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2年,河南高等教育交出“答卷”: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再度入选“双一流”建设;多所高校“佳音”不断,顶尖科学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纷纷加盟;阿兹夫定新冠口服药等一批标志性成果面世,河南首个现代免疫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平台亮相登场……
引大师、筑大台
干大事、育大才
2023年河南高等教育
将走向哪里?
又有哪些期待?
一起来看看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
怎么说
支持“双一流”,河南“十四五”投130亿元
2022年,郑大、河大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双院士执掌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让人充满期待。
“郑大、河大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河南农大等7所高校的11个创建学科目标明确,我省‘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四梁八柱已经确定,路线图也已经绘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介绍,河南构建起资金、人才、项目、平台等全方位支持体系,特别是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省财政将投入130亿元予以专项支持。
如何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上水平、有突破?毛杰介绍,“狠抓郑大、河大的4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0个倍增学科以及创建高校的11个创建学科,推动‘双航母’提质进位和‘第二梯队’冲刺攀峰。”
毛杰介绍,河南还将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已接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步伐,强化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打造一批院士领衔、“四青”人才支撑的创新团队。
郑州大学
“平台建设方面,河南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推进10家牵头和参与的省实验室建设,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创新成果方面,聚焦粮食安全、制造强国、生物医药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阿兹夫定新冠口服药等研究成果,凝练谋划一批高水平国家科学技术奖,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此外,河南还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综合改革,重塑内部治理体制机制,激发师生创新内生动力,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
重点筹建电子、航空、工程等高水平本科学校
高等学校寄托着亿万家庭对上好大学的期盼。未来,河南会有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吗?
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方面,毛杰介绍,面向2035,在高校层次、科类、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着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做优做强理工科学校、弥补本科学校科类短板、完善高等学校区域布局,重点推进电子、航空、工程、医药、体育艺术等类型高水平本科学校筹建,最大限度增加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毛杰透露,今年河南力争新增4所左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00余个博士硕士学位点,扩充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载体。
据她介绍,2022年,我省创造条件争取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全省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达到 3.33万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本科招生计划达到32.22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我省本科招生规模已经持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首位,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专科招生突破50万人,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大学的愿望。
河南大学
毛杰介绍,“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和学位点建设方面,以持续督导评价,分层分批推进6所博士立项建设高校、27所硕士立项建设高校、155个博士立项建设学位点和144个硕士立项建设学位点加快建设。”
搭建高端平台,让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
实施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河南教育正在加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毛杰介绍,“高等教育起高峰”,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探索实施“大部制”“学分制”“院办校”等改革,全面加强基础、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部、省级重点科研机构(图源:郑州大学官网)
如何让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毛杰说 ,河南搭建高端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全省高校与企业签约共建研发中心1200余家,并遴选确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10所高校为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而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聚焦服务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未来新兴产业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和转型发展需求,立项建设郑州大学集成电路等6所未来技术学院;启动省级特色行业学院建设,遴选立项建设46所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报告来啦
2023年1月14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
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还释放出哪些教育信号?
一起看代表委员及业内大咖
为您解读
报告晒出“成绩单”
回顾五年成绩单,河南省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595所;
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扎实推进;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一期任务完成。
2022年,河南的成绩也不错
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0%
带你“读报告”
2023年,河南教育将如何做?
大咖与你一起,解读报告。
1. 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报告指出,2023年,河南将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新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
委员解读
贾天仓,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看到政府报道里提到“新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贾天仓觉得特别好。
“我到河南省好多山区做调研时,有些山区教学点就几个人,教师不够,有的学校还出现一位教师,从早到晚教语文、数学、体育等多个科目,这对孩子和老师都煎熬。”
贾天仓非常支持新建乡镇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学校里,有人管着吃住,学生能安心学习。
同时,学校规模上来以后,教师配备就会变得更为齐全,专业老师也可以专心地教学。
“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顺应时代要求,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非常重要举措。”贾天仓说。
2. 职业教育
报告指出,2023年,河南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200个工匠实验室、实训基地。
专家解读
周保平,河南省政协委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到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200个工匠实验室、实训基地”,这是对我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提出的新举措和高要求。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而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基础性条件。”周保平说。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生产一线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就能畅通就业渠道并在职业发展中有更快的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 高等教育
报告指出,深入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第二梯队7所高校11个学科创建工作。
河南还将布局一批未来技术、现代产业等特色学院,全面加强基础、急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
专家解读
汪振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无论是从报告中涉及到的河南高教的发展前景,还是近几年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对河南高教都是充满信心的。”
汪振军说,从1月14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今后“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奋力前行”依旧会是河南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汪振军认为,报告中所提到的“深入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第二梯队7所高校11个学科创建工作。”代表的是河南高等教育进入到了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以往河南高等教育存在“生源量大、优质高校数量较少”的问题。集中人力、财力去支持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的发展是为在高层次平台上突出“河南高教力量”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全面加强基础、急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则是要求河南高校从多方面下手,培养多层次、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河南的整体发展注入“高校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