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编 掌握广播媒介——广播新闻的操作实务第五章 广播新闻的表现元素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新闻中的有声语言
广播是听觉媒介,声音是构成广播媒介传播符号系统的唯一元素,是广播媒介传递信息的载体,其表现系统主要由有声语言、音乐与音响三部分构成。
1什么是广播有声语言
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1)新闻播音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台里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其功能定位是对记者、编辑、编辑部等提供的文字稿的口头再现。
①新闻播音语言的形态:
a.播报演播室口播新闻。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形态。
b.播报报道词口播新闻。一般伴有新闻事件的音响,特别是经常连缀被采访者的新闻性现场语言。
c.各种特写、专题节目的旁白。
d.新闻节目起承转合的串联。内容提要、串联词、新闻回报,一档新闻节目的整个传播过程,需要新闻播音语言来整合。
e.编辑部配合新闻发表的言论。一般都可视为编辑部的观点,而非播音者个人的意见。
②新闻播音语言的表达样式:
a.播报式。多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
b.宣读式。多用于权力机构发布的意义重大的法令、公告、声明、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其特点是语气庄重、内敛,语速稍慢而较有力度。
c.讲述式。多用于新闻评论、特写及专题类节目等广义新闻类节目的播音。
(2)新闻报道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是指广播电台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编辑)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①从理论上说,它应该是主体语言,即由主持人、记者以第一人称亲自进行播音报道,以明确报道责任,因而在节目中要向受众交代报道者与报道语言的明确关系。
②从节目形态来说,它使用的场合既可以定位在传播时空,也可以是事件时空。
③在表达样式上,它较多地采取讲述式、播报式或谈话式,比播音语言更自然。
(3)实况语言
实况语言是新闻事件中或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交流,具有原始的真实性,在三种声音中最为自然。在事件发生现场出现的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有是否“现场”实况语言之分。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与语言事实发生直接相关的现场有三种:
①发生现场;②新闻采访活动的现场;③传播现场。
2有声语言的作用
(1)播报信息
这是有声语言最主要的任务。广播是传播媒介,它们的各类节目每天需要向受众传播大量的确切的信息事实,这些信息显然不能靠音乐、音响等去模糊地表达。
(2)串联节目内容
节目与节目之间,一个节目中段落与段落之间,常常有主持人或播音员的人声语言来进行串联、过渡,这样就不会因为节目内容的突然改变,造成理解上的断裂。
(3)表达情绪、渲染气氛
特定的语气、语调可以表达出各种情绪,渲染特殊的气氛,使听众产生恰如其分的联想,如身临其境。
(4)显示个性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会有他特有的说话的语音、语调,因此不同的声音是广播节目中区分不同人物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言特点就是受众识别那些主持人的标志。
二、广播新闻中的音乐
音乐是通过组织声音(主要是乐音)来表现情意、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是通过唱戏演奏为听众所感受的非造型表演艺术,它伴随时间不断展示自己。在广播节目中,音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1音乐节目
音乐节目是专门提供音乐审美信息、供受众欣赏的节目,它不为广播所专有。
2节目音乐
当音乐与语言、音响相呼应、相融合,并且从属或服务于某个节目时,它就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担负在节目中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功用,成为某个具体节目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常把这种音乐形式称为节目音乐。
节目音乐在广播中有这样几种表现方式:
①标志音乐。大多数电台及其新闻等固定节目都设定了自己的标识,有助于受众识别。
②背景音乐。对受众的思绪进行暗示或引导,以增强传播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还可以交代民族、地域等信息通过民族化的音乐语言。
③主题音乐。这是由声乐形成的插曲、主题歌,以及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配歌、伴唱。
④间隔音乐。不同的广播节目之间或者一组节目内,当节目中的时间、地点、场合或事件发展过程发生转换过渡,往往采用音乐做有效的间隔,起到划分段落、调控节奏的作用。
⑤补充音乐。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时会在节目播出中产生空档,这时候最简单最适合的办法就是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填充时间空档,以免“开天窗”。
3实况音乐
在新闻类节目中,有时新闻现场本身会有一些音乐,这就是实况音乐。这些现场意义很强的实况音乐,和现场环境、气氛或事情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是新闻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它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在现场及时录音。
三、广播新闻中的音响
在广播新闻节目中,音响被用来指除报道、解说话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包括自然环境的音响、人的各种动作的声音等。
1、音响的表现形式
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音响,从其来源来说,可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两种,又称为真实的音响和虚拟的、模仿的音响。
(1)实况音响
实况音响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它是来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自身的声音”,是经过记者的选择、采录,并运用到广播报道中,直接或间接表现报道主题和内容的声音。
实况音响可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从内容上,可分为人声和物声:
a.人声又可分为人们说话的声音和人的发音器官或身体活动发出的声音。
b.物声是指风声、雨声、雷声等自然界的声音,或鸟叫、虫鸣、狗吠等动物的声音。物声反映的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在新闻报道中又称环境音响,它经常被作为一种背景介绍和交代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②从时间上,可分为现场实况音响和资料音响:
a.现场实况音响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时当地采录的,或是对某人某事的现状进行的最近一次采访中获得的音响。
