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从****《论持久战》谈起
)(
唐占应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
要:****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篇经典的军事著作,更是一篇应用时间和空间的互换从而变劣势为优
势的发展观的典范。文中****同志运用时间和空间互换思想考察了现实中的中日战争,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
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了中国抗日战争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时间、空间
变换,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同志时间、空间互换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时
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论持久战;时间;空间;发展
)(
中图分类号:B0-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1
-0058-03
)(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这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
发展历程的一个经典论述,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
断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中,个人、群体、民族或国家文明发展的时间可以用空间来
变换或补偿,这正是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奥秘之一。个人、
群体、民族或国家之间正是通过相互的学习模仿,突破主体
自身空间上的界限,这等于扩展了自己文明发展的空间,缩
短了自己文明进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赢得了自己文明发展
的空间。
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在抗日战争进行了十个月
后,正面战场上,国民党节节失利,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
机,深受战争磨难的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对抗战的局势极其忧
虑,迫切要求回答“抗日战争到底能否胜利,怎样才能取得
胜利”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出现两种论调:“亡
国论”和“速胜论”,产生了两种倾向:“妥协”和“轻
敌”。为了彻底驳斥“亡国论”与“速胜论”两种错误论调
和反对由此产生的“妥协”和“轻敌”两种倾向,为了坚定
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志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形式,结合国内外抗战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
抗日战争发展的规律认识,从而写下了他的经典著作《论持
久战》,****有理有据地驳斥了两种错误的论调和倾向,
极大地鼓舞了党内外抗日军民的战斗信心与决心。
在这篇经典的著作中,****运用时间和空间互换的思
想考察了现实中的中日战争,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
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了中国抗日战
争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时间、空间变换,必
将能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有利的条件,从而取得抗
)(
战的胜利。
)(
一、以时间换空间的可能性
(一)对中日当时状况的分析
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进行了全面系统
的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
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P.447)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
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
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
根据就在这里。
(P.447)
”说明了抗日战争区别于以往战争
的条件,就在于时代条件的不同。接着,****同志分别从
中日两个方面分析了战争的特点。
1、对日方的分析
****从四个方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日本发动战争的强势基础条件。“日本是一个强大的
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
等的,也是六个著名的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
(P.447)
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
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
胜”。第二,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和退步性。
“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
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P.447)
“这样就
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
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
(P.448)
第三,日本发
动战争的先天不足。“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
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
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较缺乏,经不起长期的
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
)(
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
)(
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
)(
作者简介:
唐占应(1982
),男,汉族,遵义师范学院,助
教,研究方向:哲学与经济发展。
)(
掉。”
(P.448)
第四,日本侵华战争失道寡助。“日本虽能
)(
58
唐占应:论时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论持久战》谈起
)(
理论纵横
)(
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P.450)
所以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结论不是毫无根据的虚假编造,而
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通过对中日战争条件和中日双方矛盾特点的分
析,认为中国是上升的、进步的,日本是下降的、退步的,
必须进行持久战,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
组织力不断地壮大,也就是通过时间换取空间的一定发展,
中国必然能够取得有利的条件,最后取得抗争的胜利。
(三)时空变换中积累了中国能战胜日本的条件
中国在什么条件下能战胜日本呢?在和美国记者斯诺的
谈话中,****同志指出,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中国的实
力不断上升发展,但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第一是中国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
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
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
合是主要的。
(P.443)
”只要这三个条件发展成熟,尤其是
使抗日战争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战争,那么,日本必败,
中国必胜,但中华民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
)(
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
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
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
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
生出来的”
(P.448)
2、对中国的分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特点。第一,中国的现
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中国“在军力、经济力和
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P.449)
。正是这方面
的原因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不可能速胜。第二,中国的进步
性和反侵略战争是正义性。首先,中国处于开始上升和进步
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
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
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
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P.449)
这种进步
性是决定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性和最后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条
件之一。其次,中国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这种正义性“能
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
的援助”。第三,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地大、物博、人
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中国反侵略战争
得道多助。由于中国抗日战争“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
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通过对中日双方的战争基本特点比较分析,****同志
指出:日本虽是个强国,但存在诸多不足,它是个小国,经
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也就是说,在军事空间力量上,日本
暂时具有优势,但从长期时间来看,它没有优势。因此,
日本必然急于速战速决。对中国而言,在军事空间上暂时没
有优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进步力量将不断增长、上
升。因此,****同志指出,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但是,
在当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应该避敌锋芒,在战略上采
取持久战,而战役上要速战,这个可以在空间上打击敌人、
减弱敌人有生力量,在时间上可以消耗敌人,使得日本国
