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肚子疑问”那张图我盯了十秒,脑子直接当机——一个圆滚滚的肚皮上全是问号,谁看了不懵?
结果后台数据啪啪打脸:全国42%的人跟我一样没猜出来,成了2023年最废的看图题。
我就纳闷了,同样一张图,凭啥“根深叶茂”能冲78%正确率?
先把话放这儿:不是我们不会成语,是出题人压根没打算让我们会。
去年进博会把“根深叶茂”印在主视觉,一棵大树底下画满全球小国旗,观众秒懂——根扎得稳,叶子才旺,经济同理。
图和词严丝合缝,猜不中才奇怪。
反观“一肚子疑问”,除了问号还是问号,抽象到姥姥家,42%都嫌高。
更离谱的是北京那所重点小学。
老师把“堕甑不顾”做成AR:娃戴上眼镜,眼前咣当摔碎一口陶罐,系统提示“别回头”。
一节课下来,全班掌握率飙到90%。
同一批孩子去做“一肚子疑问”的纸质图,正确率瞬间腰斩。
视觉化没错,错在视觉本身没给够线索,人脑不是许愿池。
官方还嫌不够热闹。
语委拍公益广告,把“嗟来之食”套进校园霸凌:饭盒被掀翻,小胖子蹲在地上捡饭,字幕冷冷一句“不要施舍的尊严”。
片子刷到1.2亿播放,评论区全在喊“原来成语还能这么用”。
你看,一旦画面跟生活怼上脸,谁还需要解释。
《语言教学与研究》给了硬数据:图越具象,记忆留存越狠,相关系数0.72,几乎直线。
翻译成人话——把成语翻译成日常场景,少整虚的。
想让人记住“瓜熟蒂落”,直接放AI生成图:藤蔓末端一颗熟透的瓜啪嗒掉地,比放十行注释都管用。
所以别急着骂自己文盲,先骂偷懒的图。
成语没死,是出题的把它锁进了黑屋。
下次再遇到满屏问号,直接摔图:给不了线索,就别怪我们给不了答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