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谣言背后的网络操控与司法严惩

诗佳网

01大熊猫谣言背景

“大熊猫不该进行野化放归”“电击取精危害巨大”“大熊猫繁育机构进行‘活体实验’”……近年来,这些耸人听闻的言论在大熊猫的粉丝群体中广泛传播。经过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这些大熊猫谣言背后,隐藏着一批自诩为“为大熊猫发声”的网络大V。他们通过制造话题、煽动粉丝情绪,从而借机谋取私利。

大熊猫谣言背后的网络操控与司法严惩

大熊猫谣言背后的网络操控与司法严惩

02利益链条揭秘

通过假扮猫粉获利

近期,四川司法机关已处理多起涉及“大熊猫被虐待”的谣言案件。那么,这些谣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呢?记者揭露,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猫粉”,通过制造和散布虚假信息来获取流量利益。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最近就审理了一起此类案件,并作出一审判决,两名被告人因散布大熊猫虚假信息而被判处有期徒刑。

白某某,网名“大辽皇后”,在“猫粉”圈内颇具影响力。她最初混迹于“猫粉”群中,表现极为活跃,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直播。然而,这对夫妻并非真正的“猫粉”。他们观察到网上大熊猫相关话题的热度,便为谋取流量而假扮成“猫粉”。白某某在陕西某地直播时,曾私自投喂大熊猫,此举引发了众多批评,甚至被景区公开通报。

03司法和行政处罚

法院判决与处罚

白某某和徐某假扮成“猫粉”,通过直播和社交媒体传播不实信息。他们制造并散布大量涉及大熊猫的谣言视频,并通过直播将自己包装成保护大熊猫的“发声者”。

法院判决书显示,白某某和徐某捏造并散布了关于某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虐待大熊猫、利用大熊猫谋利等不实信息。这些虚假视频累计播放次数达到545054次,转发1245次,评论9521条。为获取直播流量收益,他们明知所散布的信息是虚假的,却仍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转发扩散。

据办案机关介绍,案发后公安机关初步查明,他们通过直播获取收益3万余元,同时向粉丝募款14万余元,累计获利17万余元。这种利用“情绪操控”进行“流量变现”的方式,已成为这些“猫粉圈大V”的惯用手法。

大熊猫谣言背后的网络操控与司法严惩

警方揭示的谣言危害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设有地下室,其中液氮被用于电击取精、抽骨髓、打血洞及活取下丘脑等残忍行为。”“有熊猫专家在国外购置豪宅,涉嫌出卖熊猫以获利。”“某专家因涉嫌违法行为已被抓捕。”……本案中的两名被告人制造并散布了诸多此类谣言。

在网络谣言的蛊惑下,部分“猫粉”对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电话骚扰、短信辱骂和线下滋扰,更有极端“猫粉”频繁拨打报警电话或向政务邮箱发送大量邮件。

04粉丝群体和影响

盲目支持的粉丝

此外,一些“大V”还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博取同情,如故意剪辑大熊猫跌倒或趴着不动的视频,配以煽动性标题发布,以此迅速吸引大量关注。他们还通过成立“粉丝团”、布置“任务”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自身影响力,进而将“流量变现”。

大熊猫谣言背后的网络操控与司法严惩

呼吁理性对待大熊猫

警方提醒,“猫粉”们应该通过权威的官方渠道来获取关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科学常识。大熊猫的饲养和科研工作属于专业领域,需要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同时,网络直播平台也应该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实质性审核,以防止网络暴力和谣言的传播。

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竹也指出,随着AI技术和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可能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他建议加强网络直播领域的立法和执法力度,明确平台责任,以维护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