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物,人们往往一提及这些亮眼的建筑,便会想起它所在的城市。对于郑州这座城市来说,它身上的城市标签越来越多。
郑报集团新址主楼和裙楼上M的图案异常清晰,这是“传媒(media)”的缩写,代表科技传媒的现代表达。
AUTUMN
一座公共雕塑、建筑,是距离公众最近的艺术,它们不仅塑造着城市的生活空间,也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传统。
生活在郑州这个城市,我们能感受到它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城市的更上一层楼。郑州的城市中央文化区——郑州CCD无疑担任了这一重要角色,行使着重要使命。在这个晚秋时节, 我们将目光投向郑州的西区,一起走进CCD里的郑报集团新址。
东有CBD,西有CCD ,形成一条中心轴线,连接郑州东西城区的发展。郑州中央文化区(简称CCD)规划范围为中原路和南水北调干渠以南,凯旋路以西,陇海路以北,自西向东依次为:奥体中心(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文博艺术中心(包含美术馆、档案史志馆、博物馆、大剧院)、市民活动中心(包含科技馆、群艺馆、杂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健康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包含报业大厦、广播电台、电视台)。
2019年9月,伴随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顺利举行,其主场馆郑州奥体中心震撼亮相,随之揭开了郑州“四个中心”的神秘面纱,也见证了郑州的成长;去年,郑州美术馆、郑州博物馆新馆相继开馆,备受众多市民的关注打卡,成为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也被自豪地称之为城市的“新时代地标群”。
如今,这里离心之所向的样子越来越近,驱车沿陇海高架一路向西,可以看到位于郑州CCD东南角的郑报集团新址。白色整壮的大楼与城中喧嚣咫尺之遥,却仿佛置身时光之外,兀自静谧澄澈。
在这片空间里,可以感受到秋日微风和暖阳,触摸到树梢抚过额头的惬意,也可以感慨穿越枝头后视野的豁然开阔。满树的黄叶随着秋风在空中盘旋,飘落在马路上。秋风扫落叶,一切都很安静,路过的行人和穿梭的车辆也很安静,共同在感受这个秋天。
自由开展的枝叶包围着建筑,向着天空生长,阳光在玻璃幕墙反射光线,同时从树枝交错的缝隙间透过,洒下斑驳的光影,连接人、建筑、自然的关系。
建筑正面的字母“M"。
整个建筑的顶部和正面,都有一个大大的“M”图案,这是“传媒(media)”的缩写,代表科技传媒的现代表达。流畅的“M”型曲面玻璃错缝排列,与内部空间呼应,主楼的南立面上不同宽度的竖向杆件形成渐变通过阳光映射彰显“M”的丰富变化。
一大一小,一显一隐,主楼和裙楼相对对立又统一。在日景夜景方面都能凸现M的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氛围与传播感。建筑的形态在这里再一次传情达意,表达了报业大厦对这个城市的存在意义。
郑报集团新址地上共21层,地下3层,建筑整体外围由三层玻璃覆盖,光不经意的投射在墙面,好像晨曦洒落丛林一样发光的绿宝石,艺术设计贯穿于整个大厦,强调出空间本身的美感。
这里西侧毗邻郑州市植物园,南侧远眺常西湖,南水北调河流经大厦东北侧,大厦门前有乌桕树、美国红枫、海棠树、桂花树等数十种绿化种植,并配有700米环形步道,形成一片天然美景,与大自然交相呼应,完美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佩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中部茎叶较大,全部苞片紫红色,花白色或带微红色,长椭圆形,7-11月开花结果;美国红枫是双子叶植物纲、槭树科若干种植物品种的通称。春天开花,花红色,因其秋季色彩夺目,树冠整洁,深受人们的喜爱,为珍稀树种之一。
在通往初冬的路上,填充着温暖和光泽,仿佛是一切静默的狂欢,融合着秋的温情和冬的寒冷,变幻着多姿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青睐。
十一月,站在季节的转角,一起走进位于CCD的郑报集团新址,在这里,一起创造篆刻我们姓名的黄金时代吧!
(摄影:马健 徐宗福 付智军 张为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