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尽的琴书魂——我的父亲关学曾

诗佳网

父亲的琴书人生

关学曾,1922年生,满族人,祖姓瓜尔佳氏。十六岁出师后在天桥、庙会等地演唱大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北京市曲艺团,自编自演的代表曲目有《鞭打芦花》、《杨八姐游春》、《传家宝》、《长寿村》等,以及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话好好说》(1997)中的琴书片段。他嗓音洪亮、甜润,演唱风格为唱中有说,说中带唱,被誉为“琴书泰斗”。2006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关学曾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唱不尽的琴书魂——我的父亲关学曾

关学曾

北京琴书前称单琴大鼓。1950年,关学曾两次到朝鲜去慰问,遇到过唱山东琴书、唱山西武乡琴书的。回到北京以后,他觉得应该有点地方特色。因为自己使用北京话来唱,自己又是北京人,就在琴书的前边加了两个字,叫北京琴书。后来,关学曾加进了二胡、四胡,使乐队伴奏起来更加厚实、丰富,形成了今天的这种曲艺形式。

关学曾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满族家庭,家里一间屋子半间炕,除了有一个火炉子,其他的都是几块砖头搭的小桌。虽然家里贫寒,但收拾的很干净,像桌子上摆的煤油灯,擦得是锃光瓦亮。家里攒了些钱之后,关学曾上了两年的私塾。两年以后,家里的钱用完了,关学曾就停学去做小买卖,卖过臭豆腐和红果。他把红果拿线穿起来,挂在脖子和胳膊上,走街串巷的叫卖。当时,他的父亲每天挑着挑子、打着小鼓收破烂。母亲专门给人家缝穷,就是人家哪件衣服破了或者是要改衣裳,花钱去她那儿缝。

七八岁的时候,关学曾非常爱听姐姐讲故事。那时,他家住在崇文门外磁器口,附近有说书场,他就喜欢去听书。但是他没有钱,就老听“蹭”书,偷偷摸摸的往人群里挤着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房东李大妈看着关学曾这么喜好曲艺,而且人长得精神,个儿也挺高,就建议说:“干脆给他找个师父得了。”于是,他拜了石金荣为师。从此以后,就开始系统的学习单琴大鼓。

十六岁那年,关学曾出师了。有一天,在鼓楼后面,演出前热场的那个艺人没来。他的师傅就对关学曾说:“你也学了这么长日子,上去‘垫’个场。”这是关学曾第一次在鼓楼后面登台,唱的非常火,很受大家欢迎。那时候,关学曾每次上台,底下围着的人特别多,大家都爱听他唱的北京琴书。从此以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关学曾一直钻研琴书艺术,直到2006年他去世,他的舞台生涯长达七十年之久。

北京琴书不但赋予了他荣耀,还把一段姻缘带给了他。关学曾的夫人就是他的“粉丝”。当年,只要是关学曾说书,她都不会漏掉,他走到哪,她就追随着听到哪。渐渐的,她就对关学曾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家街坊有一个老太太,看出了姑娘的心思,就说:“你要喜欢他的话,我给你介绍介绍。”就这样,老人就跟关学曾道明了情况。关学曾听了以后,还有些羞愧。在撮合之下,两个人就见面了,相互之间都很满意,但关学曾迟迟不做出最后的决定。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忽然传出有另一个人也喜欢这个姑娘。于是,媒人下了最后“通牒”,“你到底怎么着,结婚就赶紧,要不然人家就给追跑了。”

这回关学曾下了决心,连结婚证明也没领,当天晚上,俩人就入洞房了。偏偏赶得不巧,警察来查户口,就把小夫妻俩全给拘到警察局了,告他们是非法同居。后来,关学曾托人找关系,才让人给保释出来。

虽然关学曾的表演很受欢迎,但他的收入却并不丰厚。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曲艺就是“平地抠饼”。意思是说,艺人占块地,就在这儿“抠”出钱来。关学曾挣了钱就全部交回家里,夫妻俩省吃俭用的过日子。有时候,妻子还把做好的饭送去给他,两个人生活得很甜美。到了解放以后,关学曾也是如此。每个月,妻子只给他一点零花钱。他兜里经常只装二分钱存车用。有时候,在小剧场演出结束,剧团里的人邀他去吃宵夜,他都不去,骑着自行车就回家。

对于北京琴书传承的事情,关老认为儿子关少曾的嗓音条件不好,不能胜任。于是,他开始广收门徒。每个礼拜六的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他就在家里教北京琴书。谁愿意学都可以来,而且他不但不收费,中午还管一顿炸酱面。所以,关老一买就是十斤多的面条。由于登门求教的人很多,这个本来就不宽敞的家,每个周六都会挤满了来拜师学艺的人,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人给关老写信要求学习他的琴书。这样,他就一一给他们回信,告诉他们如果打算学,就先学好普通话,然后把录音寄来,他通过了,就可以来北京学习。

