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从《小莉帮忙》探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诗佳网

创新实践|从《小莉帮忙》探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小莉帮忙》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档帮扶类民生新闻栏目,自2008年起播出,至今已经成为该电视台的金牌新闻栏目。该栏目以“服务百姓,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宗旨,关注民生问题,反映社会现象,以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和亲民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如何在信息碎片化、互动性强的新媒体环境中保持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是所有电视新闻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小莉帮忙》为例,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小莉帮忙》概述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关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以反映民众生活、关心民众福祉为宗旨。这类新闻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主要覆盖城市地区,以传播市民生活、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新闻为主。这些新闻不仅关注市民的物质生活,还关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市民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民生新闻的特点是亲民、实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它以平民化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身边发生的事,增强观众对新闻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也注重通过报道问题、呼吁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为市民排忧解难。

《小莉帮忙》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档备受瞩目的民生新闻栏目。自2008年诞生以来,它一直以其独特的亲民风格和贴近生活的报道方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信赖。该栏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坚守“帮忙”这一主线,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小莉”这一核心人物的介入,栏目成功地化解了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小莉”不仅仅是一个栏目的主持人,她的形象和声音已经成为了《小莉帮忙》的品牌象征。她的亲民形象和贴近生活的报道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栏目的内容。《小莉帮忙》栏目自2009年扩大为独立栏目以来,一直不断创新和升级。2018年,全新的《小莉帮忙》栏目以更加成熟的制作团队和更加丰富的内容,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精彩的视听体验。

二、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

(一)栏目形式与内容单一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难以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大多采用单向传播的方式,以严肃、正式的语言和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观众对于新闻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他们希望看到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新闻报道。因此,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栏目形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框架,采用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和需求的报道方式。同时由于资源和人力等限制,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上往往集中于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领域。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和多元,观众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得海量的新闻信息。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上需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涵盖更多领域和层面,以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

众多新闻栏目从选题到表达方式,甚至到画面处理,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现象背后,是媒体机构对于热点话题的盲目追求,以及对于新闻价值判断的缺失。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削弱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观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同质化的新闻内容往往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同时,这种现象还限制了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而同质化现象的存在使得电视媒体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三)互动性及用户参与度缺乏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通过电视媒介传播,观众主要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的反馈主要是通过收视率和满意度调查来获取,这种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在互动性上的表现并不出色。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和解读,而新媒体上的信息则是多元化的,包括新闻、娱乐、生活、科技等各种类型。这种差异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在吸引和留住用户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再者,电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也不如新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及时,而电视新闻的播出则需要经过剪辑、配音、播出等一系列流程,这使得电视新闻在时效性上存在一定的滞后。

三、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关注民生热点,深入挖掘社会现实问题

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生活需求、生活困扰等,都是新闻媒体应该深入挖掘的社会现实问题。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小莉帮忙》始终坚守着对民生热点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挖掘。自开播以来,《小莉帮忙》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栏目团队深知,在新媒体日益冲击的当下,要想保持栏目的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民生热点,深入挖掘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对社会事件的敏锐观察和深入调查,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新闻故事。例如,《小莉帮忙》曾报道过一起关于小区绿化带被占用问题的新闻。栏目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推动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切实维护居民的利益。这篇报道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更体现了电视民生新闻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小莉帮忙》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观众的喜爱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和解决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电视民生新闻不仅是新闻报道,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力量。因此,将继续坚守这一原则,为观众带来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小莉帮忙》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声音,关注社会热点,用镜头记录真实世界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报道不仅传递了信息,更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新闻观赏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往往以线性叙事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报道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现场直播、无人机航拍、VR技术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的氛围;通过动画、图表等视觉元素,让新闻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作为电视新闻的创新形式,《小莉帮忙》以其独特的报道方式和亲民的风格,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佼佼者。首先,《小莉帮忙》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的报道形式。该栏目采用了“直播+回访”的报道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实时,同时也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通过直播,观众可以实时了解新闻动态,参与到栏目的讨论中,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栏目的观赏性。而回访则使得新闻内容更加深入、全面,让观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其次,《小莉帮忙》注重提升新闻的观赏性。栏目通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紧凑的节奏等,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该栏目还注重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此外,该栏目采用“记者+主持人”的报道形式,让主持人小莉深入到新闻事件的现场,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这种形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事件的全貌,还让主持人与当事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增强了栏目的亲和力。在新闻报道中,小莉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描述事件的细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同时还会通过与当事人的深入交流,挖掘出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事件背后的人性和情感。

(三)强化互动功能,与观众建立紧密联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