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采访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
一、 课程教学目的
《电视采访》这门课程,从电视采访的声画新闻这一特性出发,使学生掌握电视采访的独特性、电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了解电视记者的基本素质及社会责任。通过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具备电视新闻敏感及形象敏感、抓住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通过现场采访及与摄影记者的配合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电视新闻素材。
通过学者,让学生学会以电视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观察、思考社会,提高对电视事业的整体认知,并在采访实践中树立学生的电视记者工作意识,形成对整个电视采访行业的兴趣与喜爱。
二、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从案例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找出采访的弱点,然后强化理论知识。也需要让学生在电视采访实践中,自己做新闻,然后指导学生电视采访的技巧。
三、 先修课程
在先修了人文基础学科《社会学概论》《中外文学经典选读》基础上,掌握了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学基础》《新闻采访写作实务》的前提下,开设《电视采访》这门专业必修课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电视采访的基本规律及独特性,电视形象思维敏感性培养。难点在于掌握电视采访的主题策划、电视采访提问方法、电视新闻现场的构造、及出镜采访技巧。
五、 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演习、课外实践拍摄
六、 课程教学内容
上篇 电视采访中的主体:
记者的素质-记者的思维
第一章电视采访的独特性(2学时)
(1) 电视采访的最终目的:用声画语言讲述事实和真相
(2) 电视采访的三个活动层次:
电视拍摄、出镜采访、画外采访
(3) 电视采访的独特性:(重点和难点)
直观性(重)、时间同步性、空间现实性(现场)、人际传播性
、难点提示
(1) 电视采访和平面新闻采访的最大区别是:
声画特性
(2) 电视采访画面的捕捉
(难点——电视记者需要给观众什么信息)
(视频分析新闻片,让学生作为观众搜集电视采访中传达的信息内容)
第二章电视记者--采访的主体(4学时)
(1)电视记者的工作职责与职业分工
现场编辑(指挥现场、决定应变方针)、场记、出镜记者、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
(2)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重)
新闻敏感(重)、知识与技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政治素质(重)、社会活动能力、人文关怀(结合案例分析)
(3)电视记者思维模式的培养
形象思维(重)(转换抽象文字成具体电视画面)、抽象思维(重)(找主题、抓本质)、开放性思维(不对结果做固定预设)、全息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
、难点提示
(1)电视采访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政治素质的培养(难点)
(让学生理解电视采访只是工具,采访中应该具备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2)培养学生作为电视记者该有的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