内、国际矛盾不断上升。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变换,中国
可以通过时间发展换取空间的壮大来积累自己的力量并取得
最后的胜利。
(二)对中日双方矛盾特点的分析
****在对中日优劣对比的矛盾分析中,揭示了中日双
方的矛盾及其发展的趋势。他认为,日本方面总的特点是:
“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
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
助。”
(P.448)
而中国方面的总特点是:“中国的短处是战
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P.449)
中日战争
互相矛盾着的这些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规定了和规定着双
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
) (
二、时间换空间的三个阶段
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矛盾的运动变化决定了以时间换空
间必须进行持久战,以消耗日本的战争优势,同时不断积累
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扩大中国的优势空间,
从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日本在中
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的战争的
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在中国方面,则是抗战的潜伏
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群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
) (
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P.446)
) (
去,为自由而战争
) (
经过详细比较分析,****将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大体分
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的战略防御时
期。“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同时有颇大
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基础”,
) (
“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
) (
敌之财政和经济
) (
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
生。”
(P.463)
同时,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是“不统
一、不平衡”的,中日相互矛盾的发展变化也是不统一、
不平衡的,而这种现状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有利的。正
是这不平衡,各地方的“割断”,减慢了日本的战争速
度,从而打压了日本发展的空间,放慢了其战争的时间,
也就为中国赢得了发展自己实力的宝贵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日本的战略保守、中国反攻准备及准备
完成时期。通过这个时期时空的变换发展,中国在经济方
面,农业、小工业、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政
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方面更加进步。而日本军力、财
力却大量消耗,引起国内国际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时间继续
) (
59
理论纵横
) (
现代物业
现代经济
) (
2012年第11卷第12期
) (
发展,“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
地位,再走到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完成战略
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
(P.468)
此,中国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具备了在
整体空间上反攻日本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条件。
第三个阶段,日本的战略退却而中国的战略反攻的时
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的空间实力得到较大的
发展。此时,国际的形势也大大有利于中国,中国具备战略
反攻的基础条件。****认为,在时空互换的三个阶段的发
展过程中,中日双方的矛盾出现进步和退步两种变化,从而
使中日战争呈现出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这种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具体表现为:第一、内
线与外线;第二、有后方与无后方;第三、包围和反包围;
第四、大块和小块这样四种状态。
在反攻阶段,中国在内线、外线,阵地战、游击战中取
得的每次胜利,都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战场空间打压,这种
空间上的压缩使日本军事武器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毁灭了
其进行速胜的可能,从而放慢了其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
也可以说:“空间也是人类的时间”。
) (
根源。价值的本质是时间的有限性,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价
值是作为一种最根本的资源的时间性的稀缺性,人与人的不
同就在于对时间和空间这种资源掌控的不同。每个人一天都
有3个8小时,1个8小时在睡觉,1个8小时在工作,人与人之
间的不同就在于另外1个8小时。不错,有人用那8个小时获
得更多的资源掌控,换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有人却是在
无聊的等待中度过。
****同志《论持久战》中的以时间换空间从而取得本
民族发展优势的思想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它不仅是
那个战争时代的思想精华,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具有重要
的意义。它是一种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大到对发展中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小到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提出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并不是一个僵
死的教条,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不仅时间可以换取空
间,空间也是可以换取时间的,也可以说“空间是人类发展
的时间”。
空间换时间取得发展的经典典范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中
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中国放开了国内
市场这一广阔的空间,给予了其他国家投资和商品出口的市
场;同时,中国引进外资,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在引进
外资的同时,中国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不断创新,
从而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加速中国技术、管理的飞速发展。
如今,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
通过对外开放,和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
习模仿,突破主体自身空间上的界限,从而扩展了自己文明
发展的空间,缩短了自己文明进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赢得
了自己文明发展的空间,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为什么要花20年甚至30年的
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呢,因为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寻
求价值的存在,即人是一种超越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对人本
身来说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结。这就决定了人要不断突破
自己现有空间的限制性,通过学习以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
验,扩大自己的广度空间,以节约自己发展的时间。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经验充分证明:人类发展的
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互换或补偿的,不但人类存
在和发展的时间可以转化为发展的空间,而且人类发展在空
间上的扩展也可以导致所需时间的缩短。因此,“时间是人
类发展的空间”,同时“空间也是人类发展的时间”。
) (
三、时间换空间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的主观能
动性
****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的三个阶段,将呈现为犬
牙交错的复杂战争形态。在战争中,客观条件是基础,人固
然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去获得胜利,但是人们能够
在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他说我们不赞成指挥员“离开客观条
件,变为胡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指挥员变
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要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
能力”。所以,在抗日战争的持久战中,中国要取得时间换
空间的成功,变劣势为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否则,拥有良好装备的国民党部队正面的节节败退就是
最好的例子。
抗日战争的胜利,检验了****《论持久战》对抗日战
争分析的正确性,检验了以时间换空间取得自己有利地位,
从而由弱到平衡到强大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有理有
据地驳斥了当时的两种错误论调和倾向,极大地鼓舞了党内
外抗日军民的战斗信心与决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全面的理论准备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 (
四、时空互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稀缺的资
源,而整个世界都在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框架中。因此,在
这一框架内,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稀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
稀缺的世界里,并且这个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时间
和空间的有限性也正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价值”概念的
)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