即使这样,符合条件的学生也不多。2001年的一天,关老接到了一个年轻人的电话,他说他很喜欢关老的北京琴书,问能否向关老学习。于是,每个周六,关老的家里又多了一个虔诚的学生——他就是后来最令关老满意的王树才。由于王树才的先天条件很好,关老对他充满了期望。通过关老的教授和他自己努力的学习,王树才已经学会了十个唱段。后来,他被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破格录取,如今成为北京琴书代表性传承人。

父亲的家教

关老的儿子关少曾是独生子,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家教很严,家里规矩太多。对于儿子,关学曾从小就告诫他“不准拿人家东西,不准贪便宜”。

唱不尽的琴书魂——我的父亲关学曾

关少曾和父亲关学曾

关少曾小时候特喜欢玩具汽车。有一次,他看见人家小孩有玩具汽车,就拿回到家里玩。父亲看到了,先是把他裤子扒了,叫他趴在床上,然后就是三个巴掌,再让他给人家送回去。最有趣的一回,是他偷吃母亲装在笸箩里的花生。父亲找花生的时候,一看笸箩里都是碎的了,一猜就是儿子吃的,就把他叫过来,又把裤子扒了,但这回父亲没打。他家里有一个立柜,父亲就让他冲着镜子,跪在搓板上顶笸箩。从那以后,关少曾就记住了,以后吃什么东西,必须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另一条家规就是出门必须跟家里打声招呼,回来也要说一声。一直到现在,关少曾养成了习惯。从外面拍戏回来,进家先得说“爸,我回来了。”报个到,和父亲待会儿。

关少曾上中学的时候,父亲说教比较多。比如,对长辈要称呼“您”和“怹”。如果要是让父亲听到他没用敬语,他马上就会发火。而且,家里不给关少曾零用钱,除非说明要钱的用途,否则,父亲不会给他一分钱。后来,关少曾一赌气就干了一件坏事。他把父亲从朝鲜带回来留作纪念的机关炮铜弹壳卖废品了,甚至是家里箱子上的铜环儿、铜片、铜皮,他都给撬下来卖了。

我的从艺路

唱不尽的琴书魂——我的父亲关学曾

关少曾

小学的时候,关少曾想报考北戏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但那时,父亲一心想他好好上学,不让他做别的事。到了初二,全总歌舞团要他过去,他也挺喜欢跳舞,但父亲还是没让他去。到了初三的时候,关少曾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偷偷摸摸拿着户口本就去解放军艺术学院报考。当录取通知书拿回来的时候,父亲也没有办法,就同意了。可没想到,那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关少曾心心念念的解放军艺术学院也没去成。那是他最倒霉的一段日子,他被第一批分配到北京人民机器厂。

到了工厂,关少曾自认为,作为一个一只脚已经踏入军艺的优秀文艺青年来说,工作环境太差了。于是,他说了一句落后话:“这谁干得了,跟油耗子似的。”就这么一句话,工厂的人把他告到军艺去。他因为太骄气,录取资格就被退回来了。后来,关少曾就在家待着没事做。父亲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管他。当时,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揪出来批斗,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但他很乐观。关少曾记得,有一天晚上,父亲被放回来。他背心上贴着酱嘎巴,好像是贴的东西揪下去了。关少曾对父亲说:“爸,您身上怎么那么多酱嘎巴?”

“没事儿,一会儿脱下去洗洗就得了。”父亲毫不在意地说。

后来,关少曾觉得自己老待着也不行,不能总靠父母来养,他就插队去了。插队一年来,他锄猪圈、耪地、拔麦子,还修了北京的斋堂水库。那时候,关少曾依旧喜爱文艺。那时,民工也有支队组织的宣传队。关少曾就经常参加业余宣传队,到各地方演出,说个快板、说个相声,可他唯独不会唱北京琴书。有时候,大家叫他唱段琴书,可他一点都不会,难免遭人笑话。在家里,关少曾也听父亲的唱段,自己也能嘀咕。他自己觉得小声嘀咕还行,有点那味道,但是一放开嗓子就不知道调跑哪去了,确实很难。后来,关少曾反复琢磨,琴书是说中有唱、唱中有说,里面说的部分都在调门上,都有韵味,但不好掌握,有点像流行音乐的说唱,而且,演员的嗓子也很重要。

军队的演员虽然没当上,但关少曾被分到六建公司做抹灰工,修东方红炼油厂。当时,穿上工作服的关少曾很高兴,每个月挣四十块零四毛,但他还是没离开过文艺这一行。后来,他到处慰问演出,编排节目。领导又把他分配到汽车修理班。在那里,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干了。业余时间,关少曾还参加了业余的工人话剧团。1978年,关少曾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话剧团,终于干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虽然关少曾没有大红大紫,但父亲的教导紧系他心间:干什么吆喝什么。就是工作要认真,要精于自己的专业。

唱不尽的琴书魂——我的父亲关学曾

关少曾和女儿关晓彤

2006年9月27日,关学曾老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又似乎不曾远去,因为他的琴书一段又一段绵长不绝。老人家对琴书的那份爱,蕴于琴书中的那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他的子女后代也正沿袭着这份琴书之魂,追求着自己的梦想,锲而不舍。

艺人划地卖艺叫“平地饼”,但要赚到钱并不容易,它要求艺人有精湛的技艺。

tān〈方〉“他”的敬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