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与荣誉
南和区,古称“和阳”,隶属河北省邢台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部,总面积405平方千米。区域内海拔高度在30.5—50.8米之间,主要河流有顺水河、南澧(lǐ)河、沙洺河、溜垒河等。
南和区 城市风光
南和区是千年古县,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宠物食品之乡,还是河北省级文明城市、河北省生态园林县城、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南和区 城市风光
二、历史由来
西周时期,属邢国;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晋国、赵国;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置南和县;
南和区 城景
公元265年,西晋太始元年,南和县并入任县;
公元496年,北魏太和十二年,复置南和县;
北周时期,置南和郡;
南和区 城景
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撤销南和郡,南和县属洺州;
公元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南和县更名为澧川县;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改回南和县;
南和区 城景
公元1265年,至元二年,南和县更名和阳县;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和阳县复名南和县;
清承明制;民国时期,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南和县直属河北省;
南和区 城景
1958年4月,撤销邢台专区,南和县划归邯郸专区;
12月,撤销南和县,置“巨鹿大县”;
1962年3月,恢复南和县建制;
1967年,邢台专区更名为地区,南和县属邢台(地区、市)。
南和区 城景
三、古迹与人文
南和区古遗址有:瓦砾岗文化遗址、西陵文化遗址等;
南和区古建筑有:广胜寺、白雀庵、白佛寺水陆殿、百泉大石桥、永济石桥等;
白雀庵
南和区石刻有:北齐造像碑、澧水石桥碑、马尚书故里碑、、骆驼牧石雕群等;
南和区历史名人有:宋璟、张宾、马亨、马铨、朱正色、李起元、李若珪、白储玿等。
宋璟
宋璟,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与姚崇并称“姚宋”,辅佐唐玄宗实现开元盛世;
张宾,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政治家,授官右侯长史、大执法,封濮阳侯;
马亨,元初邢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马亨
四、旅游景点
白雀庵,河北省最大的尼众(女众)道场,被誉为“华北第一庵”,始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历代均有修缮,庵内供奉千手观音(“千手千眼”菩萨),因此成为观音菩萨女道场。
庵内供奉千手观音
主要景点有大悲庵、地藏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金刚),观音殿,白雀庵遗址碑(茶棚碑),白雀庵遗址碑(正殿碑)。
白雀庵
朱正色历史文化园,是为纪念明朝官员朱正色而建立的一座历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22亩,包括广场区、墓茔区、朱公祠堂区、朱正色故居区、十方院区、碑廊区等。
朱正色历史文化园
南和区现代农业嘉年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打造了创意体验馆、高新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生餐厅、采摘乐园和花海景观等功能。主要景点有蔬朗星空、畿南粮仓、本草华堂、童话果园、花样年华、同舟共冀等。
南和区现代农业嘉年华
其他还有人民公园、宋璟梅园等。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和抬黄杠、和城卢氏带鳞酥鱼、瓜子壳贴画、马庄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手指画技艺、酥糖传统制作技艺、糖画传统制作技艺、小磨香油传统制作技艺灯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