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_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_从毛泽东_论持久战_谈起

诗佳网

论时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从****《论持久战》谈起

)(

唐占应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

要:****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篇经典的军事著作,更是一篇应用时间和空间的互换从而变劣势为优

势的发展观的典范。文中****同志运用时间和空间互换思想考察了现实中的中日战争,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

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了中国抗日战争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时间、空间

变换,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同志时间、空间互换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时

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论持久战;时间;空间;发展

)(

中图分类号:B0-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1

-0058-03

)(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这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

发展历程的一个经典论述,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

断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中,个人、群体、民族或国家文明发展的时间可以用空间来

变换或补偿,这正是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奥秘之一。个人、

群体、民族或国家之间正是通过相互的学习模仿,突破主体

自身空间上的界限,这等于扩展了自己文明发展的空间,缩

短了自己文明进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赢得了自己文明发展

的空间。

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在抗日战争进行了十个月

后,正面战场上,国民党节节失利,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

机,深受战争磨难的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对抗战的局势极其忧

虑,迫切要求回答“抗日战争到底能否胜利,怎样才能取得

胜利”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出现两种论调:“亡

国论”和“速胜论”,产生了两种倾向:“妥协”和“轻

敌”。为了彻底驳斥“亡国论”与“速胜论”两种错误论调

和反对由此产生的“妥协”和“轻敌”两种倾向,为了坚定

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志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形式,结合国内外抗战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

抗日战争发展的规律认识,从而写下了他的经典著作《论持

久战》,****有理有据地驳斥了两种错误的论调和倾向,

极大地鼓舞了党内外抗日军民的战斗信心与决心。

在这篇经典的著作中,****运用时间和空间互换的思

想考察了现实中的中日战争,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

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了中国抗日战

争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时间、空间变换,必

将能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有利的条件,从而取得抗

)(

战的胜利。

)(

一、以时间换空间的可能性

(一)对中日当时状况的分析

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进行了全面系统

的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

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P.447)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

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

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

根据就在这里。

(P.447)

”说明了抗日战争区别于以往战争

的条件,就在于时代条件的不同。接着,****同志分别从

中日两个方面分析了战争的特点。

1、对日方的分析

****从四个方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日本发动战争的强势基础条件。“日本是一个强大的

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

等的,也是六个著名的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

(P.447)

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

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

胜”。第二,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和退步性。

“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

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P.447)

“这样就

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

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

(P.448)

第三,日本发

动战争的先天不足。“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

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

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较缺乏,经不起长期的

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

)(

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

)(

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

)(

作者简介:

唐占应(1982

),男,汉族,遵义师范学院,助

教,研究方向:哲学与经济发展。

)(

掉。”

(P.448)

第四,日本侵华战争失道寡助。“日本虽能

)(

58

唐占应:论时间、空间互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论持久战》谈起

)(

理论纵横

)(

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P.450)

所以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结论不是毫无根据的虚假编造,而

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通过对中日战争条件和中日双方矛盾特点的分

析,认为中国是上升的、进步的,日本是下降的、退步的,

必须进行持久战,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

组织力不断地壮大,也就是通过时间换取空间的一定发展,

中国必然能够取得有利的条件,最后取得抗争的胜利。

(三)时空变换中积累了中国能战胜日本的条件

中国在什么条件下能战胜日本呢?在和美国记者斯诺的

谈话中,****同志指出,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中国的实

力不断上升发展,但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第一是中国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

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

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

合是主要的。

(P.443)

”只要这三个条件发展成熟,尤其是

使抗日战争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战争,那么,日本必败,

中国必胜,但中华民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

)(

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

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

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

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

生出来的”

(P.448)

2、对中国的分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特点。第一,中国的现

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中国“在军力、经济力和

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P.449)

。正是这方面

的原因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不可能速胜。第二,中国的进步

性和反侵略战争是正义性。首先,中国处于开始上升和进步

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

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

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

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P.449)

这种进步

性是决定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性和最后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条

件之一。其次,中国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这种正义性“能

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

的援助”。第三,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地大、物博、人

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中国反侵略战争

得道多助。由于中国抗日战争“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

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通过对中日双方的战争基本特点比较分析,****同志

指出:日本虽是个强国,但存在诸多不足,它是个小国,经

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也就是说,在军事空间力量上,日本

暂时具有优势,但从长期时间来看,它没有优势。因此,

日本必然急于速战速决。对中国而言,在军事空间上暂时没

有优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进步力量将不断增长、上

升。因此,****同志指出,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但是,

在当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应该避敌锋芒,在战略上采

取持久战,而战役上要速战,这个可以在空间上打击敌人、

减弱敌人有生力量,在时间上可以消耗敌人,使得日本国

内、国际矛盾不断上升。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变换,中国

可以通过时间发展换取空间的壮大来积累自己的力量并取得

最后的胜利。

(二)对中日双方矛盾特点的分析

****在对中日优劣对比的矛盾分析中,揭示了中日双

方的矛盾及其发展的趋势。他认为,日本方面总的特点是:

