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doc

诗佳网

浅谈新闻娱乐化

班级:12商51 学号:12085009 :刘笑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越来越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近“软”〔软新闻〕“近”〔接近性〕“实”〔实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注的弱化甚至缺失,带来新闻报道过分娱乐化的状况也不容无视。

2003年3月,在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媒体也开始了新闻大战。各大媒体在争抢“眼球”方面的工夫一点也不比境外媒体逊色,而且心态似乎也显得较为轻松。比方许多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为了使报道营造出一种进程紧凑、扣人心弦的戏剧化的效果,编导们借鉴体育比赛的报道方式,以“比分”的形式密切关注每日双方战况,并让战况分析家现场评点,适时分析预测,有些报道甚至还借鉴了肥皂剧的模式,用大量的篇幅津津乐道一些花絮、秘闻,把重点放在迎合观众或读者的某些窥视欲上。娱乐化元素的加入,自然会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有意无意削弱或淡化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人们对战争下的伊拉克人民生存现状的关注。

这种泛新闻娱乐化报道的情况,在2004年对云南大学马加爵凶杀案的报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典型。在许多媒体的眼中几乎具备了拍摄一部惊险剧的所有要素——男主角:外貌凶险强悍,手段毒辣,性格内向神秘;作案动机:不详,极具悬念和发挥的空间;作案过程:锤杀四名大学同窗好友,手法大胆,场面血腥刺激。

案件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娱乐化的视觉感官消费符号,残酷性和严肃性变成了带有喜剧色彩的一场闹剧。凶手逃跑和被抓捕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被媒体津津乐道。例如:如何被发现;举报人与他的25万元的奖金;错过奖金的人,等等,这些因素成为一系列报道的构成因素,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猎奇欲望。

但是,媒体对于马加爵作案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的一些原因缺乏深入的探讨,比方引导社会对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大学心理教育的缺失等等问题进行反思,人文的关心被相当程度上被淡化弱化。

同样在2004年,央视《今日关注》栏目在关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信息,猜测人质危机死亡人数。此举引起观众愤慨:“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

可以说,目前的新闻娱乐化之风从文娱、体育类新闻发端,蔓延至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学新闻等各个新闻领域。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原因,本文从媒体竞争、大众文化影响、受众心理需求、官方认可等因素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解读。

媒体竞争因素:在现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背景下,媒体传播已经由“以媒体为中心”的角色定位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争取受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成为了媒体生存发展的选择。

林晖认为:“国有、公营媒介迫于市场压力,特别是私营媒介的激烈竞争,或迫于自身减轻财政压力的需要,也纷纷下海,实施商业化运作,这场市场化变革使得很多国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突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变化,就是新闻娱乐化潮流”。

新闻媒体的竟争开始从千篇一律的通稿,转向考虑如何迎合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从而抢夺市场份额。媒体追求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