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练习

诗佳网

单选题:

1. 从社会需要出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的( )

A 、民主性 B 、群众性 C 、客观性 D 、政治倾向性

2. 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 )

A 、新闻文风、语言 B 、新闻的思想性 C 、新闻作品的结构 D 、具体的新闻作品

3.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事物的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的是( )

A 、创造性思想 B 、宏观思维 C 、求异思维 D 、立体思维

4. 对新闻作品形式进行分析评价的根据是( )

A 、新闻材料 B 、新闻体裁 C 、新闻价值 D 、新闻主题

5. 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的是( )

A、消息 B 、特稿 C 、解释性报道 D 、调查性报道

6. 解释性报道做出详尽准确的分析重点是针对( )

A 、WHO B 、WHAT C 、WHEN D 、WHY

7.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是( )

A 、群众性原则 B 、党性原则 C 、真实性原则 D 、实事求是原则

8. 《京郊出现科学热》的新闻主体是( )

A 、廉教授的回忆 B 、廉教授的直接表述 C 、廉教授的工作现场 D 、廉教授一周的工作日程

9. 《华美窗帷的背后》选自( )

A 、《萍踪追忆》 B 、《萍踪寄语》 C 、《赤都心史》 D 、《西行漫记》

10. 《京郊出现“科学热”》反映的时期是( )

A 、1978年 B 、1980年 C 、1983年 D 、1990年

11.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12. 《水城威尼斯》是一篇( )

A 、风貌通讯 B 、事件通讯 C 、工作通讯 D 、经验通讯

13. 《英雄登上地球之颠》的作者是( )

A 、穆青 B 、邓拓 C 、梅阡 D 、郭超人

14. 《华美窗帷的后面》选自( )

A 、《萍踪忆语》 B 、《萍踪寄语》 C 、《赤都心史》 D 、《西行漫记》

15. 《访厕记》一文调查的厕所主要在( )

A 、北京 B 、广州 C 、全国旅游城市 D 、全国省会城市

16. 《英迪拉。甘地》的作者法拉齐是( )

A 、英国人 B 、印度人 C 、美国人 D 、意大利人

17.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在( )

A 、1960年 B 、1968年 C 、1969年 D 、1970年

18. 《世界急诊室》采用的结构形式是( )

A 、横式结构 B 、纵式结构 C 、双线并行式 D 、纵、横交叉式结构

19. 《水面下的桥梁》一文的作者是( )

A 、斯诺 B 、爱伦堡 C 、西蒙诺夫 D 、法拉奇

20. 《火葬——甘地永存》一文的写作特色是( )

A 、通俗易懂 B 、语言朴实、自然 C 、语言凝练、传神 D 、语言贴近、幽默

多选题:

1. 即使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记者因其立场观点不同往往( )

A 、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B 、给予不同评价 C 、得出不同结论 D 、采取不同表现手法 E 、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2. 新闻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 )

A 、形式为内容服务 B 、内容决定形式 C 、形式为内容服务 D 、内容为形式服务 E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

3.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加强的素养是( )

A 、理论修养 B 、政治修养 C 、知识修养 D 、道德修养 E 、专业修养

4. 下列新闻作品中,写外国题材的有( )

A 、《别了,“不列颠尼亚”》 B 、《水面下的桥梁》 C 、《世界急诊室》

D 、《华美窗帷的后面》 E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5. 《夜宿车马店》一文的特色主要式( )

A 、文字优美 B 、精心选材 C 、巧妙构思 D 、笔法轻松 E 、多侧面、多方位地表现主题

6.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A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 、《世界急诊室》 C 、《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

D 、《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E 、《奥斯威幸没有新闻可写》

简答题:

1 . 简述研究分析新闻作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 简述新闻敏感及其主要表现?

3 . 结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指出焦裕禄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色?

4 . 简述新闻作品处理悬念的表现手法?

5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的白鹤群》一文中有大量的数字。简析数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6. 试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研究方法与要求?

7.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对新闻作品研究者的要求?

8.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文中所描述的开电梯姑娘和口译人员这两个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9.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一文中的作用?

10. 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