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就有家谱
周代有史官修谱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名称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称家谱、家传,宋代有宗谱或族谱之称,到了明清及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如上图)。
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平民百姓、经商士绅和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如上图)。
包含序言和世系图,生死婚配都记录在案
家谱的名称中一般包含有地名,而序言则写明了编修的年代,内容包括为什么修家谱、第几次修,第一个祖先什么时候来到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等。
谱序之后还有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家谱正文,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分别介绍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婚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多的50余字,少则寥寥数字,实际相当于人物小传;另外还有一部分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称之为“排辈”。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每个姓氏就形成了“昭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辈分用字。昭穆有的出自《诗经》《楚辞》中的两三句,家族共同规定16个、24个或32个辈分用字。也有的是宗族自己定的字,如现在年龄60多岁至80多岁这一辈中,厦门陈姓有“光”字辈,黄姓有“金”字辈,许姓有“水”字辈,孙姓有“穗”字辈,石姓有“兆”字辈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