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生的行程表,看着都让人喘不上气。
几个月前,他还只是在人群里被提到的一个名字,现在已经变成舞台中央的那个发光点。
两个月发三首歌,全是大制作,还压轴湖南卫视中秋晚会……这速度,别人追不上!
“高密度特种兵”是歌迷给他的称呼,是真的——十一期间五个音乐节,飞来飞去,中间没有空隙。
湖南卫视对他的安排,几乎等同于十八年前的巅峰。那时候,他是电视机里让人守着看的“故事主人公”。
后面的计划更狠:《荒芜之境》个人演唱会、再就业男团合体演唱会、综艺《快乐再出发》,年底预计还有新专辑。
断层领先,是目前他和其他兄弟的差距。
苏醒原本跟着陈楚生的热度走得很顺,甚至把几位兄弟拉去《披哥5》。大家看他的时候觉得,这是稳的局。
然而一个晚会上的演唱失误,再加上“胡辣汤事件”,直接让路人粉流失。虽然他反应快,公关救回不少,但公众的印象很难完全回到之前。
苏醒一直在综艺里做“活跃气氛”的角色,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甚至团综传说还是他在幕后策划,算是团队的主心骨之一。
九月份,他考下主持人证,又在青春芒果夜做主持,这动作很明显——他的方向可能在转型,主持人+歌手两条腿走路。
但要往哪边重点走,现在还没人敢打包票。
魏晨的路,比其他几个兄弟安静得多,也稳得多。早年偶像剧,《流星雨》《匆匆那年》都见过他的脸。2015年自己成立工作室后,就明显往实力派演员转型了。
参演过《我和我的祖国》《八佰》,戏份一点点抬上去。
现在谍战剧《沉默的荣耀》正在播,男一是于和伟和吴越,他是男二。这个配置,已经说明熬成功了。
魏晨走的是“慢火炖肉”的路线,不急,但没停。
张杰的情况单独拿出来说,因为他的模式很特别。
歌坛地位已经是顶点,不需要用晚会和综艺证明什么。这几年几乎不露面,唯一的公开活动是——开演唱会。
看看数字,“未·LIVE—开往1982”巡回演出一百场,个人演唱会总数193场。鸟巢连续12场,破纪录。目前基本是四五天一场,高强度运转。
这让人想问:歌手的尽头是永远在舞台巡回吗?不参加综艺也就算了,可连晚会都不去,让不少观众摸不着头脑。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0713,其实就是——没有掉队的成员,尤其前几位在各自领域里更稳、更强。
这批人的基础,是十八年前芒果选秀打下的,那时候的观众眼光确实毒。如今他们走的各条路线,就像一张分散开的地图:有人加速狂奔,有人拐弯慢行,有人坚持单一路线,有人谋划双栖。
这里存在几个现实冲突——
1。 陈楚生的速度太快,其他兄弟如何跟?
2。 苏醒转型后,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守住热度?
3。 魏晨这条路线,在流量时代能不能持续吸引关注?
4。 张杰只做演唱会,是否会错过和更多观众连接的机会?
每个选择都有代价,也都有理由。
有的人愿意一直站在聚光灯下,有的人心甘情愿只面对自己的听众或观众,有的人要多方位铺路,有的人偏要在一条路里试到尽头。
0713的故事,对很多过气艺人有很大的参考意义:顶峰后的走向,是拼命回到热度,还是选择稳定安全?是不断拓宽领域,还是坚守自己的核心?每一条都是活生生的人生路径,没有标准答案。
你觉得,如果是你站在他们的位置——你会跟陈楚生一样冲到最大曝光度,还是像张杰一样只守住最稳的舞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