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扎实的举措、饱满的数据,长长的成绩单,令人振奋!
这是奋楫创新、自立自强的五年。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卫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雷达监测产品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全球领先,打破了GPS系统在气象探空领域的垄断。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数值预报技术体系和“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业已建立。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系列模型与欧美发达国家共同引领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进步。气象行业观测设施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取得积极成效。顶峰攀爬,每一微米的前进,都意味着巨大努力。
这是践行初心、守护生命的五年。气象实况业务、精准预报业务和快速部署响应机制有效衔接咬合,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日益完善。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实现17个行业82种预警信息汇聚共享与快速发布,气象预警正快速转化为防御行动。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层层递进,有效支撑地方党委、政府应对极端天气。“十四五”期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从精准预报到精细服务,从监测预警到联动响应,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防线在神州大地巍然挺立。
这是融合互通、赋能百业的五年。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粮食保丰,冬小麦干热风预警助力“十四五”期间粮食增收83亿斤。交通保畅,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能源保供,服务2000多个新能源场站利用风、光资源精准发电调度。新质生产力保稳,“气象数据要素×”行动有力支撑低空经济等多个行业领域发展。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敏感性和关联性趋强,通过与千行百业深度交融,气象的生产要素价值空前凸显。
这是情系民生、温暖万家的五年。天气预报的内容已拓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生活参考等,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0种。旅游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游赏景从“碰运气”变为“早预见”。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备受欢迎。当气象服务完成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深刻转变,气象科技便能够承载起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可感可触。
这是厚植绿色、涵养生态的五年。通过前沿科学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通过气候生态资源普查评估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保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气象不仅是衡量绿色发展成效的敏感指标,为绿色发展提供基础自然资源,也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是挺膺担当、惠泽全球的五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早期预警系统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中国“妈祖(MAZU)”方案走向世界,我国从全球气象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重要议程贡献者和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中国气象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这需要我们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强国建设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发扬“忠诚为民、精准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优良传统,矢志不渝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将“十四五”时期积累的优势转化为“十五五”时期的胜势。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蓄势待发的历史交汇点,时代呼唤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乘风破浪勇争先”的奋进豪情,干出下一个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奉献国家、造福人民、影响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