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正版捕鱼游戏电脑版_超清画质_无需下载_在线玩
前两天翻《陶渊明集》,看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那几句,突然就愣了 —— 以前总觉得他归隐是神仙日子,采菊东篱下多潇洒啊,可这字里行间的穷,是真真切切的饿肚子、受冻。你说他当初摔了官印,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多硬气,可后来天天饿着肚子,就真没半点后悔?
我先跟你们说个事儿,去年冬天我这儿降温,暖气还没通,我裹着羽绒服坐在电脑前,连打字手都冻得发僵,那时候就特想把手里的活儿扔了,找个有暖气的地方待着。你想啊,陶渊明那会儿可比我惨多了,冬天没有羽绒服,没有暖气,屋子漏风,可能连口热粥都喝不上。有次他家里实在没吃的了,就去找邻居借,邻居看他可怜,给了他点米,他回来煮了粥,还写诗说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你看,他连感激都带着点自嘲,可字里行间没说一句 “早知道当初不辞职” 的话。
不过我又琢磨,人饿到极致的时候,会不会真的动摇?就像咱们现在,要是连续几天没饭吃,可能当初坚持的那些原则,就会打折扣。陶渊明也不是没过机会,据说后来有人想请他出山,给的官还不小,他愣是没去。有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朋友来看他,劝他说 “你这身子骨,再这么熬下去不行,不如找个差事,至少能吃饱饭”,他就摇着头说 “我要是为了吃饱饭,当初就不会辞掉那五斗米的官了”。
说真的,我之前总觉得他是 “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查了点资料才知道,他归隐后也不是完全闲着,天天在田里干活,种豆子、种高粱,可有时候天不遂人愿,要么旱灾要么水灾,收成都不好。有一年夏天特别旱,他种的豆子全枯死了,他蹲在田埂上,看着光秃秃的地,写了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你看这诗,多实在,没有半点装腔作势,可就算这样,他也没说要回去当官。
我还见过有人说,陶渊明其实是 “故作清高”,家里肯定还有积蓄,不然怎么能撑那么久。可你想想,要是真有积蓄,他还用得着跟邻居借米吗?还用得着在冬天冻得睡不着觉吗?有次他的儿子跟他抱怨 “爹,我饿”,他抱着儿子,只能叹气,说 “对不起,是爹没本事”,可就算这样,他也没松口要去当官。
其实我有时候挺佩服他的,不是佩服他能写出那么好的诗,而是佩服他能在饿肚子、受冻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的初心。咱们现在的人,太容易被现实打败了,可能一份工作不喜欢,可因为工资高,就忍了;可能一件事不符合自己的原则,可因为能占到便宜,就做了。可陶渊明不是,他认定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就真的一辈子都没回头。
有次我去庐山旅游,路过一个据说是陶渊明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改成了纪念馆。院子里种着好多菊花,跟诗里写的 “采菊东篱下” 一模一样。我站在那里,想着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就是在这样的院子里,饿着肚子,却写出了那么多让人心里平静的诗。那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不是没动摇过,可能在某个饥寒交迫的夜晚,他也会想 “要是当初没辞职就好了”,可转念一想,要是真回去了,他就不是陶渊明了。
你说人这一辈子,到底是吃饱饭重要,还是守住初心重要?可能很多人会选前者,可陶渊明选了后者。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也会饿,也会冷,也会心疼孩子,可他更不愿意为了这些,丢掉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现在想想,咱们有时候真该学学陶渊明,不是学他归隐,而是学他那份 “不将就” 的劲儿。别因为一点困难,就把自己当初坚持的东西丢了,别因为一点利益,就把自己的原则抛到脑后。当然了,我也不是说非要饿着肚子硬撑,而是说,在能吃饱饭的前提下,尽量守住自己的初心,别让自己活成了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你们说,要是换成你们,在陶渊明那个处境,能像他一样坚持下来吗?我反正觉得我可能做不到,至少在饿肚子的时候,我肯定会犹豫。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陶渊明才显得那么特别,那么让人佩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