b.资料音响则是指不是采制于此次新闻事件现场,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音响。资料音响都是历史性资料,一般在新闻专题报道中用作背景交代居多,而且使用时要做出相应说明。
③从与采录者的关系上,可分为主观音响与客观音响:
a.主观音响是由采录者采访引发的音响。这类音响它只是形式上有记者采访的主观参与,内容上却是客观的。
b.客观音响是指那些客观存在、不以采录者的活动为转移的音响,无论记者是否到场,这些事实及其音响都会出现。
④从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上,可分为主题音响与辅助音响:
a.主题音响是能揭示新闻主题、阐明中心思想的音响,一般在报道中要单独突出使用。
b.辅助音响在报道中被用来体现事件发生的现场气氛,只起辅助和陪衬作用,它是报道中体现事物的场景、交代环境、表现现场气氛以及其他非核心内容的音响。
⑤从声音的地位上,可分为主体音响和背景音响:
这主要是看一个声音在报道中是否被突出使用、单独形成报道内容。如果一个声音在报道中被单独突出使用,成为报道的主要表达内容,那么不管它是否表现主题,都可被称为主体音响,而凡是被用于背景压混使用的,都被称为背景音响。
(2)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或称模拟音响。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是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2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
(1)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形象,作为事实自身的一部分,原汁原味的实况音响是直接信息,它可以为受众提供具有现场感的听觉事实,从而能使受众在收听报道时如临其境,很容易地获得事物特定的声音形象,这比文字、语言、音乐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有利于受众自己得出对事实的看法、见解和结论。因此,可以说,让受众直接听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的声音,增加可信性,是运用音响的基本目的。
(2)能表现时间和空间
音响除了提供现场感受,还能提供对时间和现场空间方面的感觉,使声音具有更大的表现力。
(3)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音响,而当这些音响被运用到报道中时,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声音,无需语言的修饰和渲染,便能准确传达出现场的气氛,迅速唤起受众的相同情感和情绪。另外,通过音响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的变化,配合特定的情节,往往可以营造出或紧张或舒缓、或欢快或哀伤的氛围。
(4)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刻画人物心理
不同的音响既是人物年龄、性别、个性等的写照,同时也能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况。音响能够表现出特定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状态。
(5)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
如通过音响,突出段落分割,提供节目起承转合的信息,实现转场,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3广播新闻节目中各要素的组合模式
(1)纯有声语言的组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节目中只有有声语言,没有音乐和音响等其他表现要素的参与。
根据讲话人身份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播音员播读、主持人讲述、其他广播工作者以及非广播工作者(即非专职媒介人物)的报道或讲话三种。它最常见于口播新闻、广播讲话、谈话类节目、理论节目等。这三种都是只使用语言,而且是在播音室里或其他安静的、适合播音的场所录制或直播的,节目的内容一般比较平实,要求信息传递准确,道理阐述清晰,内容表达权威,无需煽情,无需特别加以渲染。口头播讲是出现最早、使用最多的广播新闻形式。
(2)有声语言+音乐的组合模式
这种结构一般出现在音乐节目、综艺节目以及一些文学性的节目中。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语言和音乐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也不一样。
顾名思义,这种组合模式是指广播新闻节目中包括了语言和音响两种要素,因其是带有音响的报道,通常又称为音响报道。
根据是否进行后期录音编辑制作,音响报道又可分为录音报道和直播报道。
①录音报道
录音报道是音响报道中的主要类别,可以说,出现在广播新闻中的音响报道绝大多数是录音报道,也就是说它是音响报道中一直使用最多的形式,这也是在很长时间内它被作为音响报道代称的一个原因。
录音报道的制作方法是:先采录音响素材,回来写作报道解说词、剪辑音响,再将二者复制合成,形成完整报道。
a.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它不再是一段简单的口播文字,而更多地运用了人物的谈话录音和实况音响。
b.与现场直播的区别:录音报道中的音响部分是在录音的基础上,经过编辑、剪辑、合成之后播出的更精练也更有表现力的音响效果,它的音响资料取材于现实,与新闻事实并存,但又与新闻事实不同步发生发展。
现在,随着录音采制设备越来越先进,编辑记者拥有现场采录设备也越来越普及,应该说,听众每天都可以在广播里听到大量的录音报道了。
②直播报道
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集音响,边解说、报道的形式,直播报道的时效性是最高的,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播报出去。直播报道要求记者在现场要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出口成章,其现场解说的难度较大。
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进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为抢时效,现在电台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了,这种节目要素的组合形式也正在往常态化播出方向发展。
③现场直播与转播、实况转播、实况录音剪辑
关于现场直播与转播、实况转播、实况录音剪辑的区别:
a.使用其他电台的“录播”信号(即录好的内容)进行播出的方式,叫“转播”。
b.使用其他电台的“直播”信号同步播出的方式,叫“实况转播”。
c.使用的是本台的音频信号,但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解说或主持,即没有任何解说的直播,也可称为“实况转播”。
d.播出的是本台或其他电台的实况,但并非同步播出,而是先录下来,经过剪辑后再播出的,叫“实况录音剪辑”。
e.对本台的现场直播不经过剪辑,再安排播出的,叫“重播”。
实况录音剪辑可以制成消息体裁,其他实况报道多为专题报道。
(4)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组合模式
这种组合模式最常见于广播剧中。但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组合模式在有些专题性新闻报道中也有用到过,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十分少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