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看了黄某的征信报告,告诉他保证能贷出30万,但事成之后要给25%的分成,黄某一听30万立刻答应,把身份证银行卡交给中介,而仅仅靠着干净的信用记录并无法贷出这么多钱,接下来中介公司就开始了他们的骚操作。
首先要从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正规的用钱途径,中介公司盯上了房地产,毕竟一个农民省吃俭用一辈子,在城市里想买套房,对于现在的社会是再正常不过了、
中介一行人找到了一个卖二手房的游某,这个游某手上有一套20w收购的二手房,中介公司让他以两倍的价格卖给黄某。
游某立刻和黄某签订房屋过户手续和银行贷款,按照银行办理房贷的要求,贷款人必须有正经收入来源,可黄某哪有什么工作。
此时中介公司开始包装黄某,无业游民摇身一变,成为了建筑公司的经理,就这样靠着虚假证明,黄某顺利贷出34万房贷。
房屋中介游某分了10万,贷款中介瓜分了剩下的24万,而黄某虽没拿到现金,但自己也落下了一套房产,既然有房子了下一步就是装修。
贷款中介安排老黄与另一个专门做装修贷款的团伙荣某合作,荣某精心策划,给房子弄出来装修的假象,这样让银行的人看到,才能申请贷款。
按照银行要求,不仅仅有照片,经理必须去现场核实情况,而客户经理根本没把这事放心上,看到黄某的照片就立马放款。
就这样靠着假装修和伪造的工作证明,黄某从银行成功贷出3.5万装修贷。
这还不算完,他们又让黄某去申请另一家农业银行的装修贷,而农行的工作人员查到黄某在另一家银行还有3.5万贷款没还,就要求让他把这贷款先还上,拿个还款证明,就能贷出6万贷款。
虽然黄某一直是贷款人,但钱并没有在他手里,自然黄某并没有偿还能力,这时贷款中介突然拿出3.5万贷款提前还完的证明,就这样黄某顺利拿到了6万元的贷款。
这些并没有让黄某和中介公司收手,他们盯上了邮储银行为了扶助农户养殖毛竹的贷款,可是之前已经将黄某包装成了建筑公司的经理,已经不是农户了。
贷款中介告诉黄某只需要村里开一个证明就行,黄某本就是农村人,村委会也都认识,立刻给黄某开出了农户证明。
于是,黄某一伙人带着银行的客户经理就去山上拍毛竹照片,可这些毛竹根本就不是黄某的。
靠着这些操作,黄某成功贷出4.7万贷款。
前后黄某总贷出48万,可这些钱大部分都分给贷款中介,黄某手里并没拿到多少,这时的黄某还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可没过多久,黄某的发财梦彻底破碎。
由于他们给黄某的工作证明、还款证明。流水证明都是假的,3家银行长时间没见到他按时还款,纷纷起诉黄某。
这下黄某彻底傻眼,赶快联系贷款中介询问解决办法,而贷款中介的电话早已打不通,四份判决书收到手里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被贷款中介利用,一步一步走进了他们布置好的陷阱。
此事过后,央视也曝光了这个惊人的灰色产业链,他们这群团伙专门去找学生、农民这些群体,这部分人征信几乎都没什么问题,而且社会阅历过低,随便忽悠一下就信了。
不仅仅是黄某,2019年,宁某团伙在全国寻找无还款能力的农民,通过伪装购房记录,对背债人进行包装骗贷,贷款到手里后,将首付支付给房东,其余款项都被宁某等人瓜分,短短十个月,宁某等人涉嫌诈骗700万余元,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2024年,深圳法院对这群背债人相关的金融诈骗案进行了宣判,这群人通过创立空壳公司,来骗取银行为满足企业经营、资金周转的贷款项目。
这个团伙创办10多家空壳公司,进行企业贷等贷款,从银行套现出2.3亿的资产,当法庭宣布追回骗款时,这群人早已挥霍殆尽,2.3亿巨款最后只剩下800万。
这种职业背债人无非是想通过极少的努力,来换取高额的报酬,而这群贷款犯罪团伙正是抓住了他们一些暴富心理。
职业背债人短期获利,但最终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因还不上贷款,被银行起诉、无法乘坐飞机、高铁,子女们更是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甚至一辈子都要背负高额的贷款。
征信贷款,其实就是以个人信用来换取钱财,而这些人通过违法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导致挤掉真正需要用钱的人,不仅触犯了法律,在道德上也将收到全社会的谴责。
如今大街上难免还会有类似短期获利的小广告,这些都是承诺给予你高额的报酬,但你又不付出什么行动的工作。
大家要认清现实,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想着不劳而获,通过招摇撞骗获取的虚假财富,最终也都会从自己手中流出。
信源:《工人日报》:一些农民工不小心变成“职业背债人”,该咋避免?
信源:《工人日报》:一些农民工不小心变成“职业背债人”,该咋避免?
信源:南都周刊:包装“职业背债人”,骗贷738万!获刑16年
信源:南都周刊:包装“职业背债人”,骗贷738万!获刑16年
信源:法治日报-法治网: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第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信源:法治日报-法治网: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第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