出及图文展板宣传,放大活动整体效应。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其间,15个小分队将深入各县市区主要乡镇的集市巡演,以直观形象、鲜活生动的形式,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相关新闻
对“文化大集”全程录制
75岁老人刘春发成了“网红”
5日,在桃城区河沿镇,衡水市宣传十九大精神“文化大集”巡演活动首演暨启动式现场,一位老人手持自制的自拍杆,用手机对活动全程录制,一时成了全场的焦点。大家纷纷拍照并在朋友圈转发,令这位老人成了“网红”。
这位老人,是桃城区河沿镇巨鹿村村民刘春发,今年已经75岁了。老人年轻时就喜欢写标语、对联,画画,办宣传栏。小到家庭和睦、大到国家方针政策,他都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村民们。他还曾自掏腰包办图书馆,给村民免费借阅各种书籍,是远近闻名的“文化能人”。几年前,作为“老宣传”的他迷上了“新媒体”——用手机录制视频展示农村新生活。每当周边村镇有演出或结婚等活动,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一些与农村有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周围的新鲜事,他也及时录下来,在老年人聚会时放给大家看。“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平时出不了门,春发经常把外面的新鲜事放给我和其他老伙计看。”村民王建礼说。
为了储存这些视频资料,刘春发买了很多储存卡,从2G到16G,逐步提升。录制用的手机,也从一般的老年机过渡到了智能机。他还购买了“看戏机”,为的是让大家看着更方便、更过瘾。特别是十九大召开期间,他不光通过电视、报纸自己关注,还把跟农村有关的部分都录下来,放给老伙计们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义务宣传员”。 “这么多年来,他从办简报、办宣传栏到录像,一直是义务做,是我们心目中的宣传能耐人。”村民谢玉行说。
4日,刘春发从村广播中得知要在河沿镇举办这次活动,5日一早就搭车赶到了现场。为了拍摄更全面、更方便,他在集上买了一根简易自拍杆,绑在了自己的拐杖上,为的是不漏掉每个精彩画面,“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党。我今天要把这个全录下来,回去马上就放给老伙伴们看!”
杜俊颖 于艳梅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