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在茶陵县尧水乡艾里村

诗佳网

以私塾、书院为表现形式的耕读文化的强化,使贫寒农家子弟走上仕途,成为官宦之家、书香门庭。明代大学士张治少年时,只能靠父亲替人做长工及亲友资助才维持学业,只能住在茶陵州城的偏僻西郊旌忠庵发愤苦读,于正德十六年(1521)一举成名,中会元、进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进入社会上层。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受茶陵耕读文化的影响,开创了“茶陵诗派”,写出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耕读文化的强化,不仅养成了勤奋好学的风气,也促进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美德。私塾在茶陵各村均有兴办,有的村办有2~3所。书院自宋至清代共办有32所,在湖南名列前茅。元代李祁在《学校记》中称:“茶陵学校于湖南为盛”,宋代 居湖南第三、 元代居第二、清代居首位。茶陵书院在清代有22所。清代状元肖锦忠先在洣江书院就学,后辞官又在洣江书院主讲。榜眼曹诒孙先后在县内白沙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后来为官休假时主讲洣江书院。茶陵自唐天复元年(901)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间,中进士者绝大多数曾就读于书院,中进士后他们又返哺社会,兴办书院。明翰林学士刘三吾和进士王廷爵、罗鉴与清进士兰卓焕,分别在县内创办明道、云崖、西畴与范乐等书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