“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

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

助。”

(P.448)

而中国方面的总特点是:“中国的短处是战

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P.449)

中日战争

互相矛盾着的这些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规定了和规定着双

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

) (

二、时间换空间的三个阶段

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矛盾的运动变化决定了以时间换空

间必须进行持久战,以消耗日本的战争优势,同时不断积累

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扩大中国的优势空间,

从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日本在中

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的战争的

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在中国方面,则是抗战的潜伏

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群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

) (

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P.446)

) (

去,为自由而战争

) (

经过详细比较分析,****将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大体分

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的战略防御时

期。“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同时有颇大

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基础”,

) (

“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

) (

敌之财政和经济

) (

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

生。”

(P.463)

同时,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是“不统

一、不平衡”的,中日相互矛盾的发展变化也是不统一、

不平衡的,而这种现状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有利的。正

是这不平衡,各地方的“割断”,减慢了日本的战争速

度,从而打压了日本发展的空间,放慢了其战争的时间,

也就为中国赢得了发展自己实力的宝贵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日本的战略保守、中国反攻准备及准备

完成时期。通过这个时期时空的变换发展,中国在经济方

面,农业、小工业、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政

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方面更加进步。而日本军力、财

力却大量消耗,引起国内国际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时间继续

) (

59

理论纵横

) (

现代物业

现代经济

) (

2012年第11卷第12期

) (

发展,“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

地位,再走到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完成战略

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

(P.468)

此,中国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具备了在

整体空间上反攻日本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条件。

第三个阶段,日本的战略退却而中国的战略反攻的时

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的空间实力得到较大的

发展。此时,国际的形势也大大有利于中国,中国具备战略

反攻的基础条件。****认为,在时空互换的三个阶段的发

展过程中,中日双方的矛盾出现进步和退步两种变化,从而

使中日战争呈现出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这种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具体表现为:第一、内

线与外线;第二、有后方与无后方;第三、包围和反包围;

第四、大块和小块这样四种状态。

在反攻阶段,中国在内线、外线,阵地战、游击战中取

得的每次胜利,都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战场空间打压,这种

空间上的压缩使日本军事武器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毁灭了

其进行速胜的可能,从而放慢了其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

也可以说:“空间也是人类的时间”。

) (

根源。价值的本质是时间的有限性,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价

值是作为一种最根本的资源的时间性的稀缺性,人与人的不

同就在于对时间和空间这种资源掌控的不同。每个人一天都

有3个8小时,1个8小时在睡觉,1个8小时在工作,人与人之

间的不同就在于另外1个8小时。不错,有人用那8个小时获

得更多的资源掌控,换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有人却是在

无聊的等待中度过。

****同志《论持久战》中的以时间换空间从而取得本

民族发展优势的思想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它不仅是

那个战争时代的思想精华,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具有重要

的意义。它是一种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大到对发展中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小到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提出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并不是一个僵

死的教条,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不仅时间可以换取空

间,空间也是可以换取时间的,也可以说“空间是人类发展

的时间”。

空间换时间取得发展的经典典范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中

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中国放开了国内

市场这一广阔的空间,给予了其他国家投资和商品出口的市

场;同时,中国引进外资,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在引进

外资的同时,中国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不断创新,

从而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加速中国技术、管理的飞速发展。

如今,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

通过对外开放,和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

习模仿,突破主体自身空间上的界限,从而扩展了自己文明

发展的空间,缩短了自己文明进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赢得

了自己文明发展的空间,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为什么要花20年甚至30年的

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呢,因为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寻

求价值的存在,即人是一种超越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对人本

身来说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结。这就决定了人要不断突破

自己现有空间的限制性,通过学习以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

验,扩大自己的广度空间,以节约自己发展的时间。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经验充分证明:人类发展的

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互换或补偿的,不但人类存

在和发展的时间可以转化为发展的空间,而且人类发展在空

间上的扩展也可以导致所需时间的缩短。因此,“时间是人

类发展的空间”,同时“空间也是人类发展的时间”。

) (

三、时间换空间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的主观能

动性

****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的三个阶段,将呈现为犬

牙交错的复杂战争形态。在战争中,客观条件是基础,人固

然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去获得胜利,但是人们能够

在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他说我们不赞成指挥员“离开客观条

件,变为胡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指挥员变

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要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

能力”。所以,在抗日战争的持久战中,中国要取得时间换

空间的成功,变劣势为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否则,拥有良好装备的国民党部队正面的节节败退就是

最好的例子。

抗日战争的胜利,检验了****《论持久战》对抗日战

争分析的正确性,检验了以时间换空间取得自己有利地位,

从而由弱到平衡到强大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有理有

据地驳斥了当时的两种错误论调和倾向,极大地鼓舞了党内

外抗日军民的战斗信心与决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全面的理论准备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 (

四、时空互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稀缺的资

源,而整个世界都在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框架中。因此,在

这一框架内,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稀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

稀缺的世界里,并且这个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时间

和空间的有限性也正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价值”概念的

)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