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天是‘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日”“‘地球一小时’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时30分,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今天,你会关灯吗?”当晚19时许,记者的朋友圈开始出现类似的消息和状态。短短几分钟,这类消息便得到广大微友的点赞和转发。有微友在看到记者转发此状态后表示,要不是看到这条消息,他们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号召,不过既然看到了,在活动时间内一定会参与响应。
与此同时,在各微博平台上,有关“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日的信息早已是铺天盖地。各种微博公众号、微博达人、微博大V都在传递着“地球一小时”的环保声音。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助阵,网友们的点赞呼声也比较热烈,大家也纷纷表示从这一刻开始,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随手关电源,为活动助力
当晚20点30分,市民张超准时关掉了屋子里所有的照明灯。虽然手头上的工作还没做完,但她还是决定要支持一下熄灯活动,顺便也休息一小时。张超告诉记者,以前她倒是听过这项公益活动,但对活动的日期从未刻意关注过。当天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活动的公益广告,才重视起来。关掉照明灯和身边不必要的供电设备后,她也在朋友圈发布了状态,并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了呼吁,可其他人似乎对此并不以为意。
无独有偶。我市微友“透明的红萝卜”也在当晚准时熄了灯,并拔掉了不用的电器的电源。为了照明,她点起了家中的香氛蜡烛,氤氲的灯光和幽幽的香气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浪漫。在她的印象中,今年“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宣传效果与往年比似乎不太理想,她也是直到当晚距离活动一小时前才知晓。和身边的亲友一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家对这一天都没什么印象。虽然经她提醒,大家都表示会响应活动号召,但最后是否参与活动,结果不得而知。她说:“这样的活动似乎在大城市参与度比较高,在通辽的影响力应该还不够深远。晚上我从街里回来,看到街上的景观灯还都亮着呢。也许再经过几年的宣传呼吁,这样的活动和理念才会深入人心吧。”
环保要体现在每时每刻
据了解,今年“地球一小时”全球主题是“气候、人类、社会”。而中国的活动主题继续从公众盼望的蓝天入手,以“蓝色WE来”为主题,号召公众从衣食住行乐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每一个人面对气候变化施行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每个人小小的改变,让雾霾不再,蓝天重现。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设立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日的确很有意义,它既能彰显出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对全社会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引领带动作用。不过,环保不能只看这一日、一时的效果。想要实现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能迈出这一步,进而不断把节约环保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只有坚持从随手关灯这类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时刻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才能保住我们的蓝天白云,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